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包括定位盘和凸起部,所述定位盘中心设置有一抵靠孔,且该抵靠孔为一自上而下渐缩状通孔结构,所述凸起部为一圆环状结构,且该凸起部内侧与所述抵靠孔内侧平齐,所述定位盘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栽植区域设置可连接成片的支撑结构,通过圆环状的定位盘对种藕栽植区域附近淤泥进行支撑锁固,防止种藕被水流冲走,便于荷花植株成片生长,以及在种藕插入区域设置20°斜面,沿该斜面将种藕插入淤泥中进行固定,无需人工调整栽植角度,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生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
技术介绍
荷花可用播种繁殖和分藕繁殖,在大范围水域以及湿地栽植过程中,大多采用分藕繁殖,一是可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二是当年可观花。一般采用整技主藕作种,且各类种藕都要具有完整无损的苫芽(顶端生长点),栽植过程中需要托起藕身、将苫芽朝上呈20-30度角斜插入泥,并让尾节翘露泥面。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在景观水域和湿地中栽植荷花时,水流对种藕附近淤泥的冲刷作用会对种藕生长环境造成破坏,难以形成大面积荷叶景观,栽植过程受外界水流影响较大;同时栽植过程中需要确保苫芽朝上呈20度角左右范围插入淤泥中,人员操作难以控制角度,栽植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在栽植区域设置可连接成片的支撑结构,对插入淤泥中的种藕进行支撑,同时对栽植区域淤泥进行锁固,防止种藕被水流冲走,便于荷花成片生长,以及在固定结构内设置20°斜面,沿该斜面将种藕插入淤泥中,无需人工调整栽植角度,操作便捷,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包括定位盘和凸起部,所述定位盘中心设置有一抵靠孔,且该抵靠孔为一自上而下渐缩状通孔结构,所述凸起部为一圆环状结构,且该凸起部内侧与所述抵靠孔内侧平齐,所述定位盘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定位盘外壁六条侧边中心均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外且上下贯穿的定位槽,该定位槽内侧设置有一定位横杆。采用上述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在荷花栽植过程中,通过连接扎带将多组定位盘的定位横杆进行连接,从而将多组定位盘连接以形成一蜂窝状结构,通过将定位盘放置于荷花种植区域,从而通过多组定位盘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将淤泥进行锁固,而后将需要种植的种藕沿所述抵靠孔斜面插入定位盘内的淤泥中,从而将种藕与水底淤泥紧密接触,完成种藕的栽植过程。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盘底部中心设置有一圆形凹坑,且该凹坑内径大于所述凸起部外径。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盘底部边沿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块,且该支撑凸块高度小于所述凹坑深度。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盘外侧均匀设置有六组透气孔,且该透气孔上下贯穿所述定位盘。作为优选,多组所述定位盘外侧边相抵紧,且相邻所述定位盘上的定位横杆之间通过连接扎带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抵靠孔纵截面内侧壁与竖直平面夹角为20°,且该抵靠孔顶部直径为30~50厘米。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栽植区域设置可连接成片的支撑结构,通过圆环状的定位盘对种藕栽植区域附近淤泥进行支撑锁固,防止种藕被水流冲走,便于荷花植株成片生长,以及在种藕插入区域设置20°斜面,沿该斜面将种藕插入淤泥中进行固定,无需人工调整栽植角度,操作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多个定位盘的配合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定位盘;2、凸起部;3、抵靠孔;4、透气孔;5、定位槽;6、定位横杆;7、支撑凸块;8、凹坑;9、连接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包括定位盘1和凸起部2,定位盘1和凸起部2均为混凝土材质,且定位盘1和凸起部2通过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定位盘1中心设置有一抵靠孔3,且该抵靠孔3为一自上而下渐缩状通孔结构,凸起部2为一圆环状结构,且该凸起部2内侧与抵靠孔3内侧平齐,定位盘1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定位盘1外壁六条侧边中心均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以将多组定位盘1进行连接以便于对成片区域种植荷花。定位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外且上下贯穿的定位槽5,该定位槽5内侧设置有一定位横杆6,该定位横杆6预埋于定位盘1内与定位盘1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定位盘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圆形凹坑8,凹坑8用以配合水底淤泥形成一容纳腔,通过该容纳腔对淤泥进行束缚压紧,从而减缓水流冲刷淤泥速度,为种藕生长环境提供淤泥束缚效果,且该凹坑8内径大于凸起部2外径,定位盘1底部边沿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凸块7,该支撑凸块7底部为尖头状结构,从而便于提高支撑凸块7在水底淤泥上的固定稳定性,且该支撑凸块7高度小于凹坑8深度,便于在输送过程中将多个定位盘1叠放,从而将凸起部2卡入凹坑8内,提高叠放输送的稳定性,定位盘1外侧均匀设置有六组透气孔4,且该透气孔4上下贯穿定位盘1,多组定位盘1外侧边相抵紧,且相邻定位盘1上的定位横杆6之间通过连接扎带9固定连接,抵靠孔3纵截面内侧壁与竖直平面夹角为20°,且该抵靠孔3顶部直径为30~50厘米,从而为荷花提供足够的生长区间。采用上述结构,在荷花栽植过程中,通过连接扎带9将多组定位盘1的定位横杆6进行连接,从而将多组定位盘1连接以形成一蜂窝状结构,通过将定位盘1放置于荷花种植区域,从而通过多组定位盘1形成的蜂窝状结构将淤泥进行锁固,而后将需要种植的种藕沿抵靠孔3斜面插入定位盘1内的淤泥中,从而将种藕与水底淤泥紧密接触,完成种藕的栽植过程;通过在栽植区域设置可连接成片的支撑结构,通过圆环状的定位盘1对种藕栽植区域附近淤泥进行支撑锁固,防止种藕被水流冲走,便于荷花植株成片生长,以及在种藕插入区域设置20°斜面,沿该斜面将种藕插入淤泥中进行固定,无需人工调整栽植角度,操作便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盘(1)和凸起部(2),所述定位盘(1)中心设置有一抵靠孔(3),且该抵靠孔(3)为一自上而下渐缩状通孔结构,所述凸起部(2)为一圆环状结构,且该凸起部(2)内侧与所述抵靠孔(3)内侧平齐,所述定位盘(1)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定位盘(1)外壁六条侧边中心均设置有定位机构;/n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外且上下贯穿的定位槽(5),该定位槽(5)内侧设置有一定位横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盘(1)和凸起部(2),所述定位盘(1)中心设置有一抵靠孔(3),且该抵靠孔(3)为一自上而下渐缩状通孔结构,所述凸起部(2)为一圆环状结构,且该凸起部(2)内侧与所述抵靠孔(3)内侧平齐,所述定位盘(1)外壁为正六边形结构,且该定位盘(1)外壁六条侧边中心均设置有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外且上下贯穿的定位槽(5),该定位槽(5)内侧设置有一定位横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花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圆形凹坑(8),且该凹坑(8)内径大于所述凸起部(2)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景绿化和湿地改造用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晖,闫蕊洁,仝佳佳,王凯星,孙婷婷,王帅,张坦,武振涛,
申请(专利权)人:鄢陵建业绿色基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