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所述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渐开的上盆、从下到上渐开的下盆、换热管和土壤层,土壤层位于上盆盆底的下表面与下盆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上盆与下盆之间围成空腔,上盆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圈,该凹槽圈的相邻两圈凹槽之间通过容纳孔连通,凹槽圈上方设置有入口,下方设置有出口,换热管安装在凹槽圈的凹槽内,下盆的盆壁上分别开有上换热管进出孔和下换热管进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发芽育种的每一阶段,发芽率高,同时提高了发芽质量。

A device for rice seed ger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
本技术涉及种植业,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种子发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吸胀阶段,吸胀阶段以水分为主,因此在发芽前,需要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12个小时以上,确保种子吸收充足水分。第二阶段为萌动阶段,该阶段以温度为主,应适温催芽,水稻种子一般在春季育种,该季节温度一般不超过15℃,不适合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25-30℃)。第三阶段为发芽阶段,当种子露白后,胚继续生长,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阶段,该阶段以氧为主。现有的发芽箱没有不适应水稻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要么仅考虑了第一阶段,要么仅考虑了第二阶段,要么仅考虑了第三阶段,影响了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该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充分考虑了发芽育种的每一阶段,发芽率高,同时提高了发芽质量。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所述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渐开的上盆、从下到上渐开的下盆、换热管和土壤层,土壤层位于上盆盆底的下表面与下盆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上盆与下盆之间围成空腔,上盆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圈,该凹槽圈的相邻两圈凹槽之间通过容纳孔连通,凹槽圈上方设置有入口,下方设置有出口,换热管安装在凹槽圈的凹槽内,下盆的盆壁上分别开有上换热管进出孔和下换热管进出孔。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的热质进口端从入口进入,换热管的热质出口端从出口出去。作为优选,所述上盆的盆底开有若干第一通孔,下盆的盆底若干第二通孔。<br>作为优选,所述若干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水稻种子的直径,若干第二通孔直径小于水稻种子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水稻种子发芽装置还包括海绵,海绵设置在土壤层与下盆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作为优选,所述上盆的盆壁上开有插孔。作为优选,所述上盆的盆壁的外壁上焊接有一圈封板。作为优选,所述上盆的盆壁的内壁上均匀焊接有若干散热片,若干散热片与凹槽圈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若干散热片从与上盆的连接端向远离上盆一端渐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充分考虑了发芽育种的每一阶段,发芽率高,同时提高了发芽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上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有换热管的上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下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上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上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上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9,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渐开的上盆1、从下到上渐开的下盆2、换热管11和土壤层4,土壤层4位于上盆1盆底的下表面与下盆2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上盆1与下盆2之间围成空腔2,上盆1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圈5,该凹槽圈5的相邻两圈凹槽之间通过容纳孔8连通,凹槽圈5上方设置有入口7,下方设置有出口10,换热管11安装在凹槽圈5的凹槽内,下盆2的盆壁上分别开有上换热管进出孔14和下换热管进出孔15。采用上盆1和下盆2的配合使用,使得土壤层4既能保留充足的水分,又不会因为排水不畅导致水分积压过多而浸泡种子,影响发芽效果,有利于种子第一阶段的生长。换热管11的使用,使得水稻种子在第二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容易达到水稻种子的发芽温度,有利于水稻种子第二阶段的培育。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11的热质进口端12从入口7进入,换热管11的热质出口端13从出口10出去,这样设置的目的考虑了热质的重力,换热管在使用时可以降低输送热质的动力能量。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盆1的盆底开有若干第一通孔6,下盆2的盆底若干第二通孔16,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6用于容纳水通过。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6的直径小于水稻种子的直径,防止水稻种子从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6楼层。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水稻种子发芽装置还包括海绵,海绵设置在土壤层4与下盆2盆底的上表面之间,通过海绵对水的吸附力,使得土壤层4能够保持充足的水分,保证水稻种子的发芽。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盆1的盆壁上开有插孔17,插孔17用于插入隔离板(图中未画出),在水稻种子发芽培育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时,将隔离板插入,将种子与外部环境隔离,有利于种子的培育,当水稻种子发芽培育第三阶段时,将隔离板抽出,有利于与外部环境相同,有利于种子芽的生长。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盆1的盆壁的外壁上焊接有一圈封板18,封板18用于将空腔2与外部隔离密封,减少空腔2中的热量散失。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盆1的盆壁的内壁上均匀焊接有若干散热片19,若干散热片19与凹槽圈5相对应。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片19从与上盆1的连接端向远离上盆1一端渐缩。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方面加强了与上盆1内壁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增加了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渐开的上盆、从下到上渐开的下盆、换热管和土壤层,土壤层位于上盆盆底的下表面与下盆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上盆与下盆之间围成空腔,上盆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圈,该凹槽圈的相邻两圈凹槽之间通过容纳孔连通,凹槽圈上方设置有入口,下方设置有出口,换热管安装在凹槽圈的凹槽内,下盆的盆壁上分别开有上换热管进出孔和下换热管进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包括从下到上渐开的上盆、从下到上渐开的下盆、换热管和土壤层,土壤层位于上盆盆底的下表面与下盆盆底的上表面之间,上盆与下盆之间围成空腔,上盆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圈,该凹槽圈的相邻两圈凹槽之间通过容纳孔连通,凹槽圈上方设置有入口,下方设置有出口,换热管安装在凹槽圈的凹槽内,下盆的盆壁上分别开有上换热管进出孔和下换热管进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热质进口端从入口进入,换热管的热质出口端从出口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盆的盆底开有若干第一通孔,下盆的盆底若干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九七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