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传感智能化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多传感智能化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技术介绍
我国存在大量老龄化人口与下肢功能障碍人士,且老龄化趋势愈加严重。本专利技术以实现残障人士(偏瘫、脑卒中、运动神经受损等)康复训练与正常人的行走增力辅助为主要目标,设计具备多功能模块化特点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目前老龄人口由于下肢机能衰退,日常生活能力减弱,其中存在巨大的护理需求,下肢功能障碍人士仍需更为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提高康复效率,减轻医师负担。目前取得较成功应用的多为用于康复训练的下肢外骨骼,且其功能较为单一,通常针对单关节或结合其他辅助设备进行康复训练,应用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患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外骨骼进行适配与磨合。中国专利申请号108578174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穿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该外骨骼机器人仅有关节角度/速度反馈,主要用于康复训练,且外骨骼的关节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重复性运动,带动人体下肢进行运动,由于缺乏相应的力传感装置,其功能较为单一,仅针对被动式康复,无法做到智能化地实时调整康复训练的步态轨迹,实现主动康复,且不具备针对健康人士的日常行走助力能力。中国专利公开号105798886A公开了一种具有半环状髋部结构的人体下肢外骨骼,该外骨骼在关节处增加弹簧装置,减轻人体穿戴后行走负担,但关节均为非驱动关节,不具备主动辅助能力。中国专利公开号106002962A公开了一种轻型化高速大负载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其主要应用于物资运送场合,其用于检测人与外骨骼交互情况的拉压力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传感智能化可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髋部组件(1)、髋关节驱动机构(2)、大腿杆件(3)、膝关节驱动机构(4)、小腿杆件(5)、足部组件(6);/n所述腰髋部组件包括背板(7)、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髋部固定杆(12)、髋部调节杆(14)、髋关节杆件(17);所述背板(7)固定在髋部固定杆(12)的上端;所述髋部固定杆(12)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髋部调节杆(14);两个髋部调节杆(14)另一端均连接有髋关节杆件(17);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有绑带,与人体背部相固定,同时与第一拉压力传感的受力端相连;所述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固定于背板(7),且受力端与第一连接件(8)相连,用以检测人体背部与背板(7)之间的拉压力;/n所述大腿杆件(3)上端通过第一转轴(24)与髋关节杆件(17)转动连接;所述髋关节驱动机构(2)与髋关节杆件(17)固定,并与转轴相连,用以驱动髋关节杆件(17)与大腿杆件(3)之间相对转动;所述髋关节驱动机构(2)内设有编码器,用以检测髋关节驱动机构(2)的转动角度;所述大腿杆件(3)上设有第二连接件(37),第二连接件(37)上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传感智能化可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髋部组件(1)、髋关节驱动机构(2)、大腿杆件(3)、膝关节驱动机构(4)、小腿杆件(5)、足部组件(6);
所述腰髋部组件包括背板(7)、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髋部固定杆(12)、髋部调节杆(14)、髋关节杆件(17);所述背板(7)固定在髋部固定杆(12)的上端;所述髋部固定杆(12)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髋部调节杆(14);两个髋部调节杆(14)另一端均连接有髋关节杆件(17);所述第一连接件(8)上设有绑带,与人体背部相固定,同时与第一拉压力传感的受力端相连;所述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固定于背板(7),且受力端与第一连接件(8)相连,用以检测人体背部与背板(7)之间的拉压力;
所述大腿杆件(3)上端通过第一转轴(24)与髋关节杆件(17)转动连接;所述髋关节驱动机构(2)与髋关节杆件(17)固定,并与转轴相连,用以驱动髋关节杆件(17)与大腿杆件(3)之间相对转动;所述髋关节驱动机构(2)内设有编码器,用以检测髋关节驱动机构(2)的转动角度;所述大腿杆件(3)上设有第二连接件(37),第二连接件(37)上设有绑带,用以将人体大腿与大腿杆件(3)固定;两个大腿杆件(3)内侧均设有第二拉压力传感器(40),第二拉压力传感器(40)的受力端穿过第一固定板(39)与第二连接件(37)相连,用以检测人体大腿与大腿杆件(3)之间的拉压力;
所述小腿杆件(5)上端通过第二转轴(44)与大腿杆件(3)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膝关节驱动机构(4)与小腿杆件(5)固定,且与第二转轴(44)相连,用以驱动小腿杆件(5)绕与大腿杆件(3)相对转动;所述膝关节驱动机构(4)内设有编码器,用以检测膝关节驱动机构(4)的转动角度;所述小腿杆件(5)上设有第三连接件(61),第三连接件(61)上设有绑带,用以将人体小腿与小腿杆件(5)固定;两个小腿杆件(5)内侧均设有第三拉压力传感器(59),第三拉压力传感器(59)的受力端与第三连接件(61)相连,用以检测人体小腿与小腿杆件(5)之间的拉压力;
所述足部组件(6)上端通过第三转轴(67)与小腿杆件(5)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足部组件(6)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人体足部对足部组件(6)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拉压力传感器(10)反馈拉压力F背部;若拉压力值F背部>0,髋关节驱动机构(2)带动腰髋部组件向贴近人体背部方向转动;若拉压力值F背部<0,髋关节驱动机构(2)带动腰髋部组件向远离人体背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对于康复训练,所述第二拉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拉压力F大腿;若拉压力值F大腿>0,膝关节驱动机构(4)带动大腿杆件(3)向前转动;若拉压力值F大腿<0,膝关节驱动机构(4)带动大腿杆件(3)向后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对于行走增力辅助,根据膝关节处编码器和髋关节处编码器获得此时这两个关节的角度/角速度;膝关节驱动机构(4)转动带动大腿杆件(3)转动,使第二拉压力传感器(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平,韩帅帅,田杨,徐辉,郭一达,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