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6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03
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包括电源VCC1、接地端GND、信号输入端MCU1、信号输入端MCU2、信号输出端OUT1、信号输出端OUT2、电流反馈端TS、电流反馈电路、保护电路、第一基极限流电路、第二基极限流电路、反向放大电路A、放大电路A、反向放大电路B、放大电路B,信号输入端MCU1与第一基极限流电路连接,第一基极限流电路通过反向放大电路A、放大电路A与信号输出端OUT1连接,信号输入端MCU2与第二基极限流电路连接,第二基极限流电路通过反向放大电路B、放大电路B与信号输出端OUT2连接,电流反馈端TS通过电流反馈电路、保护电路分别与第一基极限流电路、第二基极限流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信号保真度高,且在电流大小信号异常能够保护电路安全。

A PWM drive and protection circuit of M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驱动及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逆变焊机是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焊接、切割的机器,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逆变焊机也开始向数字化电弧焊机迈进。现有的数字电弧焊机采用高速MCU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主变偏磁,具有欠压、过压及过热保护功能,可靠性高,功能丰富。其工作过程为:单相交流电通过L、N输入至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输入至IGBT逆变电路,然后通过非晶变压器隔离降压输出至二次整流电路。二次整流输出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负极连接至被焊接的工件,正极连接至焊把钳。其中MCU单元根据接收的电流反馈电路发出的电流反馈信号控制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但由于目前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构成为高速集成光耦、外围元器件、相关电源等,所以存在以下缺点:1.应用设计要求复杂,占用较大PCB面积。2.目前市场高速集成光耦成本较高,限制普通焊接电源的应用。3.MCU输出的为3.3V电压,需经驱动电路转换成15V幅值的电压,驱动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包括电源VCC1、接地端GND、信号输入端MCU1、信号输入端MCU2、信号输出端OUT1、信号输出端OUT2、电流反馈端T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反馈电路(1)、保护电路(2)、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反向放大电路A(4)、放大电路A(3)、反向放大电路B(7)、放大电路B(8),所述信号输入端MCU1与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连接,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通过反向放大电路A(4)、放大电路A(3)与信号输出端OUT1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MCU2与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连接,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通过反向放大电路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包括电源VCC1、接地端GND、信号输入端MCU1、信号输入端MCU2、信号输出端OUT1、信号输出端OUT2、电流反馈端T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反馈电路(1)、保护电路(2)、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反向放大电路A(4)、放大电路A(3)、反向放大电路B(7)、放大电路B(8),所述信号输入端MCU1与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连接,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通过反向放大电路A(4)、放大电路A(3)与信号输出端OUT1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MCU2与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连接,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通过反向放大电路B(7)、放大电路B(8)与信号输出端OUT2连接,所述电源VCC1分别与所述放大电路A(3)、放大电路B(8)连接,所述反向放大电路A(4)、放大电路A(3)、反向放大电路B(7)、放大电路B(8)分别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电流反馈端TS通过电流反馈电路(1)、保护电路(2)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包括电阻R7、电阻R6,所述信号输入端MCU1通过所述电阻R7、电阻R6与反向放大电路A(4)连接,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包括电阻R9、电阻R8,所述信号输入端MCU2通过所述电阻R9、电阻R8与反向放大电路B(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放大电路A(4)包括三极管Q5、电阻R11,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路(5)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VCC1、放大电路A(3)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电阻R11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发射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A(3)包括三极管Q6、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基极限流电路(6)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VCC1、放大电路B(8)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电阻R12分别与三极管Q6的基极、发射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CU的PWM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A(3)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3、电阻R4、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VCC1、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电阻R16与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接地端GND连接,所述放大电路B(8)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4、电阻R5、电阻R2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VCC1、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电阻R22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阳楼军杰周江业李锴黄会飞应鑫森许海兵胡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