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溶液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213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液除湿器,包括一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基片的壳体,在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以及溶液出口以及待除湿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的基片之间形成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在风道的表面,形成有一由除湿溶液形成的液体薄膜,在所述的基片上间隔的设置有突起于基片表面的凸起,在该凸起之间形成多孔结构,所述的除湿液体流过所述的多孔结构表面,并形成多孔液体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除湿器的基片表面设置突起的凸起,使得风道内形成密集的罅隙状多孔结构;溶液除湿剂流经具有以上形状的除湿器表面时,形成相对于流经表面的多孔液体薄膜,使得水分子易进难出,增加了溶液与水分子接触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溶液除湿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湿器,尤其是一种利用溶液来除湿的溶液除湿器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紧张局面的凸现,制冷空调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的空调系统能耗问 题引起了当前社会界的普遍关注,节能成为制冷领域内在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我国也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建国战略。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节能环保空调系统,但是其存在的 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于其较弱的除湿能力;溶液除湿器是关系溶液除湿能力大小 的重要一环,而目前缺乏相关的设计与专门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溶 液除湿器,从而解决溶液除湿空调的除湿能力较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溶液除湿器,包括一 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基片的壳体,在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以及溶液出 口以及除湿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的基片之间形成待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 在风道的表面,形成有一由除湿溶液形成的液体薄膜,在所述的基片上间隔的设 置有突起于基片表面的凸起,在该凸起之间形成多孔结构,所述的除湿液体流过 所述的多孔结构表面,并形成多孔液体薄膜。在所述的凸起表面还设置有固体除湿剂。所述的基片的形状为曲面,且相邻两基片的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的凸起的形状为球形。所述的基片为空心结构。溶液除湿剂从溶液除湿器上面的除湿器溶液进口流下,同时需要被除湿的空 气从待除湿空气进口进入并通过风道,除湿溶液在风道的表面形成有液体薄膜,液体薄膜表面自身的张力以及对水分子的吸引力,使得除湿空气在风道内从下而 上的过程中,水分子逐渐的被吸附,并与除湿空气脱离,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本专利技术在除湿器的基片表面设置突起的凸起,使得风道内形成密集的罅隙 状多孔结构;溶液除湿剂流经具有以上形状的除湿器表面时,形成相对于流经表 面的多孔液体薄膜,使得水分子易迸难出,增加了溶液与水分子接触的时间,从 而提高了溶液除湿能力。2、 溶液吸收除湿的过程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溶液表面吸附水分子以及被吸附的 水分子向溶液内部扩散的两个过程的结合。本专利技术在基片的凸起上还设置有固体 除湿剂,固体吸附剂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增大了除湿器的比表面积,吸附剂的 吸附势能与溶液除湿剂的吸收能力产生了吸附吸收能力的叠加效应,从而吸引到 更多水分子,提高了水分子与溶液除湿剂接触并被吸收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整个 除湿器的吸收能力,改善了除湿效果。将固体除湿剂的结构特点引入到溶液除湿 剂的除湿过程中,利用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势能,吸引更多的水分子与除湿溶 液接触,从而再进一步提高溶液除湿能力3、 本专利技术的基片形状为曲面,且相邻两基片的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反,从而使 得基片间形成的风道的横截面的大小不一,在除湿空气流经这样的风道时,风速 也随着风道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除湿溶液中水分子的运动规律,加上水分子 的自重以及液体薄膜的对水分子的吸附力,除湿器的除湿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4、 本专利技术的基片也可以做成空心结构,在基片内部通冷却液体,从而在除湿 的同时,起到冷却作用,冷却具有强化除湿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除湿能 力;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功能全,更重要的是冷却作用同样可靠。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除湿溶液流经基片表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溶液除湿器,包括壳体l,在壳体l的上端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 2以及除湿空气出口 5,在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除湿溶 液出口 3以及除湿空气进口 4,在壳体1内还并排设置若干个基片6,在基片6与 基片6之间形成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9,在风道9的表面,由除湿溶液形成有一液 体薄膜IO,当除湿空气流经风道9时,除湿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液体薄膜的吸附作 用下,从除湿空气中脱离,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片6上可以设置突起于基片6表面的凸 起7,在凸起7之间形成多孔结构II,多孔结构11可以在基片6与凸起7之间形 成,也可以是凸起7与凸起7之间,凸起7的形状为球形或者其他形状,所述的 液体薄膜10在所述的多孔结构11表面形成多孔液体薄膜。也可以在基片6上设 置凹陷于基片6表面的凹槽,使得风道内形成上述的多孔液体薄膜。基片6的形 状可以是直面,也可以是曲面,当基片6为曲面,且相邻基片6的曲面弯曲方向 相反时,在基片6之间形成的风道9的截面将随着曲面而发生大小变化,所以流 经风道9的除湿空气在风道9内的速度也忽大忽小,从而进一歩提高了除湿器的 除湿能力。为了进一歩提高除湿能力,在凸起7或者凹槽内设置固体除湿剂8,如图4 所示。且基片6也可以做成空心结构,在基片6内部通冷却液,对除湿空气进行 冷却。权利要求1、一种溶液除湿器,包括一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基片(6)的壳体(1),在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2)以及溶液出口(3)以及待除湿空气进口(4)和空气出口(5),所述的基片(5)之间形成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9),在风道(9)的表面,形成有一由除湿溶液形成的液体薄膜(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片(6)上间隔的设置有突起于基片表面的凸起(7),在该凸起(7)之间形成多孔结构(11),所述的除湿液体流过所述的多孔结构(11)表面,并形成多孔液体薄膜。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溶液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凸起(7)表 面还设置有固体除湿剂(8)。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液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6) 的形状为曲面,且相邻两基片的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反。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7)的形 状为球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液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6) 为空心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液除湿器,包括一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基片的壳体,在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以及溶液出口以及待除湿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的基片之间形成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在风道的表面,形成有一由除湿溶液形成的液体薄膜,在所述的基片上间隔的设置有突起于基片表面的凸起,在该凸起之间形成多孔结构,所述的除湿液体流过所述的多孔结构表面,并形成多孔液体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除湿器的基片表面设置突起的凸起,使得风道内形成密集的罅隙状多孔结构;溶液除湿剂流经具有以上形状的除湿器表面时,形成相对于流经表面的多孔液体薄膜,使得水分子易进难出,增加了溶液与水分子接触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溶液除湿能力。文档编号F24F3/14GK101303149SQ200810122980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张小松, 李秀伟 申请人:东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液除湿器,包括一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基片(6)的壳体(1),在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除湿溶液进口(2)以及溶液出口(3)以及待除湿空气进口(4)和空气出口(5),所述的基片(5)之间形成除湿空气进出的风道(9),在风道(9)的表面,形成有一由除湿溶液形成的液体薄膜(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片(6)上间隔的设置有突起于基片表面的凸起(7),在该凸起(7)之间形成多孔结构(11),所述的除湿液体流过所述的多孔结构(11)表面,并形成多孔液体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伟张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