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801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先将隧道区间划分为长度相同的节段,将单个节段所需各类钢筋在地面按顺序摆放至定制的型钢架子上,然后依次吊装上述型钢架子至竖井底部运输车组的平板车上,通过运输车组将该节段的钢筋运输至隧道内对应节段的卸料区域旁,最后用定制轮式起重机按照钢筋绑扎顺序的要求依次将本节段的钢筋从运输车上的型钢架子中吊出至卸料区,循环上述步骤,完成隧道区间二衬钢筋的洞内运输及堆放。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小直径隧道洞空间受限,常规卸料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实现钢筋的快速转运、卸料,大幅提高钢筋的运输效率,且操作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有效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A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nd unloading the second lining reinforcement of small diameter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隧道直径较大,隧道内所需钢筋运输和卸料可采用人工配合小型车辆或常规起重机进行,作业空间大,人员操作方便。而针对直径在4m以下的小直径整圆隧道,小型车辆与常规起重机无法行走,同时因隧道空间狭小,人工操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常规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对小直径隧道不适用。二衬钢筋运输距离长,运输总量大,采用手推车和人工方法进行材料运输,无法满足工效要求。且二衬钢筋进入隧道后,为便于后续钢筋绑扎,需按照一定顺序将钢筋在隧道内分布摆放,因此,钢筋运输至卸料区后依旧存在巨大的二次搬运量,成捆钢筋重量重,仅依赖人力搬运不符合实际需要。因此,亟需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运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钢筋按要求加工好后运输至竖井场内分区堆放;步骤二:将一个隧道区间划分为长度相同的节段,按节段依次进行钢筋运输卸料,将即将运进隧道的一节段钢筋按照顺序摆放在定制的型钢架子上;步骤三:用龙门吊或汽车吊将装满钢筋的架子整体吊装,根据卸料的先后顺序,平放在运输车组对应的平板车上,需先卸料的型钢架子摆放靠前,即更靠近隧道;步骤四:运输车组将本节段钢筋运输至该节段卸料区域旁,等待轮式起重机卸料,每个节段钢筋运输配备1-2列运输车组;步骤五:驾驶定制轮式起重机移动至运输车组的平板车上方,将型钢架子内的二衬钢筋按顺序吊装卸料,并由远及近进行二衬钢筋在该节段的摆放。卸料设备采用定制轮式起重机,起重机可在钢筋运输车组上方来回移动,按照先内环、再纵向、后外环钢筋的卸料顺序将本节段钢筋卸至隧道面堆放平整,堆放的钢筋不得影响起重机来回通行;步骤六:本节段钢筋卸料完成后,运输车组开出,下一节段钢筋运输车组进入隧道卸料,依次循环,完成隧道区间所有节段二衬钢筋运输进洞和卸料堆放;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步骤一中的钢筋加工,即根据隧道二衬钢筋设计及绑扎要求,系统的将本工程所有二衬钢筋分区间、分类型、分尺寸加工,其中环形钢筋加工成采用螺栓套筒连接的三段弧形钢筋。钢筋加工好后根据单个节段需求量绑扎成小捆,每捆加工好的半成品都需要采用标签进行标识,单捆钢筋重量不超过定制轮式起重机的吊装能力。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步骤二中的型钢架子是根据二衬钢筋的形式、考虑隧道断面尺寸和运输车组的平板车尺寸、结合吊装工况,定制的运输二衬钢筋的架子。具有整体吊装方便、安全,运输时不影响隧道内已有的设施,可循环使用和回收的特点。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步骤二中的型钢架子每个区间配备1~2套,交替使用,将即将运进隧道的一节段钢筋按照先内环钢筋、再纵向钢筋、后外环钢筋的顺序堆放在架子上,摆放时,环向钢筋立着放,其它手孔连接、接驳器及拉钩筋等小尺寸钢筋放在架子上多余空间处。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步骤三中的运输车组由电瓶车机头外加4节平板车组成,电瓶车在后推动4节平板车沿轨道进入隧道,运输车组可沿用隧道盾构施工阶段的设备,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定制轮式起重机不需要设置轨道即可在小断面整圆隧道内实现起重机器的精确移动,不会与成型隧道发生碰撞。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定制轮式起重机由门架、行走、转向、吊装及动力五大系统组成,通过驾驶操作面板控制各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轮式起重机可准确纵移、横移、升降、转向及行走等功能。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定制轮式起重机门架内空间能满足运输车组的通行,可通过调整立柱高度,在保障有足够的吊装空间同时,起重机框架不与成型隧道发生碰撞。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定制轮式起重机的设计主要功能为隧道内吊装和短距离行走。隧道外行走面为平面,隧道内行走面为圆形曲面,因此设计上进行了轮胎角度可在0-45°摆角间调整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上述的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所述定制轮式起重机的吊装横移主梁可通过液压油缸实现左右各400mm的移动,可实现偏心起吊和卸料;横梁上设有两吊钩既可独立控制又可联动控制,以此满足不同吊装要求。