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164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它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两端设置有封头(2),所述筒体(1)内前后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3),前后多个支撑组件(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有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左右两块支撑板(3.1)之间连接设置有槽钢(3.2),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通过U型螺栓(3.3)和螺母(3.4)与槽钢(3.2)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可靠地将管路固定设置于筒体内部,大大提高了管路安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inner pipeline of pressure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属于压力容器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它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以及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以在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中用最多,仅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应用的压力容器就占全部压力容器总数的50%左右。压力容器在化工与石油化工领城,主要用于传热、传质、反应等工艺过程,以及贮存、运输有压力的气体或液化气体;在其他工业与民用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如空气压缩机。各类专用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的辅机(冷却器、缓冲器、油水分离器、贮气罐、蒸发器、液体冷却剂贮罐等)均属压力容器。现有的压力容器通常包括筒体,筒体内需要配套设置相应的管路,由于筒体整体呈圆筒形,因此管路如何如何稳定可靠的安装于筒体内部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可靠地将管路固定设置于筒体内部,大大提高了管路安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它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设置有封头,所述筒体内前后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前后多个支撑组件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有连续排污管系、加药管系和给水管系;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筒体内壁上,左右两块支撑板之间连接设置有槽钢,所述连续排污管系、加药管系和给水管系分别通过U型螺栓和螺母与槽钢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槽钢开口朝前或开口朝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上下两个连接孔,所述槽钢端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下方分别设置有连续排污口、加药口和给水口,所述连续排污管系、加药管系和给水管系分别与连续排污口、加药口和给水口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所述连续排污管系包括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端部设置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接管顶部向上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喇叭管。优选的,所述加药管系包括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接管端部设置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接管一侧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出药孔。优选的,所述给水管系包括第三接管,所述第三接管端部设置有第三封板,所述第三接管下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均气孔板组件;所述均气孔板组件包括左右两个侧板,左右两个侧板前后两侧设置有端板,所述侧板和端板上端均连接于筒体顶部内壁上,所述左右两个侧板和前后两个端板底部之间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蒸汽孔。优选的,前后两个端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连接设置于孔板与筒体顶部内壁之间。优选的,所述筒体内一侧设置有缝隙挡板组件;优选的,所述缝隙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下布置,所述第一挡板包括倾斜段和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二挡板包括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位于第一竖直段内侧,所述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之间形成缝隙。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段顶部高于第一竖直段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可靠地将管路固定设置于筒体内部,大大提高了管路安装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保证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均气孔板组件,大大提高了蒸汽的流出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筒体一侧设置有缝隙挡板组件,能够有效保证筒体内部气流和压力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连续排污管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图4中加药管系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图4中给水管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图1中均气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中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中缝隙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其中:筒体1封头2支撑组件3支撑板3.1槽钢3.2U型螺栓3.3螺母3.4连接孔3.5连续排污管系4第一接管4.1第一封板4.2喇叭管4.3加药管系5第二接管5.1第二封板5.2出药孔5.3给水管系6第三接管6.1第三封板6.2出水孔6.3连续排污口7加药口8给水口9均气孔板组件10侧板10.1端板10.2孔板10.3蒸汽孔10.4加强筋板10.5缝隙挡板组件11第一挡板11.1倾斜段11.1.1第一竖直段11.1.2第二挡板11.2水平段11.2.1第二竖直段11.2.2缝隙11.3加强筋1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它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两端设置有封头2,所述筒体1内前后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3,前后多个支撑组件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有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筒体1内壁上,左右两块支撑板3.1之间连接设置有槽钢3.2,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通过U型螺栓3.3和螺母3.4与槽钢3.2相连接;所述槽钢3.2开口朝前或开口朝后;所述支撑板3.1上开设有上下两个连接孔3.5,所述槽钢3.2端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板3.1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下方分别设置有连续排污口7、加药口8和给水口9,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与连续排污口7、加药口8和给水口9相连接;所述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包括第一接管4.1,所述第一接管4.1端部设置有第一封板4.2,所述第一接管4.1顶部向上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喇叭管4.3;所述加药管系5包括第二接管5.1,所述第二接管5.1端部设置有第二封板5.2,所述第二接管5.2一侧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出药孔5.3;所述给水管系6包括第三接管6.1,所述第三接管6.1端部设置有第三封板6.2,所述第三接管6.1下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6.3;所述支撑组件3上方设置有均气孔板组件10;所述均气孔板组件10包括左右两个侧板10.1,左右两个侧板10.1前后两侧设置有端板10.2,所述侧板10.1和端板10.2上端均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两端设置有封头(2),所述筒体(1)内前后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3),前后多个支撑组件(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有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n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筒体(1)内壁上,左右两块支撑板(3.1)之间连接设置有槽钢(3.2),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通过U型螺栓(3.3)和螺母(3.4)与槽钢(3.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两端设置有封头(2),所述筒体(1)内前后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3),前后多个支撑组件(3)之间左右平行设置有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块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筒体(1)内壁上,左右两块支撑板(3.1)之间连接设置有槽钢(3.2),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通过U型螺栓(3.3)和螺母(3.4)与槽钢(3.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3.2)开口朝前或开口朝后;所述支撑板(3.1)上开设有上下两个连接孔(3.5),所述槽钢(3.2)端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板(3.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下方分别设置有连续排污口(7)、加药口(8)和给水口(9),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加药管系(5)和给水管系(6)分别与连续排污口(7)、加药口(8)和给水口(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连续排污管系(4)包括第一接管(4.1),所述第一接管(4.1)端部设置有第一封板(4.2),所述第一接管(4.1)顶部向上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喇叭管(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管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系(5)包括第二接管(5.1),所述第二接管(5.1)端部设置有第二封板(5.2),所述第二接管(5.2)一侧前后间隔设置有多个出药孔(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