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28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27
一种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工件表面形成附着层;S2:在所述附着层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颜色层;S3:在所述第一颜色层内形成第一图案区;S4:将第二色漆喷涂至所述第一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一图案区上形成第二颜色层,即得所述多色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多色工件。

Multicolor workpie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具有多彩外观的产品在视觉上较为出众,因此经常被使用在产品的外观面上。然而,现有的烤漆技术得到的颜色单一,若不同种颜色进行拼接,则只能通过简单的层层累加进行颜色的改变,在不同颜色的交接处会存在段差,在烤漆外观上将存在印痕,且多种颜色的图案区轮廓模糊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工件表面形成附着层;S2:在所述附着层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颜色层;S3:在所述第一颜色层内形成第一图案区;S4:将第二色漆喷涂至所述第一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一图案区上形成第二颜色层,即得所述多色工件。一种多色工件,包括:附着层,设置于工件表面;第一颜色层,设置于所述附着层表面,其内设有第一图案区;及第二颜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图案区中。上述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颜色层内形成图案区,得到的颜色图案区清晰,不同颜色层之间通过遮蔽喷涂和打磨处理,能够使得产品不同颜色表面无段差,烤漆成品的外观也无段差印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图2所述流程图制得的一多色工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图4所述流程图制得的一多色工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图6所述流程图制得的一多色工件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多色工件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多色工件截面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多色工件1工件2附着层3第一颜色层4第一图案区41第二图案区42第二颜色层5保护层6第三颜色层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8,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色工件1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工件2表面形成附着层3。具体地,提供一工件2;将包含附着层3材料的物质施加于所述工件2的表面上;将所述附着层3材料定型于所述工件2表面,形成所述附着层3。所述附着层3材料用于提供工件2表面的附着力,具体可根据工件2的材料进行选择。一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层3为底漆,底漆为非颜色层,主要起到提高工件2表面的附着力、提供抗碱性、防腐等功能,使得工件2上形成的颜色层附着更牢固,更不易变色及耐腐蚀。一实施例中,采用防锈底漆:丙烯酸/环氧树脂底漆,其具有良好的耐盐雾性、耐湿热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对金属表面有较好的附着力。一实施例中,通过喷涂的方式将所述底漆施加至所述工件2表面。具体地,在所述工件2表面喷涂8μm~12μm的底漆,喷涂温度控制在20℃~30℃,过闪干炉进行3min~5min闪干,使底漆层表干,随后过烤炉进行10min~15min烘烤,烤炉温度控制在60℃~70℃。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工件2表面喷涂10μm的底漆,喷涂温度控制在25℃,过闪干炉进行4min闪干,使底漆层表干,随后过烤炉进行10min烘烤,烤炉温度控制在60℃。在步骤S1上底漆后,工件2不可放置超过1h,否则会影响后续颜色层的附着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所述工件2的材料选自镁,镁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不锈钢,碳钢,铁,及注塑件中的至少一种。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工件2进行前处理的步骤。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件2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在所述工件2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时,所述前处理的目的是,使金属表面形成微小的纳米孔洞,使得底漆能够渗入到纳米孔洞内,从而提高金属与底漆之间的附着力。具体地,可通过金属阳极氧化,酸洗腐蚀等方式对金属进行前处理。一实施例中,将金属放置于电解液中,采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孔洞。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件2的材料为注塑件。由于底漆在塑料上的附着力较强,因此,在所述工件2的材料为注塑件时,所述前处理的目的是,清洁所述注塑件的表面。具体地,可通过洗涤剂或清水清洗的方式对注塑件进行前处理。一实施例中,将注塑件放置于清水中,采用超声波清洗的方式对注塑件进行清洗。步骤S2,在工件2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颜色层4。具体地,通过喷涂的方式,将第一色漆喷涂于附着层3表面。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附着层3表面喷涂40μm~70μm第一色漆。由于第一色漆较厚,若一次喷涂到位,则第一色漆干透难度较大,影响作业效率及其附着力,因此,采用两次喷涂的方式进行喷涂固化,两次喷涂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min~2min,通过两次喷涂可提高每次喷涂后色漆的附着力,同时由于喷涂过程中需要通过烤炉的加热,因此两次喷涂之间通过一定的间隔,可以使得前次喷涂后的烘烤温度得以缓慢降低,以促进前次喷涂色漆的成型,使得前次喷涂后的色漆温度能够与后续再次喷涂的色漆喷涂温度进行衔接,因为若前次喷涂结束后直接进行下次喷涂,高温下的喷涂的流动性色漆将会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干扰再次喷涂,降低色漆之间的附着力。具体地,在所述附着层3表面喷涂20μm~35μm的第一色漆,喷涂温度控制在20℃~30℃,过闪干炉进行3min~5min闪干,随后过烤炉进行10min~15min烘烤,烤炉温度控制在60℃~70℃;随后,在其表面喷涂20μm~35μm的第一色漆,喷涂温度控制在20℃~30℃,过闪干炉进行3min~5min闪干,使第一颜色层4表干,随后过烤炉进行10min~15min烘烤,烤炉温度控制在60℃~70℃。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附着层3表面喷涂60μm的第一色漆,通过2次喷涂,每次喷涂30μm的第一色漆:喷涂温度控制在25℃,过闪干炉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工件表面形成附着层;/nS2:在所述附着层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颜色层;/nS3:在所述第一颜色层内形成第一图案区;/nS4:将第二色漆喷涂至所述第一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一图案区上形成第二颜色层,即得所述多色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色工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工件表面形成附着层;
S2:在所述附着层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颜色层;
S3:在所述第一颜色层内形成第一图案区;
S4:将第二色漆喷涂至所述第一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一图案区上形成第二颜色层,即得所述多色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在所述第一颜色层或所述第二颜色层内形成第二图案区;
将第三色漆喷涂至所述第二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二图案区上形成第三颜色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S5之后,还包括:
S6:在所述第一颜色层或第N-1颜色层内形成第N-1图案区;
将第N色漆喷涂至所述第N-1图案区上,以在所述第N-1图案区上形成第N颜色层,N大于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采用激光雕刻、CNC加工、镂空、点焊或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图案区、所述第二图案区及所述第N-1图案区,N大于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毅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