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娜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64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采血针,其包括针筒、针头、针座和针帽,针头固定安装于针座上,针筒具有开口容腔,开口容腔两侧沿针筒轴向延伸有挠性臂,两侧挠性臂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下卡槽和上卡槽,针座经卡扣组件装配于挠性臂的下卡槽中,针帽套设在针头上,针帽外套接有外撑架,外撑架与针座之间安装有抵接弹簧,外撑架两侧壁分别设有外扩端部,外扩端部的局部与挠性臂上卡槽嵌设配合,外扩端部在外力驱动下可沿挠性臂内侧面轴向滑移驱动挠性臂自由端形成外扩张开结构使得针座与下卡槽脱开卡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血针在使用结束后,可以将针头退回到针筒内,使用更安全可靠,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A safe blood sampl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采血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安全采血针。
技术介绍
医疗工作中,常需要进行采血检验的操作,常见的采血针由针帽、针座和针体构成,操作时,摘掉针帽,用针体对人体皮肤微创破口进行取血。操作结束后,由于针体的外露,如果操作不细心,就容易被扎伤,或者在回收时,如果针帽没有重新罩在针体上或者针帽脱落的话,也会导致回收人员被扎伤;上述常见的采血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在使用中或使用结束后,容易导致医护人员被扎伤,这会给他们带来被感染的风险。现有技术中,在一次性注射器领域中,出于安全使用考虑,有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安全自毁式注射器,如公开号为:CN1977990A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其针头安装在可退针座上,在注射结束后,使得塑料推杆和可退针座连为一体,用力向左拉动塑料推杆,就可将可退针座连同针头一起退缩到塑料针筒内,使得针头无法刺伤他人。基于上述结构的启发,本技术设计了一款在操作结束后,可以将针头退回到针筒内的安全采血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采血针,该采血针在使用结束后,可以将针头退回到针筒内,使用更安全可靠,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针筒、针头、针座和针帽,针头固定安装于针座上,针筒具有开口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容腔两侧沿针筒轴向延伸有挠性臂,两侧挠性臂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下卡槽和上卡槽,针座经卡扣组件装配于挠性臂的下卡槽中,针帽套设在针头上,针帽外套接有外撑架,外撑架与针座之间安装有抵接弹簧,该外撑架两侧壁分别设有外扩端部,外扩端部的局部与挠性臂上卡槽嵌设配合,外扩端部在外力驱动下可沿挠性臂内侧面轴向滑移驱动挠性臂自由端外扩张开进而使得针座与下卡槽脱开卡位配合。上述结构中,针头通过针座装配于针筒的挠性臂下端,针帽罩设于针头上,针帽外还套接一外撑架,外撑架的下端扣接于针筒挠性臂上端,使用时,拔掉针帽,针头外露,即可采血,完成操作后,推动外撑架向下移动驱动挠性臂向外张开,使得针座与针筒挠性臂脱开扣合配合,针头及针座落入针筒中,继续推动外撑架使得外撑架也落入针筒中,并且外撑架和针座之间经抵接弹簧张紧,可以避免针头及针座在针筒内晃动,使得针头内陷于针筒内,不外露,使用更安全可靠。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包括安装座本体,针头固定于安装座本体上端,安装座本体两侧设有延伸壁,延伸壁上端面与安装座本体上端面齐平,延伸壁下端面长于安装座本体下端面,该延伸壁下端面设有锥形支脚,锥形支脚的锥形面朝延伸壁外侧突出。上述结构中,延伸壁呈八字形由安装座本体两侧延伸,锥形支脚安装在其延伸端。进一步的,所述延伸壁外侧面由安装座本体上端面向下端面朝外倾斜。上述结构中,延伸壁外侧呈倾斜延伸,使得挠性臂与安装座本体之间的通道形成上大下窄的结构,在外撑架下滑的过程中,更易于驱动挠性臂张开,打开针座与挠性臂的扣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撑架包括套设在针帽外侧的外撑套,外撑套上端面设有凸台端部,外撑套下端面的两侧延伸有轴向侧壁,所述外扩端部设置在该轴向侧壁的自由端。上述结构中,外撑套上端面的凸台端部,在其滑入针筒的开口容腔中后与开口容腔开口端内壁的环形片形成限位配合防止脱出,而外撑套的轴向侧壁使其在受外力作用时,具有微弹性,可以发生微变形,进入针筒的开口容腔中。进一步的,所述针帽包括针体套管,针体套管上端连接有针头帽体,针头帽体宽度大于针体套管,针体套管位于外撑架的外撑套内孔中,针头帽体位于外撑架上方,且针头帽体下端面设有与外撑套的凸台端部形成插接配合的环形槽。