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种植体表面的长效可再生抗菌涂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种植体表面的长效可再生抗菌涂层,属于口腔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种植义齿修复已成为牙缺失功能和美学修复的首选方式。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不同于天然牙周组织,其对细菌入侵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牙周病、颌面缺损及感染牙槽窝等不良微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更容易产生种植体周围组织感染或种植体周围炎,且一旦发生难以治愈。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高达18%-35%,是种植修复远期失败的重要原因。N-卤胺化合物属于有机非抗生素类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强、结构稳定、生物安全性好及成本低廉等特性。其抗菌机理包括:卤胺化合物前驱体在次氯酸钠水溶液中可发生氯化反应,使N-H键变成N-Cl键,其中带正电的氯原子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负电的细菌胞膜并作用于细菌受体,破坏或抑制细菌的代谢过程,进而达到接触性抗菌的效果。N-Cl结构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带正电的氯原子,释放到材料周边环境发挥释放性抗菌作用。氯原子消耗完后,再次浸泡次氯酸钠溶液可实现再氯化,表现为抗菌性能的循环再生。N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可再生抗菌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取钛片用SiC砂纸打磨抛光,然后用溶剂清洗,晾干;/n(2)将步骤(1)处理后的钛片进行碱热处理,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70溶液处理;/n(3)将步骤(2)处理后的钛片与丙烯酸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n(4)将步骤(3)处理后的钛片与乙二胺反应;/n(5)将步骤(4)处理后的钛片浸泡于次氯酸钠溶液中,即可制备得到钛种植体表面的可再生抗菌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可再生抗菌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钛片用SiC砂纸打磨抛光,然后用溶剂清洗,晾干;
(2)将步骤(1)处理后的钛片进行碱热处理,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70溶液处理;
(3)将步骤(2)处理后的钛片与丙烯酸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4)将步骤(3)处理后的钛片与乙二胺反应;
(5)将步骤(4)处理后的钛片浸泡于次氯酸钠溶液中,即可制备得到钛种植体表面的可再生抗菌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取直径为9.5mm、厚为0.3mm的圆形钛片用#400、#800、#1000SiC砂纸逐级打磨抛光,然后用溶剂丙酮、无水乙醇和双蒸水依次超声清洗20min,晾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碱热处理为将钛片置于5mol/LNaOH溶液中在60℃下反应24h;所述硅烷偶联剂KH570的体积分数为40%。
技术研发人员:吴淑仪,李彦,吴丁财,邹蕾燕,许剑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