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瓶盖,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下盖,上盖具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上设有封口膜,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上盖并与下盖可拆卸连接;下盖上设有封口片,当上盖和下盖连接时,封口片与上盖形成密封腔体;封口片上设有切割部,上盖上设有切割组件,当易撕环脱离上盖,上盖往靠近下盖的底端方向移动,进而使上盖的顶端内壁与下盖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通过切割部将封口膜破裂,切割组件对封口片进行切割,以使下盖的开口打开与瓶体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混合饮料瓶,包括瓶盖和瓶体,下盖与瓶体螺纹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有利于饮料浓缩剂的保存,且方便包装/灌装及运输。
Bottle cap and mixed beverage bottle with the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混合饮料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料瓶技术,尤其涉及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混合饮料瓶。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用冷水泡制茶饮或其他饮料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冷泡的方式不会破坏茶叶里的有益物质。但是市售的饮料多通过在纯净水中加入饮料浓缩剂制成,然而为了保证饮料的品质及保存时间,其中,大多数都使用多种添加剂,这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在瓶盖处加入饮料浓缩剂,在瓶体内只添加纯净水的做法及产品。如在瓶盖的一母盖上一体成型出一容槽供容纳饮料浓缩剂,然后再利用一塑料隔膜封黏在该容槽的开口上。如此,藉由旋动结合在该母盖上的一子盖以使该塑料隔膜被刺破或割破,便可使容槽中的饮料浓缩剂落入下方的瓶体中,从而达到自动冲泡饮料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塑料隔膜跟塑料瓶盖过盈配合形成密封隔层的密封效果较差,隔层内存放的饮料浓缩剂保存的期限较短;另外,母盖、子盖不能单独分开包装/灌装及运输,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瓶盖,能够提高密封效果,进而有利于饮料浓缩剂的保存,且方便包装/灌装及运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具有上述瓶盖的混合饮料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瓶盖,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上设有封口膜以封闭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底端并与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内部设有封口片以封闭所述下盖的开口,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封口片与所述上盖形成密封腔体;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所述封口片上凸设有切割部,所述上盖上设有切割组件,当上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口膜与切割部的间距小于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的间距;当所述易撕环脱离所述上盖后,所述上盖受到外力作用往靠近下盖的底端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所述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切割部与封口膜接触并使所述封口膜破裂,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接触并对所述封口片进行切割,以使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与瓶体内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片包括相连的封口部和连接部,所述切割部设于封口部上,所述封口部和连接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所述切割部包括绕封口片圆周方向布置的切割齿,当上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口膜与切割部的间距小于所述封口部与切割组件的间距,所述封口部与切割组件的间距小于连接部底端与切割组件的间距;所述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容置槽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割部能够与封口膜实现接触以对所述封口膜进行切割,进而使所述封口膜被切割的部分落至封口片上且所述切割齿能够将其卡紧在内侧;当所述切割组件移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割组件能够与封口部实现接触以对所述封口部进行切割,使所述封口部与下盖分离进而将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从而所述上盖停止移动,所述封口部与下盖分离后其通过连接部与下盖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与易撕环之间卡扣连接,所述易撕环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上设有扣位环,所述扣位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持部,所述下盖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持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沿下盖外侧壁周向布置的环形槽,各所述凸起都卡于所述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持部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各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槽形成多个用以限制各所述凸起转动的限位槽,各所述凸起分别卡于各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内部设有内筒,所述容置槽位于内筒内部,所述切割组件位于内筒上,所述内筒外侧壁之靠近其底端的一侧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沿内筒周向布置,所述密封环用于与所述下盖内侧壁之靠近其顶端的一侧相抵顶,以使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刀,所述切刀设在内筒的底端上,所述切刀能够与封口部接触并将所述封口部进行切割,以使所述封口部与下盖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切割组件还包括顶块,所述顶块设在内筒内侧壁之靠近其底端的一侧上,所述顶块能够与封口部接触并将所述封口部顶开,以将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下盖外侧壁之靠近其顶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