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可有效解决小直径隧道的钢筋运输难题,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4m的盾构施工隧道。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操作步骤均为相对成熟的工艺,操作难度小,机械化程度高,人工使用量少,人工作业强度低,安全风险低。本专利技术所述施工方法,各工序易衔接,其运输、卸料均使用定制设备,可大幅提升施工工效。安全有保障,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定期检查保养,施工过程中配有专职人员进行监督,保障整个施工作业安全、有序进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堆放钢筋的型钢架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洞内钢筋卸料轮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洞内轮式起重机卸钢筋的施工过程示意图;图中:1-水平杆,2-横杆,3-立杆,4-限位杆,5-防护杆,6-限位插孔,7-门架系统,8-行走系统,9-转向系统,10-吊装系统,11-动力系统,12-钢筋运输车,13-轮式起重机,14-钢筋洞内分类堆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小直径隧道内钢筋转运及卸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根据隧道二衬钢筋设计及绑扎要求,将本工程所有二衬钢筋分区间、分类型、分尺寸集中在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下料,其中环形钢筋加工成采用螺栓套筒连接的三段弧形钢筋。钢筋加工好后根据单个节段需求量绑扎成小捆,每捆加工完成后用便签进行张贴标识并分区间堆放,在隧道贯通后采用挂车将钢筋运输至竖井场内进行分类堆放。步骤二:将隧道区间分隔为单个长43.2m的节段,钢筋运输根据节段划分依次进行。定制运输时存放钢筋的型钢架子,每个区间配备1~2套,交替使用,将即将运进隧道的一节段钢筋按照先内环钢筋、再纵向钢筋、后外环钢筋的顺序堆放在架子上,摆放时,环向钢筋立着放,其它手孔连接、接驳器及拉钩筋等小尺寸钢筋放在架子上多余空间处;型钢架子长3.6m、宽1.2m、高1.2m,由底座水平杆1和横杆2、立杆3、限位杆4、及防护杆5组成,立杆上设置有几组限位杆插孔6,可根据不同直径的内外环钢筋进行限位杆上下调节,在钢筋堆放前需先将限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S1:钢筋按要求加工好后运输至竖井场内分区堆放;/nS2:将一个隧道区间划分为长度相同的节段,按节段依次进行钢筋运输卸料,将即将运进隧道的一节段钢筋按照顺序摆放在定制的型钢架子上,节段长度根据单个钢筋绑扎作业面的钢筋用量、人员安排及二衬施工缝、变形缝的设置,以便于施工组织为原则进行确定;/nS3:用龙门吊或汽车吊将装满钢筋的架子整体吊装,摆放在竖井底部运输车组上,使用吊车将装好本节段钢筋的架子吊装至竖井底部,根据卸料的先后顺序,平放在运输车组对应的平板车上,需先卸料的型钢架子摆放靠前,即更靠近隧道里端;/nS4:运输车组将本节段钢筋运输至该节段卸料区域旁,等待定制轮式起重机卸料,每个节段钢筋运输配备1-2列运输车组;/nS5:驾驶定制轮式起重机移动至运输车组的平板车上方,将型钢架子内的二衬钢筋按顺序吊装卸料,并由远及近进行二衬钢筋在该节段的摆放,卸料设备采用定制轮式起重机,起重机可在钢筋运输车组上方来回移动,按照先内环、再纵向、后外环钢筋的卸料顺序将本节段钢筋卸至隧道面堆放平整,堆放的钢筋不得影响起重机来回通行;/nS6:循环步骤S1至步骤S5,运输本区间所有节段的钢筋至隧道内摆放,本节段钢筋卸料完成后,运输车组开出,下一节段钢筋运输车组进入隧道卸料,依次循环上述步骤,完成隧道区间所有节段二衬钢筋运输进洞和卸料堆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钢筋按要求加工好后运输至竖井场内分区堆放;
S2:将一个隧道区间划分为长度相同的节段,按节段依次进行钢筋运输卸料,将即将运进隧道的一节段钢筋按照顺序摆放在定制的型钢架子上,节段长度根据单个钢筋绑扎作业面的钢筋用量、人员安排及二衬施工缝、变形缝的设置,以便于施工组织为原则进行确定;
S3:用龙门吊或汽车吊将装满钢筋的架子整体吊装,摆放在竖井底部运输车组上,使用吊车将装好本节段钢筋的架子吊装至竖井底部,根据卸料的先后顺序,平放在运输车组对应的平板车上,需先卸料的型钢架子摆放靠前,即更靠近隧道里端;
S4:运输车组将本节段钢筋运输至该节段卸料区域旁,等待定制轮式起重机卸料,每个节段钢筋运输配备1-2列运输车组;
S5:驾驶定制轮式起重机移动至运输车组的平板车上方,将型钢架子内的二衬钢筋按顺序吊装卸料,并由远及近进行二衬钢筋在该节段的摆放,卸料设备采用定制轮式起重机,起重机可在钢筋运输车组上方来回移动,按照先内环、再纵向、后外环钢筋的卸料顺序将本节段钢筋卸至隧道面堆放平整,堆放的钢筋不得影响起重机来回通行;
S6:循环步骤S1至步骤S5,运输本区间所有节段的钢筋至隧道内摆放,本节段钢筋卸料完成后,运输车组开出,下一节段钢筋运输车组进入隧道卸料,依次循环上述步骤,完成隧道区间所有节段二衬钢筋运输进洞和卸料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钢筋加工根据隧道二衬钢筋设计要求及钢筋绑扎方法,系统的将本工程所有二衬钢筋分区间、分类型、分尺寸加工,其中环形钢筋加工成采用螺栓套筒连接的三段弧形钢筋,钢筋加工好后根据单个节段需求量绑扎成小捆,每捆加工好的半成品都需要采用标签进行标识,单捆钢筋重量不超过定制轮式起重机的吊装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直径隧道二衬钢筋的转运及卸料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庭友余南山刘开扬蒋尚志贾瑞华刘其成石九州刘灿光柯林鲁翔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