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95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蟑螂捕捉装置,包括三端开口的十字壳体,所述十字壳体开口的底侧均设置有第一斜坡,第一斜坡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所述十字壳体十字交汇处内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十字壳体圆槽中间设置有转柱,所述十字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十字壳体并与转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转柱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若干个扇片,所述十字壳体没有开口一端的底侧设置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底端与圆槽的开口连接。本蟑螂捕捉装置蟑螂进入本装置后就能对蟑螂的行进方向进行限制,有效避免蟑螂四处逃窜,从而保证对蟑螂的捕捉灭杀效果。

A device for catching cockroac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蟑螂捕捉装置
本技术涉及蟑螂捕捉用具
,具体为一种蟑螂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已被发现大约有4000多种,除了其中大约有数十种会入侵人类家居,又有数种被人类饲养为宠物及作为宠物的粮食外,绝大部分品种只能在野外山涧树林或昆虫博物馆中见到。家居最常见的蟑螂,大的有身长约5.0厘米的美洲蟑螂、澳洲蟑螂及短翅的斑蠊;小的有体长约1.5厘米的德国蟑螂、日本姬蠊及亚洲蟑螂,蟑螂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及时对蟑螂进行清除,而现有的蟑螂捕捉装置,在对蟑螂进行药杀或者诱杀后,蟑螂没有瞬时死亡而四处逃窜,影响捕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蟑螂捕捉装置,蟑螂进入本装置后就能对蟑螂的行进方向进行限制,有效避免蟑螂四处逃窜,从而保证对蟑螂的捕捉灭杀效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蟑螂捕捉装置,包括三端开口的十字壳体,所述十字壳体开口的底侧均设置有第一斜坡,第一斜坡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所述十字壳体十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蟑螂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端开口的十字壳体(1),所述十字壳体(1)开口的底侧均设置有第一斜坡(8),第一斜坡(8)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所述十字壳体(1)十字交汇处内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十字壳体(1)圆槽中间设置有转柱(10),所述十字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十字壳体(1)并与转柱(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转柱(10)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若干个扇片(17),所述十字壳体(1)没有开口的一端壳体内部的底侧设置有第二斜坡(18),所述第二斜坡(18)的底端与圆槽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斜坡(18)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蟑螂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端开口的十字壳体(1),所述十字壳体(1)开口的底侧均设置有第一斜坡(8),第一斜坡(8)的高度由外向内逐渐升高,所述十字壳体(1)十字交汇处内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十字壳体(1)圆槽中间设置有转柱(10),所述十字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十字壳体(1)并与转柱(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转柱(10)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若干个扇片(17),所述十字壳体(1)没有开口的一端壳体内部的底侧设置有第二斜坡(18),所述第二斜坡(18)的底端与圆槽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斜坡(18)的上端远离圆槽的一侧开设有深槽,十字壳体(1)内部顶侧对应深槽的位置设置有诱饵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壳体(1)上表面对应深槽的位置开设有圆孔,圆孔上安装有圆盖(4),圆盖(4)滑动连接有提拉杆(3),提拉杆(3)的上端为方形,提拉杆(3)的下端与诱饵装置(16)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户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