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22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通过流程设计上使用3个单向阀控制冷媒的流向,改变了制冷和制热流程,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换热效果。技术方案是包括热交换器一、热交换器二和管路,制冷冷媒进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热交换器一的A端口和第一单向阀的一端,所述热交换器一的B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热交换器二的D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与制热节流装置串联,然后通过管路连接制热冷媒进口;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还连接串联的制冷节流装置和第三单向阀,然后与制热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在制热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第三单向阀在制冷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冷暖热泵型空调室外机热交换 器系统,是对现有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的一种换热能力的优化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挂机室外热交换器, 一般制冷和制热使用一种流程。这样的流程不 能使制冷和制热同时达到最优的流程设计, 一般说来,制冷时,要求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流速尽量加快,加快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果;制热时要 求尽量降低冷媒流速,减少冷媒压力损失。但在实际冷凝器流程设计时,只能 兼顾制冷与制热的综合效果,因此,很难使制冷、制热的流程同时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 冷、制热效果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的问题。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和管 路构成制冷流程和制热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一和热 交换器二,所述热交换器两端是制冷冷媒进口和制热冷媒进口 ;制冷冷媒进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热交换器一的a端口和第一单向阀的一端,所述热交换器一的b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所述热交换器二的d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所 述第二单向阀与制热节流装置串联,然后通过管路连接制热冷媒进口;所述热 交换器二的c端口还连接串联的制冷节流装置和第三单向阀,然后与所述制热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流程是冷媒从制冷冷媒进口流向制热冷媒进口 ;所述制热流程是冷媒从制热冷媒进口流向制冷冷媒进口;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在 制热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第三单向阀在制冷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节流装置为短管、 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热交换器一靠近 所述制冷冷^ 某进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热交换器二靠近 制热冷媒进口。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热交换器是将室外机热交换器分为热交换器 一和热交换 器二,在靠近制冷冷媒进口的位置为热交换器一,在靠近制热冷媒进口的位置 为热交换器二,本专利技术使得热交换器一和热交换器二在制冷时串联在一起,制 热时并耳关在一起,改变了制冷与制热时的流程。根据制冷原理,沸腾状态换热的压力降低公式(彦启森石文星田长 青编著,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其中、-质量流速,单位^g/—从公式(1)可以看出在沸腾换热时,热交换器内的压力降低与制冷剂的 质量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本专利技术在制热时室外热交换器更改为两进两出流程, 与一进一出流程相比,大大减小了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从而降低了压力降知。 使得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进出口压差减小,从而使得进出口温差减小, 防止制热时室外热交换器出口过早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当制冷时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因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处于高压 侧,压力降低不是其影响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此时室外换热系数与制冷剂的 流速成正比,本专利技术中在制冷时室外热交换器更改为一进一出流程,当制冷剂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时,与两进两出流程相比,提高了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提高了室外热交换器换热系数,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性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该室外机热交换器在流 程设计时使用3个单向阀控制,通过3个单向阀控制冷媒的流向,在制冷时, 控制室外机热交换器单进单出。制热时控制热交换器两进两出。同时提高制冷 和制热的空调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在不增加电气控制元件的^出上,制冷时实现热交换器的一进一 出流程,制热时实现两进两出流程,同时使制冷和制热流程达到最优,这样, 在制冷时,提高了冷媒的流速,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同时在制热时减 小了压力损失,保证制热时的制热效果。因此该热交换器流程既提高了整机制 冷效果,同时提高了制热效果,特別在小机型,即32机及以下机型,达到了实 用要求。由于同时提高了 EER和C0P能效值,使空调产品在制冷和制热时更省 电,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更具竟争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变流程设计, 控制制冷与制热时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速,同时提高了 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与制热的换热系数,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与制热能效。本热交换器应用于空调室外机,能够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效果,提高产品 的竟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室外热交换器流程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流程原理其中1、热交换器;11、热交换器一;11-1、 A端口; 11-2、 B端口; 12、热交换器二; 12-1、 C端口; 12-2、 D端口;2、管路;3、制冷冷媒进口; 4、制热冷j!某进口;5、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7、第三单向阀;8、制 热毛细管;9、制冷毛细管;箭头代表冷^ 某的流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1和管路2,所述热交换器1和管路2构成制冷流程和制热流程,热交换器1包括热交换器一 11和热交换器二 12,所述热交换器1两端是制冷冷媒进口 3和制热冷 媒进口 4;所述热交换器1的制冷流程是冷媒从制冷冷媒进口 3流向制热冷媒 进口 4;所述制热流程的冷媒流向与制冷流程相反,即冷媒从制热冷媒进口 4 流向制冷冷媒进口 3;制冷冷媒进口 3通过管路2分别连接临近的热交换器一的A端口 11-1和第 一单向阀5的一端,所述热交换器一的B端口 11-2连接第二单向阀6,所述第 一单向阀5的另一端连接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 12-1,所述热交换器二的D端口 12-2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6,所述第二单向阀6与制热毛细管8串联,然后通 过管路2连接制热冷媒进口 4;所述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 12-1还连接串联的制 冷毛细管9和第三单向阀7,然后与所述制热冷^^某进口 4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在制热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第三 单向阀7在制冷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如图2所示的热交换器换热流程原理图所示,制冷流程的单进单出冷J 某流向制冷冷媒进口-A端口-热交换器一-B端口-D端口-热交换器二-C端 口 -制冷毛细管-第三单向阀-制热冷媒进口 。 制热流程的两进两出冷々某流向分为两路, 一路是制热冷媒进口 -制热毛细管-B端口 -热交换器一-A 端口—制冷冷媒进口;并行的另一路是制热冷媒进口 -制热毛细管-D端口 -热交换器二-C端口 -第一单向阀-制冷冷媒进口。上述实施例中的制热毛细管8和制冷毛细管9作为节流装置,还可以用短 管或电子膨胀阀替代。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 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 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 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和管路构成制冷流程和制热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一和热交换器二,所述热交换器两端是制冷冷媒进口和制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热交换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和管路构成制冷流程和制热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一和热交换器二,所述热交换器两端是制冷冷媒进口和制热冷媒进口;    制冷冷媒进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热交换器一的A端口和第一单向阀的一端,所述热交换器一的B端口连接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所述热交换器二的D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制热节流装置串联,然后通过管路连接制热冷媒进口;所述热交换器二的C端口还连接串联的制冷节流装置和第三单向阀,然后与所述制热冷媒进口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流程是冷媒从制冷冷媒进口流向制热冷媒进口;所述制热流程是冷媒从制热冷媒进口流向制冷冷媒进口;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阀在制热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第三单向阀在制冷流程方向导通,反向截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坡王剑锋郑少梅陈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