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云鹏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72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外壁处注塑形成有一挡圈,所述管件的下端贯通,在所述管件的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配合有一吹管,所述吹管的下端封闭,上端具有进气用的开口,所述吹管的内壁处注塑形成有一锥形的杯体,所述吹管的外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杯体,在所述吹管的内部、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吸收唾液用的海绵块,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海绵块的上方,从吹管上方进入的空气穿过所述杯体后接触海绵块,而后反流后再经由所述出气孔排出;本产品可以供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唾液交换,施救更加安全。

An emergency respirator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
技术介绍
在室外公共场合,经常会遇到有病患突然倒地,失去意识的情况,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救治内容包括心脏按压复苏和人工呼吸,其中心脏按压复苏是在体外进行的,因此操作较为安全,而人工呼吸时,需要进行唾液交换,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部分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果患者的嘴唇处在人工呼吸时发生破裂,会与施救人员发生血液交换,传染率极高。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供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唾液交换,施救更加安全的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供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唾液交换,施救更加安全的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外壁处注塑形成有一挡圈,所述管件的下端贯通,在所述管件的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配合有一吹管,所述吹管的下端封闭,上端具有进气用的开口,所述吹管的内壁处注塑形成有一锥形的杯体,所述吹管的外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杯体,在所述吹管的内部、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吸收唾液用的海绵块,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海绵块的上方,从吹管上方进入的空气穿过所述杯体后接触海绵块,而后反流后再经由所述出气孔排出。优选地,在所述管件的外壁处、位于所述挡圈的上方加工有一环形槽。>优选地,在所述环形槽内加工有防滑用的滚花部分,滚花部分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与患者手部之间的防滑性。优选地,在所述管件的外部、位于所述挡圈的下方位置处套设有软垫,通过软垫接触患者的嘴唇,软垫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与患者的嘴唇之间软性接触,避免挡圈与嘴唇之间发生硬性接触。优选地,所述软垫为海绵软垫。本产品在对患者施救时,将管件的下端插入至患者的嘴部,通过挡圈形成限位,避免过分插入,吹管的上端对应施救人员的嘴部,通过吹气的形式将携带有氧气的气流输送至患者的体内,进行氧气供给,吹起的时候,携带有唾液的气流冲击下方的海绵块,通过海绵块捕获空气中的唾液,而后空气再经由出气孔吹出,送入患者的嘴部,整个施救过程中,可以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避免被交叉感染,同时减少进入患者体内的唾液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在患者与施救人员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唾液的交换,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管件1,所述管件1的外壁处注塑形成有一挡圈101,所述管件1的下端贯通,在所述管件1的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102,通过所述螺纹孔102配合有一吹管2,所述吹管2的下端封闭,上端具有进气用的开口,所述吹管2的内壁处注塑形成有一锥形的杯体3,所述吹管2的外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211,所述出气孔211对应所述杯体3,在所述吹管2的内部、位于所述杯体3的下方设置有一吸收唾液用的海绵块4,所述出气孔211位于所述海绵块4的上方,从吹管2上方进入的空气穿过所述杯体后接触海绵块4,而后反流后再经由所述出气孔211排出。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管件1的外壁处、位于所述挡圈101的上方加工有一环形槽121。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环形槽121内加工有防滑用的滚花部分131,滚花部分131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与患者手部之间的防滑性。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管件1的外部、位于所述挡圈101的下方位置处套设有软垫141,通过软垫141接触患者的嘴唇,软垫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与患者的嘴唇之间软性接触,避免挡圈与嘴唇之间发生硬性接触。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软垫141为海绵软垫。本产品在对患者施救时,将管件的下端插入至患者的嘴部,通过挡圈形成限位,避免过分插入,吹管的上端对应施救人员的嘴部,通过吹气的形式将携带有氧气的气流输送至患者的体内,进行氧气供给,吹起的时候,携带有唾液的气流冲击下方的海绵块,通过海绵块捕获空气中的唾液,而后空气再经由出气孔吹出,送入患者的嘴部,整个施救过程中,可以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避免被交叉感染,同时减少进入患者体内的唾液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在患者与施救人员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唾液的交换,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外壁处注塑形成有一挡圈,所述管件的下端贯通,在所述管件的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配合有一吹管,所述吹管的下端封闭,上端具有进气用的开口,所述吹管的内壁处注塑形成有一锥形的杯体,所述吹管的外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杯体,在所述吹管的内部、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吸收唾液用的海绵块,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海绵块的上方,从吹管上方进入的空气穿过所述杯体后接触海绵块,而后反流后再经由所述出气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的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管件,所述管件的外壁处注塑形成有一挡圈,所述管件的下端贯通,在所述管件的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配合有一吹管,所述吹管的下端封闭,上端具有进气用的开口,所述吹管的内壁处注塑形成有一锥形的杯体,所述吹管的外壁处环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所述杯体,在所述吹管的内部、位于所述杯体的下方设置有一吸收唾液用的海绵块,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海绵块的上方,从吹管上方进入的空气穿过所述杯体后接触海绵块,而后反流后再经由所述出气孔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万云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