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纳米载体
,具体涉及一种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纳米载体技术是对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利用度低等的活性成分进行保护和输送的一种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备得到微纳米载体,通过吸附、溶解等方式将活性物包埋于微纳米载体的内部或吸附在其表面,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输送活性成分的技术。与化学改性技术相比,微纳米载体技术基本不会影响活性成分的功能特性,且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常用的微纳米载体主要包括纳米乳液、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脂质纳米囊、脂质体、环糊精包合物、微胶囊等。微纳米载体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释性和靶向性等优点在化妆品、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脂质纳米囊是将水、磷脂、多元醇或碳水化合物(甘油、山梨醇、果糖等)混合,通过高压均质制备得到的运载亲脂性活性物的微纳米载体。与其它载体相比,脂质纳米囊含有高浓度的多元醇,能够增溶大量的脂质,载药量高;是水分低的自我保护体系,不含有防腐剂;粒径小于100nm,促进了活性物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态脂质、固态脂质、脂溶性活性物、磷脂、非离子乳化剂、多元醇和水;/n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液态脂质为0.1~20%,所述固态脂质为0~20%,所述脂溶性活性物为0.1~15%,所述磷脂为0.1~10%,所述非离子乳化剂为0.1~5%,所述多元醇为40%~90%,余量下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态脂质、固态脂质、脂溶性活性物、磷脂、非离子乳化剂、多元醇和水;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液态脂质为0.1~20%,所述固态脂质为0~20%,所述脂溶性活性物为0.1~15%,所述磷脂为0.1~10%,所述非离子乳化剂为0.1~5%,所述多元醇为40%~90%,余量下为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脂质为棕榈酸甘油三酯、鲸蜡醇棕榈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硬脂酸、双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液态脂质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硬脂酸正丁酯、三油酸甘油酯、大豆油、橄榄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PC60,PC70,PC80,氢化卵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非离子乳化剂为Tween80、Tween20、Span60、Span20、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十聚甘油单肉豆蔻酸酯、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六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肉豆蔻酸酯、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醇为丙三醇、山梨醇、季戊四醇、一缩二丙二醇、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溶性活性物为维生素E、辅酶Q10、姜黄素、神经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脂溶性活性物的纳米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脂质为棕榈酸甘油三酯、鲸蜡醇棕榈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磷脂为PC60,PC8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非离子乳化剂为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十聚甘油单肉豆蔻酸酯、六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六聚甘油单肉豆蔻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液态脂质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多元醇为丙三醇、山梨醇、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溶性活性物为维生素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