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输送系统,其中该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包括一弹性装置以及至少一个装配装置。装配装置连接至弹性装置。每一个装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元件。每一个固定元件经配置以固定一结构的一相对部分。每一个装配装置也可包括两个滑件。每一个滑件可具有至少两个表面,这些表面通过一倾斜表面以及一底面相互连接。倾斜表面可滑动地连接至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一者。每一个滑件因应于一施加的力而移动。每一个滑件经配置以滑动地连接至一装柜内的一内壁。
Shock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system, conve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容纳信息处理系统的机架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系统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装置有时置于机架(rack)中使用。每一个机架可安放数个装置,此数个装置彼此耦合以及与在其他机架中的装置耦合。其中一些机架相对较高以使得机架可容纳相对大量的装置。例如,现有的42单元(42unit,42U)机架可达7英尺(feet)高,而其它机架类型可能超过7英尺高。如此尺寸机架的运输以及输送可能遭致一些问题。现有的机架输送系统通常涉及刚性装配(mount)机架至运输托板(pallet)(例如:经由固定在运输托板以及机架底部的托架(bracket)),其提供较机架更广的基底,且增加机架的顶锥角(tipangle),以降低在运输以及输送期间中机架翻覆的机会。然而,除了翻覆之外,在机架运输以及输送期间可能出现其他问题。例如,在运输以及输送期间,机架可能会受到外力影响而损坏机架及/或机架中的组件。这样的损坏可造成昂贵的损失,因为机架可能以价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设备运输以及输送。在机架输送以及运输期间,现有解决方案用于处理上述外力包括使用泡绵(foam)作为运输托板中的一层(有时称为「防冲击托板(shockpallet)」)。泡绵经配置以吸收在输送期间可能诱发的铅直力(verticalforce)(例如:在卡车或其他输送交通工具中)且传递至运输托板。然而,研究发现机架遭遇严重的水平运动也可能在机架上造成损坏的外力。例如,在机架运输以及输送期间,由机架输送交通工具所诱发的力通常会传递至机架的底部部分(例如:装配至运输托板的位置),且研究发现在无限制的机架的顶部部分将产生显著的水平运动。这可能导致机架中结构构件的弯曲、机架脚轮(caster)的缠扎(seize)、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机架组件损坏。因此,希望提供改良的机架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化总结,为了提供本技术的基本理解。此总结不是本技术的所有预期实施例的广泛概述。这不意欲指出所有范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意欲描绘本技术的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畴。此总结的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个或多个范例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包括一弹性装置以及一装配装置。装配装置可连接至弹性装置。装配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以及至少两个滑件。每一个固定元件可经配置以固定一结构的相对的部分。每一个滑件可具有至少两个对应的表面,这些表面通过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及至少一个底面相互连接。倾斜表面可面对相对的滑件,且滑动地连接至固定元件中的一者。每一个滑件可因应于一施加的力而移动。每一个滑件可经配置以滑动地连接至一装柜内的一内壁。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运用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的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可包括一装柜结构、一机架装置以及至少两个装配装置。装柜结构包括一顶部内表面以及一底部内表面。机架装置包括一顶部框架以及一底部框架。每一个装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以及至少两个滑件。每一个固定元件经配置以固定机架装置的相对部分。每一个滑件可具有至少两个表面,这些表面通过面对相对的滑件的一倾斜表面互相连接。倾斜表面可滑动地连接至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一者。每一个滑件可以在垂直于一施加的力的一方向以及在与相对的滑件相反的一方向移动。每一个滑件可经配置以滑动地连接至一装柜内的一内壁。本专利技术的额外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且某种程度上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可通过实践在此所揭露的原理来学习。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装置以及组合的手段,可达成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以下描述以及所附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他特征将变得完全地明显,或可通过实践在此所阐述的原理来学习。附图说明为了描述可获得上述揭露内容与其优点以及特征的方式,将通过参考所附的附图中绘示的特定范例来呈现上述原理的更具体的描述。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范例方面,而因此不应被视为对本专利技术范畴的限制。通过使用以下附图,以额外的特征以及细节来描述以及解释这些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输送系统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安放在图1的输送系统内的机架装置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连接至图2的机架装置的滑件弹簧设备的简化二维视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连接至图2的机架装置的滑件弹簧设备的三维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3A-图3B的滑件弹簧设备内的滑件机构的自由体受力图(freebodydiagram);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使用图3A-图3B的滑件弹簧设备的铅直振动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符号说明60铅直柱70、80、90梁100输送系统120右壁125装柜126顶部内表面127底部内表面128左内壁129右内壁130左壁131弹性装置140顶部板145基座150机架装置150A顶部框架150B底部框架151前缘200、200A、200B滑件弹簧设备210(1)、210(2)轴承225固定元件230枢轴元件250滑件251(1)、251(2)止动件252(1)、252(2)表面253倾斜表面254底面255连接件275弹簧400自由体受力图500模拟结果525、530线F、Fcosθ、Fcosθ*μ力θ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参考所附的附图描述,其中在各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元件。附图未按照比例绘制,且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参考用于说明的范例应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数个方面。应理解的是,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关系以及方法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完全理解。然而,本
具有通常知识者将轻易了解可在不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的情形下或以其他方法实践本专利技术。在其他情形下,未详细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或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示出的动作或事件的排序,因为一些动作可以不同的顺序发生及/或与其他动作或事件同时发生。除此之外,不需要所有示出的动作或事件以运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如上所述,提供用于机架及机架装置的一种输送系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隔离(isolate)振动的铅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一种输送系统。所揭露的系统因可消除(eliminate)现有机架强化结构的需求而降低制造以及运输的成本。除此之外,所揭露的系统可简化包装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系统可包括两个滑件弹簧设备(sliderspringapparatus)。每一个滑件弹簧设备可在短边缘连接至机架系统。每一个滑件弹簧设备可包括两个固定元件以及两个滑件。滑件可通过弹簧彼此连接。每一个固定元件可经配置以沿着短边缘固定机架系统的相对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用于在运输期间固定一装柜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包括:/n至少一个弹性装置;以及/n至少一个装配装置,连接至该至少一个弹性装置,包括:/n至少两个固定元件,其中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每一者是经配置以固定该结构的相对部分;以及/n至少两个滑件;/n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具有对应的至少两个表面,且通过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及至少一个底面相互连接;/n其中该至少一个倾斜表面是面对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相对的一者,且滑动地连接至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一者;/n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因应于一施加的力而移动;以及/n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是经配置以滑动地连接该装柜的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30 US 16/175,1341.一种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用于在运输期间固定一装柜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弹性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装配装置,连接至该至少一个弹性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固定元件,其中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每一者是经配置以固定该结构的相对部分;以及
至少两个滑件;
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具有对应的至少两个表面,且通过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及至少一个底面相互连接;
其中该至少一个倾斜表面是面对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相对的一者,且滑动地连接至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一者;
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因应于一施加的力而移动;以及
其中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是经配置以滑动地连接该装柜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其中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每一者定位在该倾斜表面上的两个止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其中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每一者还包括至少一个轴承,该至少一个轴承经配置以连接该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中的一者至该至少两个固定元件中的对应的一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其中该至少一个底面还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其中该至少一个轴承中的每一者是经配置以连接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每一者至该内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以及振动吸收系统,其中该弹性装置的第一端连接至该至少两个滑件中的第一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荣,张明胜,杨博宇,汤盛玮,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