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属于金属工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液储罐、待处理管件、进液组件和溢流组件。其中待处理管件一端与进液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溢流组件转动连接。进液组件和溢流组件均与反应液储罐连通。待处理管件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溢流组件用于溢流超出预设体积的反应液。该装置能减少金属工件表面的气泡,均匀管件内腔的反应液浓度,并且能保持反应液液面平衡。
A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for metal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工件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圆柱形或类圆柱形金属管件,经常需要对其内腔进行表面处理,如酸洗、钝化或电镀抛光。酸洗是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管件内腔完全注满酸液,酸液对管件内腔的表面进行表面清洁处理。一方面由于酸洗过程中酸液跟金属反应会产生许多细小的气泡,气泡附着在内腔表面,会阻碍处理工艺继续进行,从而导致内腔表面反应不均匀,使得酸洗后的内腔表面粗糙不平,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精细化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未处理管件内腔表面各处的凹凸不平,使得内腔表面反应的速度快慢不同,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各处的反应液浓度不同,导致酸洗后内腔表面的粗糙度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反应液不充满管件内腔的方式进行表面处理,虽然能够避免气泡附着在管件内腔表面,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管件内腔的液面不稳定,导致在电解抛光处理过程中电解电流不同,从而导致电解后的表面粗糙不平。因此,亟需一种能在表面处理工艺中减少气泡,同时能保持液面平衡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减少金属工件表面的气泡,均匀管件内腔的反应液浓度,且能保证反应液液面平衡。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液储罐、待处理管件、进液组件和溢流组件,所述待处理管件一端与所述进液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组件和所述溢流组件均与所述反应液储罐连通,所述待处理管件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所述溢流组件用于溢流超出所述预设体积的反应液。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进液仓和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所述进液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液储罐连通;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和溢流仓,所述溢流仓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等于所述待处理管件内所述预设体积的反应液对应的预设液面高度,所述溢流管一端与所述溢流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液储罐连通;所述待处理管件一端与所述进液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溢流仓转动连接。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仓和/或所述溢流仓上设置有排气口。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所述溢流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液储罐连通,所述进液管的进液量大于所述排液管的排液量。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测量组件。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上均设置有磁力泵。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所述待处理管件连接并驱动所述待处理管件旋转。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待处理管件连接。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待处理管件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进液仓和所述溢流仓转动连接。作为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体积占所述待处理管件内腔容积的50%~7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该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液储罐、待处理管件、进液组件和溢流组件。其中待处理管件一端与进液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溢流组件转动连接,待处理管件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待处理管件旋转的过程中,待处理管件附着有气泡的内腔表面区域旋转出反应液液面外,气泡破碎,减少了内腔表面再次进入反应液时的附着气泡数量,使表面处理工艺继续进行;进液组件和溢流组件均与反应液储罐连通,能保证待处理管件内的反应液循环流动,从而均匀管件内腔的反应液的浓度;溢流组件用于溢流超出预设体积的反应液,使待处理管件内的反应液液面保持平衡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反应液储罐;2、待处理管件;3、进液组件;31、进液仓;32、进液管;4、溢流组件;41、溢流管;42、溢流仓;421、溢流口;5、排气口;6、流量测量组件;7、磁力泵;8、旋转驱动组件;81、主动齿轮;82、从动齿轮;83、驱动电机;9、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液储罐1、待处理管件2、进液组件3和溢流组件4。其中,待处理管件2一端与进液组件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溢流组件4转动连接,进液组件3和溢流组件4均与反应液储罐1连通,待处理管件2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溢流组件4用于溢流超出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本实施例公开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中,待处理管件2内的反应液在对待处理管件2内腔表面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细小的气泡,部分气泡附着在内腔的表面,使得气泡阻碍该处处理工艺继续进行,影响处理效果,使得待处理管件2内腔表面凹凸不平。为减少气泡的数量,预设体积的反应液的体积小于待处理管件2内腔的容积,使得反应液未填满待处理管件2的内腔,未填注反应液的内腔空间为气体空腔。表面处理工艺进行的过程中,待处理管件2处于旋转的状态,使得待处理管件2内腔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液储罐(1)、待处理管件(2)、进液组件(3)和溢流组件(4),所述待处理管件(2)一端与所述进液组件(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组件(4)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组件(3)和所述溢流组件(4)均与所述反应液储罐(1)连通,所述待处理管件(2)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所述溢流组件(4)用于溢流超出所述预设体积的反应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液储罐(1)、待处理管件(2)、进液组件(3)和溢流组件(4),所述待处理管件(2)一端与所述进液组件(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组件(4)转动连接,所述进液组件(3)和所述溢流组件(4)均与所述反应液储罐(1)连通,所述待处理管件(2)内装有预设体积的反应液,所述溢流组件(4)用于溢流超出所述预设体积的反应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组件(3)包括进液仓(31)和进液管(32),所述进液管(32)一端与所述进液仓(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液储罐(1)连通;所述溢流组件(4)包括溢流管(41)和溢流仓(42),所述溢流仓(42)上设有溢流口(421),所述溢流口(421)的高度等于所述待处理管件(2)内所述预设体积的反应液对应的预设液面高度,所述溢流管(41)一端与所述溢流口(4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液储罐(1)连通;所述待处理管件(2)一端与所述进液仓(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溢流仓(42)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仓(31)和/或所述溢流仓(42)上设置有排气口(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工件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液管(9),所述排液管(9)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