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端、后端分别连接有独轮、托板,所述独轮上周向设有若干可伸缩的凸块,所述托板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托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端设有若干秧箱组,所述固定板内设有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上对称啮合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秧箱组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杠中间位置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转动的驱动件。采用了通过在独轮周向设有由电动推杆控制的凸块在稻田中运动时伸出,增大独轮与稻田泥土中的接触面积,使之不易打滑,运动稳定,且不再泥地中运动时可以收进滑槽中,保护凸块不受地面的磨损。
A single wheel riding wide narrow row rice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为适合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推广的要求,需要设计宽窄行水稻插秧机,以达到水稻通风、透光、防止稻瘟病、高产的。传统的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独轮在稻田内容易打滑,不便于插秧机的运动,而且传统的宽窄行的距离固定,无法调节。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独轮在稻田内容易打滑,不便于插秧机的运动,而且传统插秧机宽窄行的距离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端设有独轮,所述车体后端连接有托板,所述独轮上周向设有若干可伸缩的凸块,所述托板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托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端设有若干秧箱组,所述固定板内设有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上对称啮合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秧箱组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杠中间位置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转动的驱动件。优选地,所述独轮周向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凸块,所述凸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件由机箱和电机组成,所述机箱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蜗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杠与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蜗杆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秧箱组包括两个秧箱,每个所述秧箱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秧箱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秧箱组由固定板后部的工作箱体进行驱动,所述秧箱组中每个秧箱下端均设有插秧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采用了通过在独轮周向设有由电动推杆控制的凸块在稻田中运动时伸出,可以增大独轮与稻田泥土中的接触面积,使之不易打滑,运动稳定,且不再泥地中运动时可以收进滑槽中,保护凸块不受地面的磨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独轮在稻田内容易打滑,不便于插秧机的运动的问题。2、采用了通过电机控制使得双向丝杠转动进而使得滑块运动,调节每组秧箱之间的的距离,使得秧箱下的插秧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调节插秧机宽窄行的距离,方便快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插秧机宽窄行的距离固定,无法调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固定板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凸块与独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的秧箱与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独轮、3凸块、4托板、5滚轮、6固定板、7秧箱组、8空腔、9双向丝杠、10滑块、11蜗轮、12蜗杆、13驱动件、131机箱、132电机、14滑槽、15电动推杆、16第一轴承、17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4,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包括车体1,车体1前端设有独轮2,车体1后端连接有托板4,独轮2上周向设有若干可伸缩的凸块3,托板4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5,滚轮5便于离开稻田的使用,托板4上设有固定板6,固定板6前端设有若干秧箱组7,固定板6内设有若干空腔8,空腔8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9,双向丝杠9上对称啮合有两个滑块10,滑块10与秧箱组7固定连接,双向丝杠9中间位置啮合有蜗轮11,蜗轮11啮合有蜗杆12,蜗杆12连接有驱动转动的驱动件13;参照图3,独轮2周向设有若干滑槽14,滑槽14内设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为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做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电动推杆15输出端固定连接凸块3,凸块3与滑槽14滑动连接;参照图4,驱动件13由机箱131和电机132组成,机箱131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机箱131内设有电机132,电机132输出端与蜗杆12固定连接;参照图4,双向丝杠9与第一轴承16转动连接,第一轴承16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参照图4,蜗杆12与第二轴承17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7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参照图1至4,秧箱组7包括两个秧箱7,每个秧箱7与滑块10固定连接,秧箱7与固定板6滑动连接,秧箱组7由固定板6后部的工作箱体进行驱动,秧箱组7中每个秧箱下端均设有插秧臂。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本技术使用时,在稻田中使用插秧机时,电动推杆15工作使得凸块3滑出滑槽14,随着独轮2在稻田内移动,增加独轮2与泥地接触面积,使插秧机运动平稳,在进行插秧机宽窄行距离的调节时,电机132启动,电机132为伺服电机60YYJT6-3,使得蜗杆12、蜗轮11转动,蜗轮11转动带动双向丝杠9转动,进而使得与双向丝杠9啮合的两个滑块10在双向丝杠9上滑动,又滑块10与秧箱7固定连接,进而秧箱7下的插秧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调节插秧机宽窄行的距离,操作方便快捷,插秧机的具体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滑动”、“转动”、“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前端设有独轮(2),所述车体(1)后端连接有托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2)上周向设有若干可伸缩的凸块(3),所述托板(4)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5),所述托板(4)上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前端设有若干秧箱组(7),所述固定板(6)内设有若干空腔(8),所述空腔(8)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9),所述双向丝杠(9)上对称啮合有两个滑块(10),所述滑块(10)与秧箱组(7)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杠(9)中间位置啮合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连接有驱动转动的驱动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前端设有独轮(2),所述车体(1)后端连接有托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2)上周向设有若干可伸缩的凸块(3),所述托板(4)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5),所述托板(4)上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前端设有若干秧箱组(7),所述固定板(6)内设有若干空腔(8),所述空腔(8)内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9),所述双向丝杠(9)上对称啮合有两个滑块(10),所述滑块(10)与秧箱组(7)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杠(9)中间位置啮合有蜗轮(11),所述蜗轮(11)啮合有蜗杆(12),所述蜗杆(12)连接有驱动转动的驱动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独轮(2)周向设有若干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有电动推杆(15),所述电动推杆(15)输出端固定连接凸块(3),所述凸块(3)与滑槽(1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轮乘坐式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民,李康玲,
申请(专利权)人:郝建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