上述结构中,针体套管罩于针体外侧,而针头帽体则罩于针头外侧,避免针头外露,针头帽体下端面的环形槽主要用于,在外撑架退回到针筒中后,紧扣在外撑架的凸台端部上,将针头完全罩住留在针筒内。进一步的,所述外扩端部包括沿轴向侧壁方向延伸的矩形端部,矩形端部厚度大于轴向侧壁,矩形端部外侧面设有朝外扩张的凸缘,凸缘与矩形端部的过渡处设有环形凹槽,上卡槽内壁具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卡块。上述结构中,为了便于外扩端部的向下运动,将矩形端部的下端面设计成弧面结构,矩形端部和凸缘结构均起到驱动挠性臂外扩的作用,该外扩端部通过环形凹槽与上卡槽壁上的凸块形成固定配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使用前的外观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使用前的结构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使用后的结构剖视图;针头11、针柄12、凹槽121、针座2、安装座本体21、延伸壁22、锥形支脚23、针筒3、开口容腔31、环形片311、挠性臂32、上卡槽321、卡块321a、下卡槽322、针帽4、针体套管41、针头帽体42、环形槽421、凸点结构411、外撑架5、外撑套51、轴向侧壁52、外扩端部53、矩形端部531、凸缘532、环形凹槽533、凸台端部54、抵接弹簧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是安全采血针,其由针筒3、针头11、针座2、针帽4和外撑架5组成,针头11固定安装于针座2上,针座2包括安装座本体21,针头11固定于安装座本体21上端,安装座本体21两侧设有延伸壁22,延伸壁22上端面与安装座本体21上端面齐平,延伸壁22下端面延长形成八字形结构分布于安装座本体21下端面的两侧,该延伸壁22下端面的延伸段自由端设有锥形支脚23,锥形支脚23的锥形面朝延伸壁22外侧突出。针座2通过该锥形支脚23卡扣固定装配于针筒3上。具体的,针筒3具有开口容腔31,开口容腔31两侧沿针筒3轴向延伸有挠性臂32,两侧挠性臂32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下卡槽322和上卡槽321,针座2安装于下卡槽322中。挠性臂32的上卡槽321与外撑架5的外扩端部53配合,外撑架5包括外撑套51,外撑套51上端面设有凸台端部54,外撑套51的内孔延伸至凸台端部54,外撑套51下端面的两侧延伸有轴向侧壁52,外扩端部53设置在该轴向侧壁52的自由端。外撑套51穿设在针帽4外侧,针帽4套接在针头11上,外撑套51的外扩端部53则卡扣固定连接于针筒3的上卡槽321中,外撑架5与针座2之间安装有抵接弹簧6,抵接弹簧6位于外撑套51两侧的轴向侧壁52之间。外扩端部53包括沿轴向侧壁52方向延伸的矩形端部531,矩形端部531厚度大于轴向侧壁52,矩形端部531外侧面设有朝外扩张的凸缘532,凸缘532与矩形端部531的过渡处设有环形凹槽533,上卡槽321内壁具有与环形凹槽533配合的卡块321a。为了更便于外撑架5撑开挠性臂32与针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针筒、针头、针座和针帽,针头固定安装于针座上,针筒具有开口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容腔两侧沿针筒轴向延伸有挠性臂,两侧挠性臂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下卡槽和上卡槽,针座经卡扣组件装配于挠性臂的下卡槽中,针帽套设在针头上,针帽外套接有外撑架,外撑架与针座之间安装有抵接弹簧,该外撑架两侧壁分别设有外扩端部,外扩端部的局部与挠性臂上卡槽嵌设配合,外扩端部在外力驱动下可沿挠性臂内侧面轴向滑移驱动挠性臂自由端外扩张开进而使得针座与下卡槽脱开卡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针筒、针头、针座和针帽,针头固定安装于针座上,针筒具有开口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容腔两侧沿针筒轴向延伸有挠性臂,两侧挠性臂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下卡槽和上卡槽,针座经卡扣组件装配于挠性臂的下卡槽中,针帽套设在针头上,针帽外套接有外撑架,外撑架与针座之间安装有抵接弹簧,该外撑架两侧壁分别设有外扩端部,外扩端部的局部与挠性臂上卡槽嵌设配合,外扩端部在外力驱动下可沿挠性臂内侧面轴向滑移驱动挠性臂自由端外扩张开进而使得针座与下卡槽脱开卡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安装座本体,针头固定于安装座本体上端,安装座本体两侧设有延伸壁,延伸壁上端面与安装座本体上端面齐平,延伸壁下端面长于安装座本体下端面,该延伸壁下端面设有锥形支脚,锥形支脚的锥形面朝延伸壁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外侧面由安装座本体上端面向下端面朝外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娜杨丽黎居敏
申请(专利权)人:周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