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风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42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冲片风路结构,在两侧的转子冲片上分别开设有位于转子冲片外圆周面上的外侧径向封路,大大增加了通风面积,减小了风阻,通过转子的旋转能够获得大通风流量,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风端侧转子冲片的轴向风路,并通过不同结构的转子冲片相互叠加,形成了对于通风流量的分配,使得电机进风端和出风端均能够实现有效冷却,使得温度分布均匀合理,提高了电机绝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冷却封路设计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使得更大装机容量的电机结构设计成为了可能。

A wind path structure for rotor pun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冲片风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
的转子冲片风路结构。
技术介绍
大中型电机设计中为提高电机功率密度,一般需要将电机设计得尽量紧凑简单,不采用其他冷却系统,常用冷却介质为空气,因而电机内部通风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传统的单风路电机设计方案中,冷却后的空气由轴伸端的电机进风口进入电机内部,分成两路,主风路空气进入转子筋,在转子旋转作用下通过径向风道向定子输送,并通过定子风道从定子背部流出;另一路少量空气直接进入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与主风路向定子输送的空气汇合后,从定子背部流出。在定子背部汇合的空气通过机座壁U型孔沿着挡风圈进入风扇,在风扇作用下从电机出风口进入冷却器。该方案缺点如下:1转子需要设置较多的径向风道,工艺复杂费工时。2转子径向风道产生的机械损耗较大,降低电机效率。3转子径向风道产生的损耗使得电机前后两端对于冷却空气输送量差距显著,导致两侧冷却效果不平均。4转子径向风道内风速较大,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大中型电机风路设计的缺陷,提高大中型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冲片风路结构,包括相互叠压的第一转子冲片、第二转子冲片以及相互叠压的第三转子冲片及第四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转子冲片位于转子铁心的最右端,在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端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风道,每条所述第一轴向风道到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中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径向风道,其数量与所述第一轴向风道的数量相同,任意一条所述第一径向风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轴向风道中间;/n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风道,所述第二轴向风道的数量、形状及位置与所述第一轴向风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转子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冲片风路结构,包括相互叠压的第一转子冲片、第二转子冲片以及相互叠压的第三转子冲片及第四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冲片位于转子铁心的最右端,在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端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风道,每条所述第一轴向风道到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中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径向风道,其数量与所述第一轴向风道的数量相同,任意一条所述第一径向风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轴向风道中间;
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风道,所述第二轴向风道的数量、形状及位置与所述第一轴向风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圆周面封闭所述第一径向风道;
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沿轴向设置的第二径向风道,所述第二径向风道的形状及数量与所述第一径向风道相同;
所述第四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宙薛超马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