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加湿件以及加湿器用盒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11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闭盖子时防止加湿件的横向晃动使加湿件能够确实地打开成扇形以及折叠起来,并且防止因开闭盖子引起的加湿件被破损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加湿件以及加湿器用盒子。其结构特征为:在具有收藏加湿件(18)的内部空间(40)的容器(12)之一侧壁(44)上,形成与内部空间(40)连络的凹形空间(46);加湿件(18)由用连接片(34)将多个加湿片(24)的一端连接的加湿件所构成,通过使凹形空间(46)的横幅B比在用加湿件的连接片(34)连接起来的位置上的多个加湿片(24)的横幅C稍微宽一些,并将该连接片(34)配置在凹形空间(46)内,阻止配置在凹形空间(46)内的多个加湿片(24)的横向移动。由此,可防止开闭盖子(14)时发生的加湿件(18)的横向晃动,并可顺利地进行加湿件(18)的打开和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水的自然蒸发来加湿空气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加湿件以及加湿器用盒子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暖房设备等带来的室内空气的干燥,目前已有不用电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的使用。如图7所示,现有的加湿器70由加湿材料72、水箱74、容器76、外壳78等构成。加湿材料72使用具有吸水性的合成树脂等,通过将该加湿材料72的一部分(吸上部位72a)浸到注入容器76里的水中,利用毛细管现象将水吸上来,使整个加湿材料72含水。被加湿材料72吸收的水,与通过设置在外壳78上的隙缝80的室内空气相接触,由此,从加湿材料72的表面(加湿部72b)自然蒸发,给室内带来湿气(专利文献1,特开平1-102227号公报)。可是,上述结构的加湿器70因其结构庞大而不能够携带。为了携带,必需使加湿器小型化、轻量化,而为确保所希望的加湿量需要增加加湿材料的数量或加大加湿材料的尺寸。如此,加湿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与加湿能力背道而驰,所以很难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从而无法携带。还有,加湿材料越大,离浸泡位置远的部位就越难湿润,要润湿整个加湿材料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很难快速加湿。另外,上述结构的加湿器70费用昂贵,不能轻易购买和设置。本专利技术人开发了一种小型轻量化的携带用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将小型轻量化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用图8至图12表示。图8所示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100由盒子106和收藏在该盒子106内的加湿件108组成,其中,盒子106由注入液体的容器102和该容器102的盖子104构成。加湿件108是对图9所示的平面状态的加湿件进行数次折叠后,组装成图10所示的立体形状的部件,将如图10组装起来的加湿件108安装在盒子106内使用。从如图9所示的平面状态的加湿件108,在沿着长度方向之中央的中央折叠部110折叠成2个部分,接下来在与中央折叠部110几乎垂直的方向以大约等距离沿着平行的多个区划折叠部112进行折叠并使其按顺序改变折叠方向。每个区划折叠部112都设置有使空气通过来促进水的蒸发的隙缝113。通过在中央折叠部110和多个区划折叠部112将加湿件108折叠起来,形成多个加湿片114(图9)。多个加湿片114由在一端侧被中央折叠部110分开的两个部分--端部加湿片114aa和端部加湿片114ab、在另一端侧的两个部分--端部加湿片114ba和端部加湿片114bb、以及形成在它们中间的多个中间加湿片114c构成。使多个中间加湿片114c的横幅一样宽,将一端侧的端部加湿片114aa和端部加湿片114ab的横幅设定为比中间加湿片114c的横幅宽。在端部加湿片114aa上形成后述的用于嵌合于销的嵌合用孔116,同时形成后述的用于卡合插入片的卡合用隙缝118。与端部加湿片114ba相邻的中间加湿片114c上形成卡合用孔120,接近端部加湿片114bb的多个中间加湿片114c上形成卡合用孔122a、122b。