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以强大的磁场、电磁波和计算机计算功能,来建构人体器官和结构的详细影像。因人体内总数最多的原子是水分子上的氢原子,氢原子核为单一质子,其自旋特性会产生磁场(电磁效应)。将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以改变氢原子的旋转排列方向,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由于不同的组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但是,现有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使用时,成像区的卧躺位置往往呈平板状以供患者卧躺,但是由于患者需要检查的位置不一样,从而卧躺的姿态也就不一样,如躺着或趴着等,平板状的卧躺位置往往不能很好地支撑患者的身体,从而会导致患者躺在成像区内往往不够舒适,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成像机构、柔性件和若干升降机构,所述床架上设有呈“C”型状的成像区,所述成像机构设于所述成像区的顶壁上,各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驱动组件和支撑组件,各所述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成像区的底壁上,各所述驱动组件呈阵列并排布置且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均朝向上设置,各所述支撑组件与对应的各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床架上并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成像机构、柔性件和若干升降机构,所述床架上设有呈“C”型状的成像区,所述成像机构设于所述成像区的顶壁上,各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驱动组件和支撑组件,各所述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成像区的底壁上,各所述驱动组件呈阵列并排布置且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均朝向上设置,各所述支撑组件与对应的各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床架上并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驱动端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呈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机构还均包括用于减震的缓冲座,所述缓冲座安装于所述成像区的底壁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第一座体安装于所述成像区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座体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锋,胡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