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404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制冷主机的出口分支路前设置电动阀V1;在供冷泵吸口端与空调末端总回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并在连通管上设置电动调节阀V3,在供冷支路上设置电动调节阀V4;通过对上述电动阀开或关的选择,组成各种工况的回路结构,实现系统不同运行方式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控制简单,可实现多种运行策略的相互转换。在满足外部负荷需要的同时,合理分配制冷主机及蓄冷槽的输出冷量,提高蓄冷槽冷量利用率,以最大程度转移高峰用电,节省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蓄冷空调系统,具体是一种平衡分配制冷主机及蓄冷槽输出冷量的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系统的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水蓄冷空调是指利用低谷电力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槽中,在用电高峰时再把冷量释放的一种技术。随着电力部门峰谷电价的积极实施,水蓄冷作为经济的蓄冷方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水蓄冷技术也日益成熟。直接供冷水蓄冷系统在空调水蓄冷系统中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建筑物高度低于35米的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常用的直接供冷水蓄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制冷主机1、蓄冷槽2、空调末端3、蓄冷泵4、供冷泵5和电动阀门组成,所述的制冷主机1的进口与蓄冷泵4的出口连接,制冷主机的1的出口后分为两支路,其中,一路为蓄冷支路:电动阀V2的一端连接制冷主机1,另一端与蓄冷槽2的低进出口连接,蓄冷槽2高进出口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另一路为供冷支路:供冷泵5的进口与制冷主机1连接,其出口与空调末端3连接,空调末端3的另一端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系统不采用换热器,而采用制冷主机1和蓄冷槽2直接向用户供冷,具有系统简单、一次投资低、温度梯度损失小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蓄冷槽(2)、空调末端(3)、蓄冷泵(4)、供冷泵(5)和电动调节阀V2组成,所述的制冷主机(1)的进口与蓄冷泵(4)的出口连接,制冷主机的(1)的出口后分为两支路,其中,一路为蓄冷支路:电动调节阀V2的一端连接制冷主机(1),另一端与蓄冷槽(2)的低进出口连接,蓄冷槽(2)高进出口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另一路为供冷支路:供冷泵(5)的进口与制冷主机(1)连接,其出口与空调末端(3)连接,空调末端(3)的另一端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主机(1)的出口分支路前还连接有电动阀V1;在所述的供冷泵(5)吸口端与空调末端(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蓄冷槽(2)、空调末端(3)、蓄冷泵(4)、供冷泵(5)和电动调节阀V2组成,所述的制冷主机(1)的进口与蓄冷泵(4)的出口连接,制冷主机的(1)的出口后分为两支路,其中,一路为蓄冷支路:电动调节阀V2的一端连接制冷主机(1),另一端与蓄冷槽(2)的低进出口连接,蓄冷槽(2)高进出口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另一路为供冷支路:供冷泵(5)的进口与制冷主机(1)-连接,其出口与空调末端(3)连接,空调末端(3)的另一端与蓄冷泵(4)的进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主机(1)的出口分支路前还连接有电动阀V1;在所述的供冷泵(5)吸口端与空调末端(3)总回水管之间设有一连通管(6),连通管(6)上设有电动调节阀V3;所述的供冷支路还接有电动调节阀V4,所述的电动调节阀V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蓄冷回路和供冷回路的交接点与通管(6)和供冷回路的交接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供冷水蓄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冷槽(2)的低位进出口管上设有能量控制器。3、一种所述直接供冷水蓄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冷主机(1)的出口分支路前设置电动阀V1;在供冷泵(5)吸口端与空调末端(3)总回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6),并在连通管(6)上设置电动调节阀V3,在供冷支路上设置电动调节阀V4;通过对上述电动阀门开或关的选择,组成各种工况的回路结构,实现系统不同运行方式的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直接供冷水蓄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闭电动调节阀V4,开启电动阀V1、电动调节阀V2,制冷主机(1)、蓄冷槽(2)、蓄冷泵(4)、电动阀V1、电动调节阀V2连接成的蓄冷回路结构,制冷主机(1)的单独蓄冷运行方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直接供冷水蓄冷系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安杨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