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引物及检测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07643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所述突变位点位于从草铵膦敏感型牛筋草中克隆的靶标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EiGS1‑S的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第175位,发生的突变为A‑G。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用于检测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基因突变位点的dCAPs引物,以及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检测方法和上述引物在制备用于检测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试剂盒或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Mutation site, primer,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 kind of resistance to glyphos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引物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草铵膦牛筋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引物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草铵膦(glufosinateammonium,phosphinothricin)是由原德国艾格福公司(后归属拜耳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的一种广谱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属于膦酸类除草剂,能够抑制植物氮代谢途径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从而干扰植物的代谢,使植物死亡。草铵膦、草甘膦和百草枯并称全球三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其中草甘膦产销量居首,但由于其抗性种群持续增多,导致草甘膦全球销售增长率近5年连续下滑;百草枯则因为毒性大,我国于2016年起禁用百草枯水剂。得益于草甘膦抗性杂草治理需求和填补百草枯禁用的市场空白,且在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的促动下,近年来国内外草铵膦产销量呈持续高增长之势,成为草甘膦之后,国际排名第二的非选择性茎叶处理除草剂,但随着草铵膦广泛且持续的使用,杂草对草铵膦抗性进化的风险也在增加。牛筋草:是二倍体(2n=36)的禾本科杂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其特征是:所述突变位点位于从草铵膦敏感型牛筋草中克隆的靶标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EiGS1-S的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第175位,发生的突变为A-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突变位点,其特征是:所述突变位点位于从草铵膦敏感型牛筋草中克隆的靶标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EiGS1-S的如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第175位,发生的突变为A-G。


2.一种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突变位点的dCAPs引物,其特征是:该引物包括上游引物dCaps-GS1-F和下游引物dCaps-GS1-R,所述上游引物dCaps-GS1-F的碱基序列如SEQIDNO:7所示,所述下游引物dCaps-GS1-R的碱基序列如SEQIDNO:8所示。


3.一种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待测牛筋草种群样品和敏感型草铵膦牛筋草种群,提取其基因组gDNA;
(2)根据抗草铵膦牛筋草种群中靶标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EiGS1-S的第175位核苷酸由A突变为G,设计权利要求2中的特异性酶切位点KpnI-HF的dCAPs引物,用以扩增突变位点前后约200bp的核酸片段;
(3)利用该dCAPs引物进行PCR扩增,得PCR扩增产物;
(4)用核酸内切酶KpnⅠ-HF酶切PCR产物;
(5)将酶切PCR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根据电泳结果鉴定待测样品是否为在第175位具有A-G突变的抗草铵膦突变位点的牛筋草种群;若待测牛筋草种群样品中EiGS1基因核酸序列在第175位发生A-G突变,则会被Kp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纯田兴山张泰劼郭文磊冯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