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377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吊篮,包括支撑架、与支撑架相连接的吊篮本体,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水平设置且与主梁相垂直固定的两根悬挂梁、与主梁相垂直固定设置的立柱、固定设置于立柱底部的底盘,两侧悬挂梁分别通过悬挂组件与吊篮本体的两端相连接,悬挂组件包括上端部与悬挂梁相固定连接的主悬挂带、上端部分别与主悬挂带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带以及第二弹性带,第一弹性带以及第二弹性带的下端部分别于吊篮本体的端部的两侧相固定连接,吊篮本体与主梁之间还设置有止摇机构,能够放置在大人床一侧,且吊篮本体位于大人床的上方,不仅保障婴儿安全而且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哺乳以及安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吊篮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吊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刚出生的婴儿,通常睡在婴儿床或者跟婴儿母亲一起睡在大人床上,但是由于需要频繁地进行母乳喂食,若在婴儿床上夜间进行母乳喂食及其不方便,而且产妇处于疲惫期容易对婴儿的异动无法察觉,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哺乳,若婴儿睡在大人床上,虽然方便了哺乳,但是存在很大风险,由于婴儿较小,容易被熟睡的大人翻压,甚至造成生命危险,而且目前现有的婴儿吊篮无法将其设置在大人床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婴儿吊篮,能够放置在大人床一侧,且吊篮本体位于大人床的上方,不仅保障婴儿安全而且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哺乳以及安抚。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儿吊篮,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的吊篮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的两根悬挂梁、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设置的立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盘,两侧所述悬挂梁分别通过悬挂组件与所述吊篮本体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悬挂梁相固定连接的主悬挂带、上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悬挂带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带以及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下端部分别于所述吊篮本体的端部的两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与所述主梁之间还设置有止摇机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立柱为可上下升降的立柱。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开设有插孔的下立柱,所述上立柱的部分插入所述下立柱的所述插孔内,所述上立柱于所述下立柱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锁紧于至少两个工作位置的锁定机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若干沿着所述上立柱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于所述上立柱上的锁孔、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立柱上的锁销,所述锁销与所述锁孔相配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主悬挂带为伸缩带,所述主悬挂带上设置有调节其长度的调节扣。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吊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用的夜灯。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止摇机构包括一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梁上的止摇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止摇杆另一端部的环形套、固定设置于所述吊篮本体上与所述环形套相配合的锁止销。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将支撑架放置在大人床一侧,两根悬挂梁位于大人床的上方,不仅不占用大人床的空间,而且婴儿离产妇距离较近,夜间婴儿的异动容易被发觉,不仅方便哺乳,而且还方便对婴儿进行安抚,另外设置止摇机构避免婴儿在睡眠中翻动造成吊篮摇晃惊醒婴儿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立柱示意图。其中:1、主梁;2、上立柱;3、下立柱;5、底盘;6、吊篮本体;7、悬挂梁;8、主悬挂带;9、第一弹性带;10、第二弹性带;11、止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婴儿吊篮,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的吊篮本体6,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1、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梁1相垂直固定的两根悬挂梁7、与所述主梁1相垂直固定设置的立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盘5,两侧所述悬挂梁7分别通过悬挂组件与所述吊篮本体6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悬挂梁7相固定连接的主悬挂带8、上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悬挂带8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带9以及第二弹性带10,所述第一弹性带9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带10的下端部分别于所述吊篮本体6的端部的两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6与所述主梁1之间还设置有止摇机构,该止摇机构包括一端部转动设置于所述主梁1上的止摇杆11、固定设置于所述止摇杆11另一端部的环形套、固定设置于所述吊篮本体6上与所述环形套相配合的锁止销。将止摇杆11的环形套脱离锁止销时,则吊篮本体6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摇摆,当止摇杆11的环形套套在锁止销上时,利用止摇杆11的刚性,将主梁1与吊篮本体6形成一个整体,吊篮本体6在外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摇摆。为了配合不同高度的大人床,使得产妇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所述立柱为可上下升降的立柱,具体地,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2、开设有插孔的下立柱3,所述上立柱2的部分插入所述下立柱3的所述插孔内,所述上立柱2于所述下立柱3之间设置有将两者锁紧于至少两个工作位置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若干沿着所述上立柱2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于所述上立柱2上的锁孔、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下立柱3上的锁销,所述锁销与所述锁孔相配合,调节高度时,首先将锁销从锁孔内拔出,拉动上立柱2调节至相应位置(至对应锁孔处),再将锁销插入即可。为了调节吊篮本体6的摆动幅度,所述主悬挂带8为伸缩带,所述主悬挂带8上设置有调节其长度的调节扣,悬挂带的长度越长则吊篮本体6的摆动幅度越大,根据各婴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另外为了方便产妇夜间哺乳照明的同时不影响婴儿,所述吊篮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用的夜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的吊篮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的两根悬挂梁、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设置的立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盘,两侧所述悬挂梁分别通过悬挂组件与所述吊篮本体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悬挂梁相固定连接的主悬挂带、上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悬挂带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带以及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吊篮本体的端部的两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与所述主梁之间还设置有止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的吊篮本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的两根悬挂梁、与所述主梁相垂直固定设置的立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盘,两侧所述悬挂梁分别通过悬挂组件与所述吊篮本体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上端部与所述悬挂梁相固定连接的主悬挂带、上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悬挂带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带以及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吊篮本体的端部的两侧相固定连接,所述吊篮本体与所述主梁之间还设置有止摇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婴儿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可上下升降的立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婴儿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开设有插孔的下立柱,所述上立柱的部分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梅莺林福兴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泉港品然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