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25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制有烟气进口,顶部设有气体出口,外壳内同轴固装吸附限位笼,所述吸附限位笼内同轴安装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包括吸附柱本体,吸附柱本体中部由金属网围合而成,吸附柱本体内均布间隔制有多个气流长孔形成蜂窝煤状结构,所述吸附柱本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底部的端盖上设置有烟气进入口,烟气进入口一端与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一体设置,另一端插装在外壳的烟气进口处,所述吸附本体内填装有吸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脱硫颗粒的吸附柱的快速换装,而且不仅携带方便,由于蜂窝式的吸附柱体结构使得吸附效率大大提高。

Portabl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chimney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处理
,涉及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
技术介绍
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伴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其中以煤炭和燃油的消耗量最大。以煤炭为例,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如果对这些烟气不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烟气及水分接触后形成酸雨,不仅危害人们的呼吸健康而且还会破坏植被,造成严重后果。在化工行业中,焦化行业由于主要使用煤炭作为原料,属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焦化行业在不断优化调整生产流程及工艺结构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产生的废弃物,如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的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的需求。现有技术采用脱硫方式为吸附脱硫,一般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吸附质从流体主流通过吸附剂颗粒周围到颗粒表面后发生的外表面吸附,第二阶段为吸附质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未被吸附而进入颗粒内部的内表面吸附。分子吸附过程按先外表面吸附,再内表面吸附的顺序进行,脱附(解吸或再生)时则为逆向进行。在实际吸附应用过程中,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流体的流速、吸附柱的高/径比等。现有的吸附装置体积比较大而且更换麻烦,而且因为结构问题使得吸附效率降低。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1、一种烟气脱硫装置(CN104857830B)包括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溢流槽、溢流板、补液管、转动隔板、浮筒、转动梁、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控制阀、出液管控制阀、转动隔板触点、溢流板触点、除雾器、风机叶片、电机、控制器;进气管由壳体一侧的上端进入壳体,进气管向下延伸,进气管下端的进气管出口贴近液面,壳体内上方设有多个溢流槽,多个溢流槽并列设置,溢流槽上设有补液管,补液管通过管道和液泵同壳体下部相连,每个溢流槽下方位于溢流槽的溢流侧连接有溢流板,溢流板沿着壳体的垂直方向向下延伸,每个溢流板靠近出气管一侧的方向均设置有转动隔板。2、强制扰流烟气吸附装置(CN206008376U),烟气吸附器的底部为烟气入口,烟气吸附器的顶部与文丘里管连接,在烟气吸附器的中下部壁上设有罗茨风机连接管,烟气吸附器的中下部壁上设有粉料进料管。3、一种新型烟气吸附器(CN108619856A),包括:吸附装置、吸气管、导气管、再生装置、冷凝管、储液槽、加热储液槽的加热装置以及与储液槽相连的硫回收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圆筒和对称分布在圆筒内侧壁的第一透明管路和第二透明管路,所述圆筒为透明状,所述第一透明管路和所述第二透明管路内填充有活性炭和碱金属氧化物;所述圆筒的中心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电机带动;所述吸气管出气口和导气管进气口分别与第一透明管路相连,所述再生装置包括水箱、水管以及废水槽,所述水管与第二透明管路相连;所述吸气管出气口与第一透明管路连接处、所述导气管进气口与第一透明管路连接处、所述水管与第二透明管路连接处分别通过橡胶软管固连;所述冷凝管进气口与导气管出气口相连,所述储液槽与冷凝管出液口相连;水管一侧设有微波辐射装置;所述储液槽与水管通过导管相连。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能够实现脱硫颗粒的吸附柱的快速换装,而且不仅携带方便,由于蜂窝式的吸附柱体结构使得吸附效率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包括外壳、吸附柱以及吸附限位笼,所述外壳底部制有烟气进口,顶部两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外壳内同轴固装吸附限位笼,所述吸附限位笼内同轴可拆卸安装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包括吸附柱本体,所述吸附柱本体中部由金属网围合而成,所述吸附柱本体内均布间隔制有多个气流长孔,形成蜂窝煤状结构,所述吸附柱本体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吸附柱本体底部的端盖上也设置有烟气进入口,所述烟气进入口一端与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一体设置,另一端插装在外壳的烟气进口处,所述吸附本体内填装有吸附材料,烟气穿过多层吸附材料实现对烟气吸附脱硫。