邻接端部加湿片114ba设有连接中央折叠部110的连接片124。连接片124的中央处形成例如半圆形的切割线126,通过该切割线126形成插入片128。该插入片128与形成在端部加湿片114aa上的卡合用隙缝118卡合。要从图9所示的平面状的加湿件108组装成图10所示的立体状态,首先要沿着中央折叠部110进行折叠,并将折叠起来的两个领域重叠起来,然后,沿着多个区划折叠部112按顺序折叠使其成为伸缩自如的蛇腹状。接下来,将连接片124向加湿片114aa侧折叠,并将连接片124的插入片128插入到加湿片114aa的卡合用隙缝118中。这样,可将加湿件108组装成如图10所示的立体形状。如图8所示,容器102中形成作为铰链的突出部130,以该突出部130的位置为中心摇动自如地安装在盖子104上。该容器102中形成作为储水部的内部空间132。如图11所示,容器102由将基部134和从该基部134向内部空间132侧伸出的伸出部136固定起来的部件构成。其伸出部136的下端和基部134的内侧底面之间形成缝隙137。基部134的底面形成朝上突出的销138。该销138与形成在所述端部加湿片114aa的嵌合用孔116嵌合。要在容器102上安装加湿件108的一端,如图11所示,将端部加湿片114aa的外缘(区划折叠部62的相反侧的外缘)插入到一方的伸出部136的下端和容器102的底面之间的缝隙137中,与此同时将端部加湿片114aa的嵌合用孔116和容器102的销138嵌合起来。另外,将加湿片114ab的外缘(区划折叠部62的相反侧的外缘)插入到另一方的伸出部136的下端和容器102的底面之间的缝隙137中。然后,利用由加力时弯曲而不加力时回复到原来的平坦形状的材料所构成的保持板140(图11以及图12),将该保持板140插入到位于端部加湿片114aa和端部加湿片114ab附近的区划折叠部112的隙缝113中,并将该保持板140的两端配置在两侧伸出部136的下端的下面。该保持板140凭着位于其下面的端部加湿片114aa和端部加湿片114ab和中间加湿片114c等向上方的返回力,与一对伸出部136的下端侧相接触,由此加湿件108固定在容器102上。如图8所示,左右卡合臂142(图中只表示了一侧)一体地形成在盖子104上。当要把加湿件108安装在盖子104上时,使形成在加湿件108的卡合用孔120与一侧的卡合臂142卡合,使形成在加湿件108的卡合用孔122a,122b(图8中没有表示)与另一侧的卡合臂142卡合。如此,可将加湿件108的另一端安装在盖子104上。当使用加湿器100时,打开容器102的盖子104。这样,收藏在内部空间132内的加湿件108的两端被容器102和盖子104向相反方向拉开,加湿件108就变形打开成扇形(图8)。其结果,在如图11所示的使用加湿器100的状态下,加湿件108的多个中间加湿片114c配置成两排而且如同交互改变花瓣位置一样。也就是说,所有的中间加湿片114c的加湿片114处于各自分离的状态,可促进每个加湿片114的水分蒸发。在加湿件108打开成扇形的状态下,连接片124位于扇形的扇轴位置上,而加湿件108的大小和形状设定成使该连接片124始终位于容器102的内部空间132的下方。这样,在容器102的内部空间132内注入水等的液体时,被连接片124覆盖的整个加湿片114的一端浸在水中,可从被浸在水里的部位根据毛细管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每个加湿片114的上方湿润。还有,由于加湿件108具有打开成扇形的多个加湿片114,所以可促进水分大量蒸发。
技术实现思路
在自然蒸发式加湿器100中,根据盖子104的开闭,加湿件108打开成蛇腹状或合拢。此时,相对容器102的加湿件108的固定位置为与容器102的销138嵌合的嵌合用孔116的位置。因此,当开闭盖子104时,位于盖子104附近的加湿件108就以销138为中心进行旋转,向容器102的横向(图12的箭头A-A方向)移动。所以,当打开盖子104时,加湿件108有可能不能在安定的状态下打开成扇形。当关闭盖子104时,加湿件108有可能不能顺利折叠起来。还有,当打开盖子104时,力量集中在加湿件108中的和销138嵌合的嵌合用孔116的位置上,可能会引起破损从该嵌合用孔116扩大。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其特征为包括:一加湿件,形成多个加湿片的同时将所述多个加湿片连接起来并具有吸水性;一容器,具有收藏所述加湿件的内部空间;一盖子,安装在所述容器上开闭所述容器;一第一装配部,用于装配所述加湿件的一侧和所述容器;一第二装配部,用于装配所述加湿件的另一侧和所述盖子;一对导向部,形成于所述容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健治金子国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