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嵩山专利>正文

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54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清洁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包括罐体、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罐体内腔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罐体顶壁与挤压板之间固连有第一气囊;所述罐体位于挤压板下方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连有凸轮;所述凸轮圆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连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凸轮一端与挤压板固连;所述转动轴上位于凸轮一侧固连有第一搅拌轮;所述转动轴位于罐体外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外接转动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醚类燃油分层挥发使储油罐内压强发生变化,从而对燃油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减缓燃油分层、挥发程度。

A kind of ether vehicle fu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醚类车用燃油
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新能源
,具体的说是一种醚类车用燃油。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石油系燃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汽车发动机消耗石油总量巨大,废气排放成为当今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目前已使用的燃料中,低碳醇汽油,醚基复合汽油等新型燃料尤其是以二甲醚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混合燃油,在燃烧时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尾气排放量大幅度降低,但现有清洁型染料在燃烧时易发生燃烧不充分、燃效效率过低等问题,详情请见期刊醇醚类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李亚鹏,重型汽车,2013(02);同时燃油在保存时一发生分层、气化且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储油罐内压力过大,易发生安全事故。中国专利发布的一种基于二甲醚为原料的汽车燃油,专利号201910564809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甲醚为原料的汽车燃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基于二甲醚为原料的汽车燃油,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二甲醚50-60%,石化柴油10-20%、生物柴油5-10%、甲醇5-10%、蓖麻油2-5%、助溶剂3-5%、异辛烷3-5%、正庚烷3-5%、硫酸铜0.2-1%、纳米碳粉0.2-1%、纳米铜粉0.2-0.5%、稀土粉末0.3-0.5%;各组分含量总和为100%,该方案使燃油燃烧性能有所提升;但对于燃油在保存过程中易发生分层、气化,造成燃油利用率降低,且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本公司研制一种新型聚醚类燃油,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清洁燃油燃烧效率过低,且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易发生分层、气化等现象,造成燃油利用率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醚类车用燃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醚类车用燃油,该醚类车用燃油包括以下组分:二甲醚55%~60%;柴油30%~35%;甲醇1%~1.5%;蓖麻油0.5%~1%;液态石蜡1%~2%;十二烷基磺酸钠0.6%~0.8%;乙酸乙烯酯1.2%~1.8%;草酸二异戊酯0.5%~0.8%;无水硫酸铜0.2%~1%;该醚类车用燃油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甲醇、蓖麻油、液态石蜡、十二烷基磺酸钠、乙酸乙烯酯以及草酸二异戊酯依次通入调节罐内,控制调节罐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调节,控制搅拌转速200-240rpm,搅拌调节2h后,静置物化4h,通过滤芯5-6μm过滤器去除杂质后得到助燃剂,备用;将蓖麻油、液态石蜡、十二烷基磺酸钠、乙酸乙烯酯以及草酸二异戊酯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进行充分的溶解与物化,使其均匀溶于甲醇溶液中,并利用甲醇的溶解性,将各组分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进行剔除,避免不溶性杂质加入混合燃油中,减弱燃油润滑性能;S2:将柴油通入调节罐内,随后对调节罐内加压灌输二甲醚,使通入调节罐内的二甲醚气体转化为液态二甲醚,同时控制调节罐内搅拌转速300-360rpm,搅拌调节6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恢复常压;在高压环境下将二甲醚与柴油进行充分混合,使二甲醚更加充分的与柴油进行融合,使二者结合的更加紧密,减弱混合燃油在长期保存过程分层现象发生的频率;S3:向助燃剂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并将其两者混合均匀后进行过滤,去除残渣后将助燃剂通入调节罐内的混合溶液中,控制调节罐转速120-140rpm,搅拌1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至0.6MPa,常温下静置物化8h;向助燃剂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利用无水硫酸铜强吸水的特性,将助燃剂中含有的微量水份进行排除,从而起到控制混合燃油中的水分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燃油的燃烧性能;S4:将静置物化后的混合溶液去除底部杂质后进行搅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将其封入密封储油罐中,即制得醚类车用燃油;由于混合燃油中的二甲醚成分在常压下较容易发生气化,同时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燃油难免发生分层反应,使用密封型出油管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合燃油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发生泄露从而引起安全隐患;原料中选取柴油与二甲醚进行互溶,充份利用二甲醚十六烷值高,燃烧时提供热量高,且二甲醚属于清洁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及其微弱,同时柴油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弥补二甲醚在燃烧时易发生燃烧不充分且不易点燃等现象,二者进行互补,有效的增强燃油的燃烧性能,提供稳定、高效的等量输出;原料中选取的蓖麻油、液态石蜡、十二烷基磺酸钠等碳氢化合物,将其与二甲醚混合之后不但具有优秀的助燃功能,有效地辅助二甲醚进行燃烧,增强二甲醚的燃烧效率,同时还可以与各有机组分互溶在一起,增强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力度,使混合燃油不易分层或产生沉淀,能够提高燃油的燃烧热值;原料中选取的草酸二异戊酯、乙酸乙烯酯,具有提高十六烷值、降凝、减排的功能,并且将其加入混合燃油中,其本身溶解性质可以有效地加快各组分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速率,有效的加快各组分之间的混合速率,并且其本身具备的较高的十六烷值能够有效提高二甲醚合成燃油的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原料中选取的甲醇作为一种优良的溶剂,将其加入混合燃油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组分之间的结合力度,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燃油发生分层时,可以快速通过搅拌使均匀混合的甲醇将分层的溶液进行快速的溶解与结合。