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78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包括:车体,车体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后备箱内设有防护板,防护板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车载计算单元,车载计算单元设于后备箱,车载计算单元位于防护板的下方;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安装于乘员舱;其中,乘员舱与后备箱之间设有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具有风孔,空调系统的调节风通过风孔由乘员舱进入后备箱,以调节乘员舱内的空气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通过采用车辆自带的空调系统即可满足车载计算单元的散热需求,以保障车载计算单元正常工作,并且散热结构简单、对车辆的改造成本较低,还具有一定的防尘效果。

Vehicle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
本申请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通常设有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由于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的各元件在高负荷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障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单元可以正常工作,需要设置相关散热装置对车载计算单元进行散热。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车辆,通过管路将空调系统的冷风引导至车载计算单元进行散热,但由于对车辆的结构改造较大,存在结构复杂、改造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包括:车体,车体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后备箱内设有防护板,防护板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车载计算单元,车载计算单元设于后备箱,车载计算单元位于防护板的下方;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安装于乘员舱;其中,乘员舱与后备箱之间设有防尘装置,防尘装置具有风孔,空调系统的调节风通过风孔由乘员舱进入后备箱,以调节乘员舱内的空气温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尘装置设于后备箱的顶部,防尘装置在由前至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有利于提高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后备箱的调节风量,从而提高对车载计算单元的散热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尘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后备箱与乘员舱之间。由此,防尘装置的清洗或更换较为方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后备箱的顶部设有顶板,顶板设有连通乘员舱与后备箱的通风孔,防尘装置设于通风孔。顶板上可以供用户放置物品,由此,可以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防尘装置位于车载计算单元的前侧。由此,可以避免对车载计算单元换热后调节风回流,从而提高对车载计算单元散热的稳定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护板的下方设有引风装置,引风装置的出风方向朝向车载计算单元。由此,可以起到向车载计算单元引风的作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后备箱的底板设有连通后备箱与车体的外部的连通孔,车载计算单元位于连通孔的前侧。由此,可以避免车载计算单元散发的热量在后备箱内堆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载计算单元的后侧设有第一排风装置,第一排风装置的出风方向向后设置,连通孔处设有第二排风装置,第二排风装置的出风方向向下设置,第一排风装置和第二排风装置之间设有导风件。由此,可以提高调节风由第一排风装置向第二排风装置流动的效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具有排放调节风的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后备箱设置。有利于调节风由出风口流出后沿乘员舱的顶壁向后备箱的方向流动,提高调节风进入后备箱的流动效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体内设有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后备箱位于后排座椅的后侧,出风口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前排座椅的前侧以及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有利于调节风形成沿乘员舱的顶壁向后备箱流动的路径。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车辆自带的空调系统即可满足车载计算单元的散热需求,以保障车载计算单元正常工作,并且散热结构简单、对车辆的改造成本较低,还具有一定的防尘效果。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车辆100;车体10;乘员舱10a;后备箱10b;顶板11;通风孔11a;底板12;连通孔12a;前排座椅13;后排座椅14;防护板15;引风装置16;车载计算单元20;防尘装置30;第一排风装置40;第二排风装置50;导风件6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100。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为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100包括车体10、车载计算单元20和空调系统。具体地,车体10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10a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10b。车载计算单元20设于后备箱10b。空调系统安装于乘员舱10a,用于调节乘员舱10a内的空气温度。车体10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10a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10b,后备箱10b内设有防护板15,防护板15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车载计算单元20设于后备箱10a,车载计算单元20位于防护板15的下方。空调系统安装于乘员舱10a。在一个示例中,防护板15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防护板15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用于放置物品。由此,可以在实现后备箱10b载物的功能的同时,避免物品压附于车载计算单元20,从而起到对车载计算单元20防护的作用。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车载计算单元20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实现车辆100的自动驾驶功能。车载计算单元20可以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计算机硬件,各计算机硬件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对车体10内部的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从而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继续参照图1所示,后备箱10b的顶部敞开以与乘员舱10a连通,乘员舱10a与后备箱10b之间设有防尘装置30。其中,防尘装置30可以为防尘网,且防尘网设有多个微型风孔,以起到通风和过滤尘土的作用。在一个示例中,空调系统在制冷过程中,空调系统排放的调节风可通过后备箱10b顶部的敞开空间由乘员舱10a进入后备箱10b,从而对后备箱10b内的车载计算单元20进行换热,以达到对车载计算单元20散热的目的。通过在乘员舱10a与后备箱10b之间设置防尘装置30,可以对进入后备箱10b的调节风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乘员舱10a内的灰尘等细小杂质随调节风进入后备箱10b,进而起到对车载计算单元20防尘的作用。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100,无需单独设置制冷装置对车载计算单元20进行散热,通过采用车辆100自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所述车体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所述后备箱内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n车载计算单元,所述车载计算单元设于所述后备箱,所述车载计算单元位于所述防护板的下方;/n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安装于所述乘员舱;/n其中,所述乘员舱与所述后备箱之间设有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具有风孔,所述空调系统的调节风通过所述风孔由所述乘员舱进入所述后备箱,以调节所述乘员舱内的空气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限定有位于前部的乘员舱和位于后部的后备箱,所述后备箱内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形成载物面;
车载计算单元,所述车载计算单元设于所述后备箱,所述车载计算单元位于所述防护板的下方;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安装于所述乘员舱;
其中,所述乘员舱与所述后备箱之间设有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具有风孔,所述空调系统的调节风通过所述风孔由所述乘员舱进入所述后备箱,以调节所述乘员舱内的空气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设于所述后备箱的顶部,所述防尘装置在由前至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后备箱与所述乘员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设有连通所述乘员舱与所述后备箱的通风孔,所述防尘装置设于所述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思习范宗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