而且,所述吸附柱本体的烟气进入口处还设置有烟气过滤机构。而且,所述烟气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框,过滤框的表面与吸附柱的烟气进入口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框的内壁依次固定连接有前置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HEPA滤网。而且,所述外壳的气体出口处均设置有风机。而且,所述吸附限位笼由多根定位柱围合连接形成。而且,对应吸附限位笼位置的外壳顶端还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盖。而且,所述外壳顶端的可开启密封盖上还设置有拉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更换简便,采用蜂窝式的吸附柱体结构使得吸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在烟气进入口处设置有烟气过滤机构,对烟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对大气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截面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包括烟囱盖外壳10、吸附柱4、吸附限位笼9以及烟气过滤机构,所述烟囱盖外壳为一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底部一体制有一烟气进口14,外壳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气体出口5,所述外壳内同轴固装一圆柱形吸附限位笼,所述吸附限位笼由多根定位柱围合连接形成,对应该吸附限位笼位置的外壳顶端还设置有可开启的密封盖1,所述吸附限位笼内同轴可拆卸安装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包括吸附柱本体,所述吸附柱本体中部由金属网8围合而成,所述吸附柱本体内均布间隔制有多个气流长孔7,使得所述吸附柱本体中部截面为蜂窝煤状结构,所述吸附柱本体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有密封端盖,对应外壳烟气进口位置的吸附柱本体底部的端盖上也设置有一烟气进入口13,该烟气进入口一端与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一体设置,且该烟气进入口另一端插装在外壳的烟气进口处,所述吸附本体内填装有吸附材料7,所述吸附材料为脱硫颗粒,烟气从烟气进入口进入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3,烟气从该气流长孔向吸附柱体的壁体外侧流出,穿过多层吸附材料实现对烟气吸附脱硫。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中,在所述吸附柱本体的烟气进入口处还设置有烟气过滤机构12,所述烟气过滤机构对烟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所述烟气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框12-1,过滤框的表面与吸附柱的烟气进入口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框的内壁依次固定连接有前置过滤网12-4、活性炭过滤网12-3和HEPA滤网12-2,前置滤网可以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活性炭滤网吸附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四氯化碳有害气体,HEPA滤网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微粒,净化效率高。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中,圆柱形吸附限位笼的设置不仅方便吸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吸附柱以及吸附限位笼,所述外壳底部制有烟气进口,顶部两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外壳内同轴固装吸附限位笼,所述吸附限位笼内同轴可拆卸安装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包括吸附柱本体,所述吸附柱本体中部由金属网围合而成,所述吸附柱本体内均布间隔制有多个气流长孔,形成蜂窝煤状结构,所述吸附柱本体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吸附柱本体底部的端盖上也设置有烟气进入口,所述烟气进入口一端与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一体设置,另一端插装在外壳的烟气进口处,所述吸附本体内填装有吸附材料,烟气穿过多层吸附材料实现对烟气吸附脱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吸附柱以及吸附限位笼,所述外壳底部制有烟气进口,顶部两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外壳内同轴固装吸附限位笼,所述吸附限位笼内同轴可拆卸安装有吸附柱,所述吸附柱包括吸附柱本体,所述吸附柱本体中部由金属网围合而成,所述吸附柱本体内均布间隔制有多个气流长孔,形成蜂窝煤状结构,所述吸附柱本体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有密封端盖,所述吸附柱本体底部的端盖上也设置有烟气进入口,所述烟气进入口一端与吸附柱本体内正中心的气流长孔一体设置,另一端插装在外壳的烟气进口处,所述吸附本体内填装有吸附材料,烟气穿过多层吸附材料实现对烟气吸附脱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烟气脱硫烟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本体的烟气进入口处还设置有烟气过滤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环化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