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怡瑄专利>正文

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385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包括:调节管;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弯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一侧;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底端;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调节管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具有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因停电,水泵不工作,造成鱼缸内部的水会依然外排,导致鱼缸内部水量不足,且外溢到地上,且鱼儿因缺水造成的死亡的情况,减少财产损失,同时采用无电力的虹吸原理下水循环,节能环保,并且结构更加简单,在节约了材料的同时更加容易操作,使鱼缸内部的水位更加稳定,且避免了新手用户无法完全自主操作的困扰。

A kind of automatic control water launching equipment for fish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鱼缸辅助设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
技术介绍
鱼缸,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无瑕的双层浮化玻璃,既给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也保证了整体居室环境的安全。鱼缸更是家居风水里必不可少的摆件,是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是家居、办公,商业空间的灵魂禅师。鱼缸通常需要对鱼缸内部的水进行实时的更换,通过水泵不断向鱼缸内部加水,另一侧通过U形管利用虹吸原理将鱼缸内部的水抽出,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现有虹吸管在虹吸建立后会一直进行排水,不能自动进行关闭,当停电情况,水泵不能向鱼缸内部送水时,可能会使鱼缸内部的水排出过多,导致鱼儿死亡,且由于排出的水过多会溢出流到地上等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解决了现有虹吸管在虹吸建立后会一直进行排水,不能自动进行关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包括:调节管;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弯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一侧;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底端;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调节管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管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有通气过滤头。优选的,所述通气过滤头上设置有吸盘,所述调节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之间组成一个倒U形管。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挡罩。优选的,所述过滤盒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通过限位块设置有滤网,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组且每组的数量有两个。优选的,所述过滤盒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套接有转动叶,所述过滤盒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优选的,所述过滤盒的正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上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密封门的一侧设置有硅胶垫,所述螺钉的上设置有硅胶圈。优选的,所述过滤盒的内壁且位于所述密封门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回字形固定块,所述回字形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调节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连通形成倒U形管,且进水管的底端高于排水管,将进水管放置于鱼缸内部,形成虹吸,鱼缸内部的水会哦谈过进水管流到调节管,通过排水管流出,通过在调节管上连通调节组件,将通气过滤头放置在鱼缸的水面下,选择水位合适的高度,通过吸盘吸附在鱼缸的内壁,由于通气过滤头位于水面下,这个管道之间依然时密封的,不会进入空气,当鱼缸内部的水被排出到水面位于通气过滤头的下方时,空气通过通气过滤头进入,并经过输气管进入到调节管,使调节管内部进入空气,破坏了虹吸,使鱼缸内部的水不会再流出,该下水设备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因停电,水泵不工作,造成鱼缸内部的水会依然外排,导致鱼缸内部水量不足,且外溢到地上,且鱼儿因缺水造成的死亡的情况,减少财产损失,同时采用无电力的虹吸原理下水循环,节能环保,并且结构更加简单,在节约了材料的同时更加容易操作,使鱼缸内部的水位更加稳定,且避免了新手用户无法完全自主操作的困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设计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过滤盒的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过滤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调节管,2、进水管,3、排水管,4、调节组件,41、连接头,42、输气管,43、通气过滤头,44、吸盘,5、过滤盒,6、挡罩,7、密封门,8、螺钉,9、限位板,10、滤网,11、连接轴,12、转动叶,13、挡板,14、回字形固定块,15、螺纹孔,16、硅胶垫,1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设计原理图。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包括:调节管1;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通过弯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1的一侧;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连通于所述调节管1的底端;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连通于所述调节管1上,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连接头41,所述连接头41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管1连通,所述连接头41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气管42,所述输气管42的一端连通有通气过滤头43。所述通气过滤头43上设置有吸盘44,吸盘44的一侧通过环状件套在通气过滤头43的颈部,所述调节管1、所述进水管2和所述排水管3之间组成一个倒U形管,进水管2与通气过滤头43放置于鱼缸内部,通气过滤头43位于水面下,水位高度合适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调节管1、进水管2和排水管3之间连通形成倒U形管,且进水管2的底端高于排水管3,将进水管2放置于鱼缸内部,形成虹吸,鱼缸内部的水会哦谈过进水管2流到调节管1,通过排水管3流出,通过在调节管1上连通调节组件4,将通气过滤头43放置在鱼缸的水面下,选择水位合适的高度,通过吸盘吸附在鱼缸的内壁,由于通气过滤头43位于水面下,这个管道之间依然时密封的,不会进入空气,当鱼缸内部的水被排出到水面位于通气过滤头43的下方时,空气通过通气过滤头43进入,并经过输气管42进入到调节管1,使调节管1内部进入空气,破坏了虹吸,使鱼缸内部的水不会再流出,鱼缸的进水通过水泵将外部水源抽到鱼缸内部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调节管1、进水管2和排水管3之间连通形成倒U形管,且进水管2的底端高于排水管3,将进水管2放置于鱼缸内部,形成虹吸,鱼缸内部的水会哦谈过进水管2流到调节管1,通过排水管3流出,通过在调节管1上连通调节组件4,将通气过滤头43放置在鱼缸的水面下,选择水位合适的高度,通过吸盘吸附在鱼缸的内壁,由于通气过滤头43位于水面下,这个管道之间依然时密封的,不会进入空气,当鱼缸内部的水被排出到水面位于通气过滤头43的下方时,空气通过通气过滤头43进入,并经过输气管42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管;/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弯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一侧;/n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底端;/n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调节管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管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有通气过滤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管;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弯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一侧;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调节管的底端;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调节管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调节管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有通气过滤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过滤头上设置有吸盘,所述调节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之间组成一个倒U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挡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缸外置自动控制下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瑄
申请(专利权)人:张怡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