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26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舱组件。实验舱组件包括:实验舱;压力调节部,包括送风装置和排气装置,送风装置与实验舱连通,以为实验舱内输入气体,排气装置与实验舱连通,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对实验舱进行抽真空操作;压力检测部,设置在实验舱上,压力检测部用于检测实验舱内部的气体压力;控制部,压力检测部和压力调节部均与控制部连接,控制部根据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送风装置或者排气装置的启闭,从而调节实验舱内的气体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开展高海拔高寒地区矿井人机功效与应急救援技术实验的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组件。

Lab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舱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实验舱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进行各种环境模拟的设备虽然不少,如各种温湿度实验箱、低气压试验箱、老化、盐雾试验箱等,但这些环境模拟的设备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试验、鉴定,试验目标多为电子电气产品,军工及汽车零部件、整车等。目前对高原环境的模拟实验设备也有建设,但多为高原地区常规气候模拟,即模拟高原地区常规气候环境如气压、温湿度、太阳辐照等,多用于人员适应性训练、动物试验、植物培养等领域。目前国内外在高海拔高寒地区矿井人机功效与应急救援技术体系方面,尚缺乏符合高原环境矿井特点(低压、低氧、低温)的专用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舱组件,该实验舱组件能够模拟当地海拔至10000米高空的低压低氧环境,能够用于开展高海拔高寒地区矿井人机功效与应急救援技术实验,可满足高原环境模拟的人机功效学测试要求,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舱组件,实验舱组件包括:实验舱;压力调节部,包括送风装置和排气装置,送风装置与实验舱连通,以为实验舱内输入气体,排气装置与实验舱连通,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对实验舱进行抽真空操作;压力检测部,设置在实验舱上,压力检测部用于检测实验舱内部的气体压力;控制部,压力检测部和压力调节部均与控制部连接,控制部根据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送风装置或者排气装置的启闭,从而调节实验舱内的气体压力。进一步地,排气装置还包括: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一端与实验舱连通,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真空泵设置在排气管路上;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排气管路上,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排气管路的通断。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排气管路上的消声器,第一控制阀位于消声器和真空泵之间。进一步地,送风装置包括:进气管路,进气管路的一端与实验舱连通,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二控制阀,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进气管路的通断。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的过滤装置;或者,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的流量检测装置;或者,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的过滤装置和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的流量检测装置,其中,流量检测装置位于第二控制阀和过滤装置之间。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与进气管路连通的复压管路和设置在复压管路上的第三控制阀,复压管路与进气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控制阀与实验舱的进气口之间。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辅助控制箱,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辅助控制箱连接。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控制部和真空泵电连接。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备间,供电模块、送风装置以及排气装置均位于设备间内。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监控模块,监控模块与压力检测部连接,以通过显示、存储记录、报警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输出。进一步地,监控模块包括电脑终端,电脑终端包括显示器、蜂鸣报警器和报警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与实验舱连通的气体通路,气体通路上设有气压高度表。进一步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验舱内的温度和湿度;和/或,氧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验舱内的氧气浓度;和/或,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实验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地,实验舱包括健身区和试验区,实验舱组件还包括位于健身区内的摄像组件和位于试验区的应急吸氧装置。进一步地,控制部包括监控模块,监控模块与摄像组件连接,以通过显示、存储记录、报警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输出。进一步地,监控模块包括电脑终端,电脑终端包括显示器、蜂鸣报警器和报警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真空泵对实验舱进行抽真空操作,实验舱可模拟当地海拔至10000米高空的压力环境,从而后续可在该模拟环境下进行矿井人机功效与应急救援技术实验,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舱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舱组件的实施例的实验舱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图2的左视图;图3a示出了图3的C-C向剖视图;图3b示出了图3a中A处放大图;图3c示出了图3的D-D向剖视图;图3d示出了图3的E-E向剖视图;图3e示出了图3的F-F向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2的右视图;图5示出了图2的G-G向剖视图;图5a示出了图5中H处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2的B-B向剖视图;图6a示出了图6中I处放大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舱组件的实施例的实验舱的前舱段的主视图;图8示出了图7的左视图;图9示出了图7的右视图;图10示出了图7的俯视图;图10a示出了图7的俯视剖面视图;图11示出了图7的仰视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舱组件的实施例的实验舱的后舱段的主视图;图12a示出了图12的J-J向剖视图;图13示出了图12的左视图;图13a示出了图13中K-K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4示出了图12的右视图;图15示出了图12的俯视图;图15a示出了图15中L-L处局部剖视图;图15b示出了图15中M处放大图;图16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舱组件的实施例的实验舱的舱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示出了图16中舱门的主视图;图17a示出了图17的N-N向剖视图;图17b示出了图17a中的局部放大图;图18示出了图17的俯视图;以及图19示出了图16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实验舱;11、健身区;12、试验区;121、应急吸氧装置;1211、氧气船舱件;122、备用接口;123、电接口;124、照明组件;125、灭火器;126、踢脚线;127、花纹板;128、地板支架;13、舱体;131、顶壁;1311、第二筋条;1312、第三筋条;1313、顶部装饰板;13131、顶部装饰连接板;13132、内六角平头螺钉;132、底壁;1321、第一筋条;133、第一开口;134、第一侧壁;135、第二侧壁;136、第三侧壁;137、第四侧壁;138、侧壁装饰板;139、舱体壁;1391、舱体连接件;13911、橡胶密封圈;13912、六角头螺栓;13913、弹垫;13914、平垫片;13915、六角螺母;13916、连接角铁;141、第一加强筋;1411、第一纵向筋条;1412、第一横向筋条;142、第二加强筋;143、第三加强筋;1431、第三纵向筋条;14311、补强板;1432、第二横向筋条;144、第四加强筋;15、进气口;16、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组件包括:/n实验舱(10);/n压力调节部,包括送风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以为所述实验舱(10)内输入气体,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21),通过所述真空泵(21)对所述实验舱(10)进行抽真空操作;/n压力检测部,设置在所述实验舱(10)上,所述压力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实验舱(10)内部的气体压力;/n控制部,所述压力检测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均与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所述送风装置或者所述排气装置的启闭,从而调节所述实验舱(10)内的气体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组件包括:
实验舱(10);
压力调节部,包括送风装置和排气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以为所述实验舱(10)内输入气体,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真空泵(21),通过所述真空泵(21)对所述实验舱(10)进行抽真空操作;
压力检测部,设置在所述实验舱(10)上,所述压力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实验舱(10)内部的气体压力;
控制部,所述压力检测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均与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到的结果控制所述送风装置或者所述排气装置的启闭,从而调节所述实验舱(10)内的气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
排气管路(22),所述排气管路(22)的一端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所述排气管路(22)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真空泵(21)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22)上;
第一控制阀(23),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22)上,所述第一控制阀(23)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路(22)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22)上的消声器(24),所述第一控制阀(23)位于所述消声器(24)和所述真空泵(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31),所述进气管路(31)的一端与所述实验舱(10)连通,所述进气管路(31)的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
第二控制阀(32),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31)上,所述第二控制阀(32)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路(31)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31)上的过滤装置(33);或者,
所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31)上的流量检测装置(34);或者,
所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31)上的过滤装置(33)和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31)上的流量检测装置(34),其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34)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32)和所述过滤装置(3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舱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进气管路(31)连通的复压管路(41)和设置在所述复压管路(41)上的第三控制阀(42),所述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礼李全明张兴凯刘勇锋陈友良李振涛褚衍玉张红覃璇孙学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