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棚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5980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植大棚内安装若干相互连接的植被攀爬架,所述植被攀爬架的底部预埋通水管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与所述通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通水管道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位于鱼塘一侧的池底,且通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相邻植被攀爬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将所述连接底座相连通,末端的连接管与鱼塘另一侧的池底连通;S2:开启抽水泵,将鱼塘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内,通过花洒对植被进行喷淋,并进行光合反应产生氧气;S3:氧气融入喷淋水中被收集盘收集进入连接管内流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S4:鱼塘清池产生的污泥作为废料对植被进行施肥;S5:植被果实采摘完成后,植被的茎叶作为鱼食投放入鱼塘内。

Plant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大棚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大棚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种植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种植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种植生态系统同种植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这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现有技术中的蔬菜大棚种植由于大棚基本处于密闭状态,大鹏内的蔬菜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鱼塘内在密集养殖时,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影响鱼类存活,如何利用鱼塘内的二氧化碳作为植被光合反应所需成分,而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作为鱼类存活的成分,成为本领域研发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利用鱼塘内富足的二氧化碳作为植被光合反应的成分,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作为鱼类存活的条件,而且不仅实现了对植被的灌溉同时使得池塘内的水流动形成活水。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植大棚内安装若干相互连接的植被攀爬架,该植被攀爬架包括中空的连接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下端部的且中空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空腔相连通的喷淋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喷淋管上端部的花洒、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上端部且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的收集盘,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螺纹连接口,所述植被攀爬架的底部预埋通水管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与所述通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通水管道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位于鱼塘一侧的池底,且通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相邻植被攀爬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将所述连接底座相连通,末端的连接管与鱼塘另一侧的池底连通;S2:开启抽水泵,将鱼塘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内,通过花洒对植被进行喷淋,并进行光合反应产生氧气;S3:氧气融入喷淋水中被收集盘收集进入连接管内流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S4:鱼塘清池产生的污泥作为废料对植被进行施肥;S5:植被果实采摘完成后,植被的茎叶作为鱼食投放入鱼塘内。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喷淋管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具有螺纹连接段,所述通水管道上焊接有螺纹连接座,所述螺纹连接段与所述螺纹连接座相配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喷淋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植被依靠架。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5中植被的茎叶通过粉碎机粉碎后投入鱼塘。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4中鱼塘的污泥以流体方式浇灌植被。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抽水泵将鱼塘内富含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内对植被进行喷淋,同时二氧化碳作为植被光合反应所需条件满足植被光合作用条件,同时将喷淋水收集同时将光合反应产生的氧气带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同时满足了植被灌溉、光合反应也满足了鱼类生存所需的氧气以及将池塘的水循环流动改善水质。附图说明图1:植被攀爬架示意图。其中:1、连接底座;2、连接件;3、喷淋管;4、花洒;5、收集盘;6、螺纹连接口;7、通水管道;8、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附图以及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植大棚内安装若干相互连接的植被攀爬架,如图1所示,该植被攀爬架包括中空的连接底座1、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1下端部的且中空的连接件2、与所述连接件2的空腔相连通的喷淋管3、固定设置于所述喷淋管3上端部的花洒4、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1上端部且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的收集盘5,所述连接底座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螺纹连接口6,所述植被攀爬架的底部预埋通水管道7,所述连接件2的下端部与所述通水管道7相连通,所述通水管道7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位于鱼塘一侧的池底,且通水管道7上设置有抽水泵,相邻植被攀爬架之间通过连接管8将所述连接底座1相连通,末端的连接管8与鱼塘另一侧的池底连通;S2:开启抽水泵,将鱼塘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7内,通过花洒4对植被进行喷淋,并进行光合反应产生氧气;S3:氧气融入喷淋水中被收集盘5收集进入连接管8内流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S4:鱼塘清池产生的污泥作为废料对植被进行施肥;S5:植被果实采摘完成后,植被的茎叶作为鱼食投放入鱼塘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喷淋管3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连接件2的下端部具有螺纹连接段,所述通水管道7上焊接有螺纹连接座,所述螺纹连接段与所述螺纹连接座相配合。为了方便植被攀爬,继而花洒4能够充分对植被的果实进行喷淋,所述喷淋管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植被依靠架。为了方便植被的茎叶充分被鱼类食用,避免植被的茎叶在池塘中发酵影响水质,步骤S5中植被的茎叶通过粉碎机粉碎后投入鱼塘。为了使得污泥中的养分充分被植被吸收的同时帮助植被进行锁水,步骤S4中鱼塘的污泥以流体方式浇灌植被。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种植大棚内安装若干相互连接的植被攀爬架,该植被攀爬架包括中空的连接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下端部的且中空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空腔相连通的喷淋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喷淋管上端部的花洒、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上端部且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的收集盘,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螺纹连接口,所述植被攀爬架的底部预埋通水管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与所述通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通水管道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位于鱼塘一侧的池底,且通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相邻植被攀爬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将所述连接底座相连通,末端的连接管与鱼塘另一侧的池底连通;/nS2:开启抽水泵,将鱼塘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内,通过花洒对植被进行喷淋,并进行光合反应产生氧气;/nS3:氧气融入喷淋水中被收集盘收集进入连接管内流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nS4:鱼塘清池产生的污泥作为废料对植被进行施肥;/nS5:植被果实采摘完成后,植被的茎叶作为鱼食投放入鱼塘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种植大棚内安装若干相互连接的植被攀爬架,该植被攀爬架包括中空的连接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下端部的且中空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空腔相连通的喷淋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喷淋管上端部的花洒、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上端部且与其空腔相连通的的收集盘,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空腔相连通的螺纹连接口,所述植被攀爬架的底部预埋通水管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部与所述通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通水管道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位于鱼塘一侧的池底,且通水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相邻植被攀爬架之间通过连接管将所述连接底座相连通,末端的连接管与鱼塘另一侧的池底连通;
S2:开启抽水泵,将鱼塘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抽入通水管道内,通过花洒对植被进行喷淋,并进行光合反应产生氧气;
S3:氧气融入喷淋水中被收集盘收集进入连接管内流入鱼塘内对鱼类进行供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梅莺林福兴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泉港品然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