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14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包括内隔振弹簧主体、上隔振圈以及下隔振圈,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上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上隔振圈,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底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下隔振圈。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通过蝶形结构的上隔振圈以及蝶形结构的下隔振圈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得到增强,有效减小了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用性好,通过阻尼杆一、阻尼杆二以及阻尼弹簧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避免了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提高了隔振器的使用寿命。

An inner vibration isolation ring and spring of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for floating slab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隔振弹簧
,具体涉及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
技术介绍
一般为了确保浮置板轨道的使用寿命,常需要在浮置板轨道上安装隔振器,其中内隔振圈以及内隔振弹簧为实现该种隔振器隔振性能的主要部件。然而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圈隔振性能较差,使得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较大,容易产生噪音,且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弹簧承压能力有限,无法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常会因隔振器承压过大而损坏,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来解决现有问题。专利技术专利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解决了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圈隔振性能较差,使得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较大,容易产生噪音,以及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弹簧承压能力有限,无法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常会因隔振器承压过大而损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包括内隔振弹簧主体、上隔振圈以及下隔振圈,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上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上隔振圈,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底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下隔振圈,所述上隔振圈以及所述下隔振圈采用蝶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蝶形结构的所述上隔振圈以及蝶形结构的所述下隔振圈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得到增强,有效减小了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用性好。进一步的,所述上隔振圈以及所述下隔振圈均采用橡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述上隔振圈以及所述下隔振圈具有一定的弹性,进而使得所述上隔振圈以及所述下隔振圈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一底端中部焊接有阻尼杆一,所述连接板二上端中部焊接有阻尼杆二,所述阻尼杆一与所述阻尼杆二之间焊接有阻尼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阻尼杆一、所述阻尼杆二以及所述阻尼弹簧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避免了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提高了隔振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杆一以及所述阻尼杆二连接部位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能够相对于所述阻尼杆一以及所述阻尼杆二进行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隔振器承压时,通过所述阻尼杆一以及所述阻尼杆二相互挤压,来提高隔振器的承压强度,避免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圈隔振性能较差,使得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较大,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蝶形结构的上隔振圈以及蝶形结构的下隔振圈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得到增强,有效减小了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用性好;2、为解决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内隔振弹簧承压能力有限,无法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常会因隔振器承压过大而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阻尼杆一、阻尼杆二以及阻尼弹簧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避免了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提高了隔振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述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述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中隔振圈一、隔振圈二、导向套的主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隔振圈;2、隔振弹簧主体;3、阻尼杆二;4、下隔振圈;5、连接板二;6、阻尼杆一;7、连接板一;8、导向套;9、阻尼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专利,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专利。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包括内隔振弹簧主体2、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内隔振弹簧主体2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7,连接板一7上端外围粘接有上隔振圈1,内隔振弹簧主体2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5,连接板二5底端外围粘接有下隔振圈4,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采用蝶形结构,通过蝶形结构的上隔振圈1以及蝶形结构的下隔振圈4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得到增强,有效减小了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用性好。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均采用橡胶制成,使得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具有一定的弹性,进而使得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一7底端中部焊接有阻尼杆一6,连接板二5上端中部焊接有阻尼杆二3,阻尼杆一6与阻尼杆二3之间焊接有阻尼弹簧9,通过阻尼杆一6、阻尼杆二3以及阻尼弹簧9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避免了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提高了隔振器的使用寿命,阻尼杆一6以及阻尼杆二3连接部位设置有导向套8,导向套8能够相对于阻尼杆一6以及阻尼杆二3进行滑动,能够在隔振器承压时,通过阻尼杆一6以及阻尼杆二3相互挤压,来提高隔振器的承压强度,避免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首先将内隔振弹簧主体2分别通过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与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的安装板粘接,然后将外部的外隔振弹簧主体2固定在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上,并使得外部的外隔振弹簧主体2处于内隔振弹簧主体2的外围,即可使用该隔振器,通过蝶形结构的上隔振圈1以及蝶形结构的下隔振圈4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得到增强,有效减小了隔振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用性好,通过阻尼杆一6、阻尼杆二3以及阻尼弹簧9的设计,使得隔振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避免了隔振器因承压过大而损坏,提高了隔振器的使用寿命。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专利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专利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隔振弹簧主体(2)、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2)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7),所述连接板一(7)上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上隔振圈(1),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2)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5),所述连接板二(5)底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下隔振圈(4),所述上隔振圈(1)以及所述下隔振圈(4)采用蝶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隔振弹簧主体(2)、上隔振圈(1)以及下隔振圈(4),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2)顶端焊接有连接板一(7),所述连接板一(7)上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上隔振圈(1),所述内隔振弹簧主体(2)底端焊接有连接板二(5),所述连接板二(5)底端外围粘接有所述下隔振圈(4),所述上隔振圈(1)以及所述下隔振圈(4)采用蝶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内隔振圈及隔振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振圈(1)以及所述下隔振圈(4)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君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佳旭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