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包括有制冷系统,还包括有由制冷系统降温的冷却室,以及设置在冷却室上方的上储液室,冷却室通过进料管与上储液室相连通,冷却室上开设有第一反应器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由制冷系统降温的冷却室,能够分批次地将需要的量的反应原料进行冷却,从而避免了一次性进行全部反应原料冷却而又不对全部反应原料进行利用时所产生的能耗浪费问题;无需对反应釜等设备进行冷却,能够减去因冷却反应釜等设备所需的能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室集成在制冷系统上,为一种一体化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空间占用问题,使得空间占用小,且冷却时无需引出连接管道,尤其是过长的管道,能够有效减小能耗。
An integrated chem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对化工原料进行冷却后再进行反应,现有设备往往需要用循环冷凝系统(制冷系统)对置于反应釜中的全部的反应原料进行整体冷却,然后再通入反应器进行反应或在反应釜内直接反应。由于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与环境存在较大温差的大批量反应原料及反应釜等与环境的快速热交作用,耗费了冷却系统大量的有效功率;同时,循环冷凝系统与待降温的容器(如反应釜等)基本为分离设置,使用时才组合起来,还会占去许多厂房或实验室空间。以上,都会增大生产的能耗及成本,造成了能源与生产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耗和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一体化的化工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包括有制冷系统,还包括有由所述制冷系统降温的冷却室,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上方的上储液室,所述冷却室通过进料管与所述上储液室相连通,所述冷却室上开设有第一反应器接口。进一步地,一体化的化工设备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下方的下储液室,所述下储液室上开设有第二反应器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化或改进,所述上储液室和下储液室之间设有气压平衡管。进一步地,一体化的化工设备还包括有由所述制冷系统降温的冷却液室,所述冷却液室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室还设有加液口。进一步地,所述上储液室的顶部设有加料口和惰性气体接口。进一步地,所述下储液室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化或改进,一体化的化工设备还包括有用以支承一体化的化工设备上各部件的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万向轮为自锁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由制冷系统降温的冷却室,能够分批次地将需要的量的反应原料进行冷却,从而避免了一次性进行全部反应原料冷却而又不对全部反应原料进行利用时所产生的能耗浪费问题;2、本专利技术无需对反应釜等设备进行冷却,能够减去因冷却反应釜等设备所需的能耗;3、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室集成在制冷系统上,为一种一体化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空间占用问题,使得空间占用小,且冷却时无需引出连接管道,尤其是过长的管道,能够有效减小能耗;4、能够利用上、下储液室的高度差实现反应原料在连续流反应器内的自然流动,无需使用柱塞泵来驱动;5、本专利技术一体化设置,结构紧凑,通过设置万向轮,还可以实现位置移动,使用灵活,移动方便,冷却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省空间及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主要包括有制冷系统1、由制冷系统1降温的冷却室2,以及设置在冷却室上方的上储液室3。其中,冷却室2为一个容腔,冷却室2安装在制冷系统1的制冷部件上,制冷系统1对冷却室2作用能够实现冷却室2的内部降温,上储液室3为一种容器,用以装盛反应液等反应原料。冷却室2通过进料管16与上储液室3相连通,进料管16上设有阀门,阀门关闭时反应原料无法通过进料管16从上储液室3进入冷却室,冷却室2上开设有第一反应器接口4,第一反应器接口4上设有阀门,阀门关闭时冷却后的反应原料无法从第一反应器接口4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制冷系统1采用常用的化工生产用或试验设备用制冷系统,具体结构不再详述,可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制冷系统1能够实现对冷却室2的降温处理,使得冷却室2能够处于一个理想的温度,以实现对进入冷却室2内部的反应原料进行降温、冷却。实施时,往上储液室3内部添加足量的反应原料,当需要对一定量的反应原料进行降温冷却以实现反应时,开启进料管16上的阀门以使得一定量的反应原料进入冷却室2,同时,制冷系统1启动,使冷却室2内部冷却降温,从而实现对冷却室2内的反应原料的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反应原料达到所需的温度后,开启第一反应器接口4上的阀门,第一反应器接口4连接外部的反应器,反应原料则可以从第一反应器接口4进入外部的反应器进行反应。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分批次地将需要的量的反应原料进行冷却,从而避免了一次性进行全部反应原料冷却而又不对全部反应原料进行利用时所产生的能耗浪费问题。冷却降温时仅需对冷却室2及其内部的反应原料进行冷却,无需对反应釜等设备进行冷却,能够减去因冷却反应釜等设备所需的能耗。上储液室3、冷却室2和制冷系统1相集成为一体,一体化设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空间占用问题,使得空间占用小,且冷却时无需引出连接管道,尤其是过长的管道,能够有效减小能耗。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储液室3的顶部设有加料口12和惰性气体接口13,加料口12和惰性气体接口13上分别设有阀门。反应原料从加料口12进行添加。惰性气体接口13可以与外部的装有惰性气体的钢瓶相连接,反应原料进料的时候和惰性气体一起进入上储液室3,,惰性气体可起到防止反应原料氧化的作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冷却室2下方设置有下储液室6,下储液室6上开设有第二反应器接口5,第二反应器接口5上设有阀门。实施时,外部联合使用的反应室可以与第二反应器接口5,反应后的反应原料可以通过第二反应器接口5进入下储液室6。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下储液室6安装在制冷系统1的制冷部件上,由制冷系统1降温,进入下储液室6的反应后的反应原料可以实现低温存储、保存。上储液室3和下储液室6之间设有气压平衡管7,设置气压平衡管7能够实现上储液室3和下储液室6的内部气压平衡。本优选的实施例,能够利用上储液室3和下储液室6的高度差实现反应原料在连续流反应器内的自然流动,无需使用柱塞泵来驱动。下储液室6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上设有阀门,反应后的反应原料可以通过出料口14从下储液室6内出去。本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有由制冷系统1降温的冷却液室8,冷却液室8上设有冷却液进口9和冷却液出口10。实施时,冷却液室8内部填充有冷却液,当外部设备需要使用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降温时,外部设备通过管路与冷却液进口9和冷却液出口10相连通,降温后的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9进入外部设备然后经过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降温后,再从冷却液出口10返回冷却液室8。冷却液室8还设有加液口11,便于添加冷却液。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一体化的化工设备还包括有用以支承一体化的化工设备上各部件的移动支架15,制冷系统1、冷却室2、上储液室3、下储液室6以及冷却液室8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包括有制冷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由所述制冷系统(1)降温的冷却室(2),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上方的上储液室(3),所述冷却室(2)通过进料管(16)与所述上储液室(3)相连通,所述冷却室(2)上开设有第一反应器接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包括有制冷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由所述制冷系统(1)降温的冷却室(2),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室上方的上储液室(3),所述冷却室(2)通过进料管(16)与所述上储液室(3)相连通,所述冷却室(2)上开设有第一反应器接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冷却室(2)下方的下储液室(6),所述下储液室(6)上开设有第二反应器接口(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储液室(3)和下储液室(6)之间设有气压平衡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的化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由所述制冷系统(1)降温的冷却液室(8),所述冷却液室(8)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学,方淑君,苏桂发,于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