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91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包括外壳、底架和加注料斗,外壳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底架,且外壳的顶部一侧贯通安装有加注料斗,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网和搅拌筒,且搅拌筒的两端均穿过外壳的两端,搅拌筒的外侧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网,且搅拌筒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混合绞龙,混合绞龙的一端贯穿搅拌筒一端面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沥青再生剂进行混合烘干,方便混合后的再生剂与废旧沥青混合搅拌,从而恢复沥青的性能,从而避免现有人力混合烘干劳动强度较大混合不均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An auxiliary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sphalt re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
本技术涉及沥青再生
,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寿命多为十到二十年,长时间使用后路面上的沥青会老化失去活性,如果在铺设新的沥青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现有一些沥青再生技术能够回收再生沥青,沥青的再生就是老化的逆过程。通常可掺入再生剂,掺再生剂后,使沥青质相对含量降低,且提高软沥青质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使其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性能,从而有利于资源充分回收利用,现有的沥青再生剂在添加前需要进行混合搅拌,使各种再生剂进行混合并且需要烘干再生剂中的水分,便于与废旧沥青进行混合,现有的再生剂需要人力进行混合搅拌,然后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后与废旧沥青进行混合,劳动强度较大混合不均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能够对沥青再生剂进行混合烘干,方便混合后的再生剂与废旧沥青混合搅拌,从而恢复沥青的性能,从而避免现有人力混合烘干劳动强度较大混合不均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旨在改善现有人力对沥青再生剂的混合烘干存在劳动强度较大混合不均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包括外壳、底架和加注料斗,外壳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底架,且外壳的顶部一侧贯通安装有加注料斗,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网和搅拌筒,且搅拌筒的两端均穿过外壳的两端,搅拌筒的外侧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网,且搅拌筒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混合绞龙,混合绞龙的一端贯穿搅拌筒一端面安装有电机,且搅拌筒外侧顶部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料通口,加注料斗的底部延伸到外壳的内部,且加注料斗的底部贯穿进料通口延伸到搅拌筒的内部。进一步的,加注料斗包括底壳斗和加注壳,底壳斗的上部套设有加注壳,且底壳斗的底部竖直贯通连接有螺纹筒,加注壳的顶面上均匀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加注口。进而通过在底壳斗的上套设加注壳,并且底壳斗和加注壳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同时底壳斗的顶面贯穿设置,加注壳的底面贯穿设置,并且底壳斗的外径等于加注壳的内径,方便底壳斗套设在加注壳中,通过加注壳顶端面上设置的加注口进行不同类型再生剂的加注。进一步的,外壳的顶部一侧竖直贯通固定有螺纹套,且螺纹套与螺纹筒之间相互配合安装。进而通过底壳斗的底部竖直贯通连接有螺纹筒,通过外壳顶端设置的螺纹套与螺纹筒相互配合便于安装加注料斗,方便进行加注,同时便于拆卸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底架包括调节架和支撑架组成,调节架的顶端与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调节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调节架的底面中部通过轴承竖直固定有调节螺杆,且调节架的底面两侧均竖直对称固定有限位杆。进而通过调节架的顶部设置有弧形的支护架固定在外壳的底部上,同时通过U形的连接架连接支护架,并且在支护架的底端面上通过轴承固定有调节螺杆,同时支护架的两侧竖直固定有限位杆,穿过设置在调节架底部的支撑架上的螺孔和通孔,便于对调节架进行限位固定调节方便。进一步的,支撑架的顶面中部开设有螺孔,且支撑架顶面上的螺孔与调节螺杆相互配合,支撑架的顶面两侧均对称开设有通孔,且支撑架上的通孔与限位杆之间相互配合。进而通过支撑架顶面上的螺孔与调节螺杆相互配合,方便调节支撑架与调节架之间距离,进而便于改变外壳的倾斜度。进一步的,外壳的侧端面上水平对称滑动安装有固定耳,且外壳上的固定耳与调节架顶端固定连接。进而通过外壳的侧端面上水平对称固定有固定耳,方便调节外壳的倾斜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本技术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加注料斗,并且加注料斗的底部贯穿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搅拌筒,方便通过加注料斗将不同类型的沥青再生剂通过加注料斗依次加入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搅拌筒中,同时通过搅拌筒中的混合绞龙在电机的带动下对搅拌筒中的不同类型的沥青再生剂进行混合搅拌,从而相比人力搅拌混合更加的均匀、搅拌效率更好,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2)、本技术通过在外壳的内部与搅拌筒之间设置加热网,并且加热网包围在搅拌筒的外壁上,通过加热网对搅拌筒内部的混合沥青再生剂进行加热,去除再生剂中的水分,使混合料干燥便于与废旧沥青进行混合,同时边加热边对再生剂进行混合,不仅缩短了混合干燥的时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有利于对沥青再生剂进行混合烘干,方便混合后的再生剂与废旧沥青混合搅拌,从而恢复沥青的性能,从而避免现有人力混合烘干劳动强度较大混合不均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搅拌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注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螺纹套;2、底架;21、调节架;211、限位杆;212、调节螺杆;22、支撑架;3、加注料斗;31、底壳斗;311、螺纹筒;32、加注壳;321、加注口;4、加热网;5、搅拌筒;51、进料通口;52、混合绞龙;53、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包括外壳1、底架2和加注料斗3,外壳1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底架2,且外壳1的顶部一侧贯通安装有加注料斗3,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网4和搅拌筒5,且搅拌筒5的两端均穿过外壳1的两端,搅拌筒5的外侧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网4,且搅拌筒5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混合绞龙52,混合绞龙52的一端贯穿搅拌筒5一端面安装有电机53,且搅拌筒5外侧顶部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料通口51,加注料斗3的底部延伸到外壳1的内部,且加注料斗3的底部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包括外壳(1)、底架(2)和加注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底架(2),且外壳(1)的顶部一侧贯通安装有加注料斗(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网(4)和搅拌筒(5),且搅拌筒(5)的两端均穿过外壳(1)的两端,所述搅拌筒(5)的外侧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网(4),且搅拌筒(5)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混合绞龙(52),所述混合绞龙(52)的一端贯穿搅拌筒(5)一端面安装有电机(53),且搅拌筒(5)外侧顶部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料通口(51),所述加注料斗(3)的底部延伸到外壳(1)的内部,且加注料斗(3)的底部贯穿进料通口(51)延伸到搅拌筒(5)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包括外壳(1)、底架(2)和加注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底架(2),且外壳(1)的顶部一侧贯通安装有加注料斗(3),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网(4)和搅拌筒(5),且搅拌筒(5)的两端均穿过外壳(1)的两端,所述搅拌筒(5)的外侧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网(4),且搅拌筒(5)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混合绞龙(52),所述混合绞龙(52)的一端贯穿搅拌筒(5)一端面安装有电机(53),且搅拌筒(5)外侧顶部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料通口(51),所述加注料斗(3)的底部延伸到外壳(1)的内部,且加注料斗(3)的底部贯穿进料通口(51)延伸到搅拌筒(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沥青再生剂添加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料斗(3)包括底壳斗(31)和加注壳(32),所述底壳斗(31)的上部套设有加注壳(32),且底壳斗(31)的底部竖直贯通连接有螺纹筒(311),所述加注壳(32)的顶面上均匀贯通设置有若干个加注口(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春张桂成李维刚张永安余承威潘永志顾利年杨美朝陈明李富孝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第三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