螺纹连接的第二配合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混合饮料瓶,包括前面所述的瓶盖和用于放置液体的瓶体,所述下盖与瓶体螺纹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可以放置一定饮料浓缩剂的瓶盖,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可将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放在槽体内,即开即饮,使消费者可以喝到更加科学、安全的饮品,既可延长饮料的保质期,而且还能够推出各种口味的饮料,其放置饮料浓缩剂的容置槽采用封口膜密封容置槽上的开口,使得密封效果较佳,饮料浓缩剂的保存期限有效延长,可保证饮料的新鲜口感,方便携带、冲调以及使用,而且,由于饮料浓缩剂通过封口膜密封存储在上盖上,下盖内部设有封口片以封闭下盖的开口,故而能够使上盖、下盖可以单独进行灌装、消毒,然后再组装在一起组装成瓶盖,瓶盖与瓶体再组装在一起组装成混合饮料瓶,从而能够方便包装/灌装及运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易撕环未被撕掉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封口片被顶开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易撕环未被撕掉时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易撕环被撕掉后上盖和扣位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封口片未被顶开时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封口片被顶开后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上盖;3、下盖;4、易撕环;5、容置槽;6、封口膜;7、封口部;8、凸起;9、环形槽;10、凸块;11、内筒;12、密封环;13、切刀;14、顶块;15、第一配合部;16、第二配合部;17、第一切割齿;18、第二切割齿;19、扣位环;20、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饮料瓶,其包括瓶盖和瓶体1,其中,瓶盖上能够放置饮料浓缩剂,瓶体1中能够放置液体,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所指的液体可以是水、牛奶等液态原料;瓶盖与瓶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地,上述瓶盖包括易撕环4、上盖2以及用于与瓶体1连接的下盖3,上盖2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容置槽5,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容置槽5里面可以放置各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浓缩剂。容置槽5底端的开口上设有封口膜6以封闭该容置槽5的开口,使得饮料浓缩剂具有较长的保质期,进一步地,易撕环4可撕开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上设有封口膜以封闭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底端并与下盖可拆卸连接;/n所述下盖内部设有封口片以封闭所述下盖的开口,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封口片与所述上盖形成密封腔体;/n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所述封口片上凸设有切割部,所述上盖上设有切割组件,当上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口膜与切割部的间距小于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的间距;当所述易撕环脱离所述上盖后,所述上盖受到外力作用往靠近下盖的底端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所述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切割部与封口膜接触并使所述封口膜破裂,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接触并对所述封口片进行切割,以使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与瓶体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易撕环、上盖以及用于与瓶体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具有用于放置饮料浓缩剂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上设有封口膜以封闭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易撕环可撕开地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底端并与下盖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盖内部设有封口片以封闭所述下盖的开口,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连接时,所述封口片与所述上盖形成密封腔体;
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具有间距,所述封口片上凸设有切割部,所述上盖上设有切割组件,当上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口膜与切割部的间距小于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的间距;当所述易撕环脱离所述上盖后,所述上盖受到外力作用往靠近下盖的底端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上盖的顶端内壁与所述下盖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所述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切割部与封口膜接触并使所述封口膜破裂,所述切割组件与封口片接触并对所述封口片进行切割,以使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与瓶体内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片包括相连的封口部和连接部,所述切割部设于封口部上,所述封口部和连接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所述切割部包括绕封口片圆周方向布置的切割齿,当上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口膜与切割部的间距小于所述封口部与切割组件的间距,所述封口部与切割组件的间距小于连接部底端与切割组件的间距;所述容置槽、切割组件往靠近封口片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容置槽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割部能够与封口膜实现接触以对所述封口膜进行切割,进而使所述封口膜被切割的部分落至封口片上且所述切割齿能够将其卡紧在内侧;当所述切割组件移动到第三位置时,所述切割组件能够与封口部实现接触以对所述封口部进行切割,使所述封口部与下盖分离进而将所述下盖的开口打开,从而所述上盖停止移动,所述封口部与下盖分离后其通过连接部与下盖实现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鹏,贺立明,肖和坤,黄志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