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胞胎婴儿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胞胎婴儿车。
技术介绍
双胞胎家庭和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目前婴儿车市场上常见的双胞胎婴儿车一般为单模式的并排,座位固定,不利于婴童间的交流,且体积大、不可折叠,在携带和出行时都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并排坐和对坐转换的双胞胎婴儿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胞胎婴儿车,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婴儿座椅、推拉把手、活动轮,所述第一支架形状结构与第二支架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左侧,所述第一支架右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左侧前缘间形成有铰接处,所述第一支架左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右侧前缘分别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一槽板,所述第一卡板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卡板另一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槽板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且第一槽板外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架相对第二支架以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从左右并列设置变为前后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胞胎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婴儿座椅、推拉把手、活动轮,所述第一支架形状结构与第二支架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左侧,所述第一支架右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左侧前缘间形成有铰接处,所述第一支架左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右侧前缘分别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一槽板,所述第一卡板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卡板另一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槽板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且第一槽板外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架相对第二支架以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从左右并列设置变为前后相对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胞胎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婴儿座椅、推拉把手、活动轮,所述第一支架形状结构与第二支架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左侧,所述第一支架右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左侧前缘间形成有铰接处,所述第一支架左侧前缘与第二支架右侧前缘分别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一槽板,所述第一卡板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卡板另一端形成有左右贯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槽板形成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槽,且第一槽板外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架相对第二支架以铰接处为中心翻转,以使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从左右并列设置变为前后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前后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卡板向第一槽板侧翻转以使第一卡板具有第一定位孔的端部移动至第一定位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销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胞胎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主车架,所述活动轮包括小轮和大轮,所述主车架前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小轮架,小轮架下端设有小轮,所述主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大轮架,大轮架下端设有大轮,所述主车架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大轮架均通过联动部与主车架铰接,所述联动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和/或第二齿轮上形成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以使第二定位销与两个限位孔中的一个限位孔同轴设置;当第二定位销位于一个限位孔内时,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位置得到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胞胎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上的小轮架相对位于两个大轮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胞胎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后缘与第二支架左侧后缘分别设有第二卡板和第二槽板,所述第二卡板和第二槽板的两个中的一个铰接固定于第一支架后侧,所述第二卡板和第二槽板的两个中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静,卢纯福,吴剑锋,黄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