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75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外部电极贴片、口腔内电极触头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包括安放板及压板;所述安放板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压板设置于安放板的板身上,压板呈圆形,所述安放板的前端与压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呈135°~150°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设置了口腔内电极触头,配合使用外部电极贴片,实现了内外同治,保证护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吞咽障碍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吞咽障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食障碍。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为功能性吞咽障碍。部分功能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需要使用吞咽障碍护理装置,现有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主要是外部刺激护理法,即通过对下颚下部与颈前咽部对应处进行电刺激来对咽部神经肌肉进行锻炼,由于该装置中该种方法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由于不是直接对咽部神经肌肉进行刺激,因此,护理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吞咽障障碍护理装置存在的不是直接对咽部神经肌肉进行刺激,护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中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外部电极贴片、口腔内电极触头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包括安放板及压板;所述安放板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压板设置于安放板的板身上,压板呈圆形,所述安放板的前端与压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呈135°~150°夹角。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包括电源、升压电路、触发电路、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升压电路的高压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高压信号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控制端与升压电路的电压调整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触发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显示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显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为两节1.5V的碱性电池。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电极贴片由电脉冲发生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的一对正负电极片构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为柱状体,柱状体的尾端连接电信号输出电缆,柱状体的上端设置凸头,凸头的上端面上设置电极。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若干防粘凸起;若干所述防粘凸起设置于压板的下表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粘凸起为半圆形,防粘凸起的材质为硅胶。本技术中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设置了口腔内电极触头,配合使用外部电极贴片,实现了内外同治,保证护理效果。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时,由于舌肌退缩拱起会形成阻碍,使得口腔内电极触头接触咽部神经肌肉刺激受阻,很难准确到达刺激部位,操作起来也很不方便,因此,本技术设置了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其中的压板可以将舌头压住,同时,由于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弯折,不会影响视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吞咽障碍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1、外部电极贴片2、口腔内电极触头3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4;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1的电信号输出电缆5连接外部电极贴片2及口腔内电极触头3,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3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4,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4包括安放板4-1及压板4-2;所述安放板4-1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3,所述压板4-2设置于安放板4-1的板身上,压板4-2呈圆形,所述安放板4-1的前端与压板4-2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4-1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4-1呈135°~150°夹角。安放板4-1的手持端向下弯折的目的在于使得安放口腔内电极触头时,手不会阻挡视线。为防止压板在按压舌头时,黏贴在舌头上,设置了若干防粘凸起4-3;若干所述防粘凸起4-3设置于压板4-2的下表面,所述防粘凸起4-3为半圆形,防粘凸起4-3的材质为硅胶。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电极贴片2由电脉冲发生控制器1通过电信号输出电缆5连接的一对正负电极片构成。使用时,首先将外部电极贴片安放在口腔外、颈下的穴位上,例如:廉泉穴、夹廉穴、吞咽穴、凤池穴等。然后将口腔内电极触头设置于口腔内的相应肌肉群及穴位处,利用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发生电脉冲对穴位进行电流刺激,内外同治,效果显著。刺激电流的大小可以使用电脉冲发生控制器进行调节。刺激穴位可以使电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元到达中间神经元(延髓)。中间神经元把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后发放出冲动至效应器(肌肉),使效应器发生反应或反应加强,即恢复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正常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功能,及需经延髓完成的反射弧的功能。优选的,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1的结构见图2,包括电源1-1、升压电路1-2、触发电路1-3、开关电路1-4、控制电路1-5;电源1-1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升压电路1-2的高压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1-4的高压信号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1-3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1-4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1-5的电压信号控制端与升压电路1-2的电压调整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1-5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触发电路1-3的触发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1-5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1-4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电路1-4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外部电极贴片2及口腔内电极触头3。还包括显示电路1-6;所述控制电路1-5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显示电路1-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优选的电源1-1为两节1.5V的碱性电池。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路输出不同形式的脉冲。显示电路用于显示脉冲频率。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实现电路见图3。优选的,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3为柱状体3-1,柱状体3-1的尾端连接电信号输出电缆5,柱状体的上端设置凸头3-2,凸头3-2的上端面上设置电极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外部电极贴片、口腔内电极触头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包括安放板及压板;所述安放板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压板设置于安放板的板身上,压板呈圆形,所述安放板的前端与压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呈135°~150°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外部电极贴片、口腔内电极触头及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电缆连接外部电极贴片及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口腔内电极触头的底端连接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所述手持式电极触头安放装置包括安放板及压板;所述安放板的前端设置口腔内电极触头,所述压板设置于安放板的板身上,压板呈圆形,所述安放板的前端与压板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安放板的手持端向下折弯与安放板呈135°~15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咽障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发生控制器包括电源、升压电路、触发电路、开关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的输出端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升压电路的高压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高压信号输入端连接,触发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电压信号控制端与升压电路的电压调整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触发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触发电路的触发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的电流调整信号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