优选的,其中S3中加入混合溶液的还包括占燃油总量5%~8%的菜籽油;原料中选取的菜籽油作为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能源,其本身进行燃烧时几乎不会排放有害气体,而且其本身粘度较高,在作为车用燃料使用时,易发生喷射雾化不良,且燃烧时易结炭,同时二甲醚作为燃料使用时,由于其本身粘度较低,同时其润滑性能较差,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喷油泵柱塞和喷油器针阀偶件易磨损和卡住,在长时间使用二甲醚燃油时,容易加速喷油泵柱塞和喷油器针阀偶件的老化与磨损,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将菜籽油添加至二甲醚燃油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二甲醚燃油的粘度与润滑性能,减轻燃油对发动机的侵蚀作用,同时菜籽油本身较高的燃烧热值也可以增强混合燃油的燃烧性能,增强混合燃油的燃效效率。优选的,其中S3中加入混合溶液的还包括占燃油总量2.5%~3%的纳米碳粉、纳米铜粉和稀土粉末按照2:1:1比例配制的混合粉末;所述纳米铜粉表层经过有机酸改性处理;原料中选取的纳米碳粉和纳米铜粉主要利用自身的纳米材料特性,提高汽车燃油的活性,使燃油大分子团裂变为超微粒小分子,提高燃耗充分性,且最为重要的是纳米碳粉、纳米铜粉和稀土粉末能够有效降低二甲醚和生物柴油对橡胶件的老化作用;同时将纳米铜粉在一定条件下浸泡在脂肪酸或柠檬酸等有机酸中,使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可以有效地高纳米铜粉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纳米铜粉在燃油中的分散性和活性,进而加快燃油大分子的裂变过程,有效地提高燃油的燃烧充分性,避免燃油中二甲醚燃烧不充分,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二甲醚燃烧不充分还易生成碳烟,增加发动机的负担,进而造成发动机效率低而降低。优选的,其中S4中所述密封储油罐包括罐体、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罐体中空设置;所述进油管安装于罐体一侧;所述进油管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连有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其特征在于:该醚类车用燃油包括以下组分:/n二甲醚55%~60%;/n柴油30%~35%;/n甲醇1%~1.5%;/n蓖麻油0.5%~1%;/n液态石蜡1%~2%;/n十二烷基磺酸钠0.6%~0.8%;/n乙酸乙烯酯1.2%~1.8%;/n草酸二异戊酯0.5%~0.8%;/n无水硫酸铜0.2%~1%;/n该醚类车用燃油制备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甲醇、蓖麻油、液态石蜡、十二烷基磺酸钠、乙酸乙烯酯以及草酸二异戊酯依次通入调节罐内,控制调节罐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调节,控制搅拌转速200-240rpm,搅拌调节2h后,静置物化4h,通过滤芯5-6μm过滤器去除杂质后得到助燃剂,备用;/nS2:将柴油通入调节罐内,随后对调节罐内加压灌输二甲醚,使通入调节罐内的二甲醚气体转化为液态二甲醚,同时控制调节罐内搅拌转速300-360rpm,搅拌调节6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恢复常压;/nS3:向助燃剂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并将其两者混合均匀后进行过滤,去除残渣后将助燃剂通入调节罐内的混合溶液中,控制调节罐转速120-140rpm,搅拌1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至0.6MPa,常温下静置物化8h;/nS4:将静置物化后的混合溶液去除底部杂质后进行搅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将其封入密封储油罐中,即制得醚类车用燃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其特征在于:该醚类车用燃油包括以下组分:
二甲醚55%~60%;
柴油30%~35%;
甲醇1%~1.5%;
蓖麻油0.5%~1%;
液态石蜡1%~2%;
十二烷基磺酸钠0.6%~0.8%;
乙酸乙烯酯1.2%~1.8%;
草酸二异戊酯0.5%~0.8%;
无水硫酸铜0.2%~1%;
该醚类车用燃油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醇、蓖麻油、液态石蜡、十二烷基磺酸钠、乙酸乙烯酯以及草酸二异戊酯依次通入调节罐内,控制调节罐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调节,控制搅拌转速200-240rpm,搅拌调节2h后,静置物化4h,通过滤芯5-6μm过滤器去除杂质后得到助燃剂,备用;
S2:将柴油通入调节罐内,随后对调节罐内加压灌输二甲醚,使通入调节罐内的二甲醚气体转化为液态二甲醚,同时控制调节罐内搅拌转速300-360rpm,搅拌调节6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恢复常压;
S3:向助燃剂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并将其两者混合均匀后进行过滤,去除残渣后将助燃剂通入调节罐内的混合溶液中,控制调节罐转速120-140rpm,搅拌1h后,控制调节罐内压力至0.6MPa,常温下静置物化8h;
S4:将静置物化后的混合溶液去除底部杂质后进行搅拌混合处理,混合完成后将其封入密封储油罐中,即制得醚类车用燃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其特征在于:其中S3中加入混合溶液的还包括占燃油总量5%~8%的菜籽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其特征在于:其中S3中加入混合溶液的还包括占燃油总量2.5%~3%的纳米碳粉、纳米铜粉和稀土粉末按照2:1:1比例配制的混合粉末;所述纳米铜粉表层经过有机酸改性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醚类车用燃油,其特征在于:其中S4中所述密封储油罐包括罐体(1)、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所述罐体(1)中空设置;所述进油管(11)安装于罐体(1)一侧;所述进油管(11)内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内固连有环形气囊(112);所述进油管(11)开口处安装有密封塞(113);所述罐体(1)内腔顶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嵩山马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杨嵩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