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690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凸起部、凹槽和电缆,且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第三凸起部通过底部固定在电缆的一侧的外表面,凸起部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第三凸起部的顶端通过连接块固定有第二凸起部,且第三凸起部的长度比第二凸起部长,第二凸起部的顶端通过连接块固定与第一凸起部,且第二凸起部的长度比第一凸起部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缆的两侧加设凸起部和凹槽,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意愿调整电缆间的间距,使用三层凸起结构和保护套,可以防止电缆发热和冷却带来的空隙变大的问题,增加了电缆的使用前景。

A c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
,具体为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电缆是进行电力传输的重要媒介,为了便于携带和储存,传统的电缆外部一般为圆形结构,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根电缆连接结为一体再进行敷设,传统的将多根电缆连接为一体的方法一般都是利用卡箍实现的,在利用卡箍将电缆连接时,都是在多根电缆线外部间隔设置卡箍,有效地将电缆相互连接,但是由于卡箍为间隔设置,所以没有设置卡箍的地方,会由于电缆的热胀冷缩出现电缆下坠等不利情况,多根电缆间也不能保持等距排设造成排线的现场较为混乱,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电缆工作中出现热胀冷缩引发电缆下坠、电缆间不能等距铺设造成排线的现场较为混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凸起部、凹槽和电缆,且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通过底部焊接固定在所述电缆的一侧的外表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包括凸起部(11)、凹槽(12)和电缆(13),且所述凸起部(11)包括第一凸起部(111)、第二凸起部(112)和第三凸起部(113),所述第三凸起部(113)通过底部固定在所述电缆(13)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凸起部(11)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114),所述连接块(114)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三凸起部(113)的顶端通过所述连接块(114)固定有所述第二凸起部(112),且所述第三凸起部(113)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凸起部(112)长,所述第二凸起部(112)的顶端通过所述连接块(114)固定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包括凸起部(11)、凹槽(12)和电缆(13),且所述凸起部(11)包括第一凸起部(111)、第二凸起部(112)和第三凸起部(113),所述第三凸起部(113)通过底部固定在所述电缆(13)的一侧的外表面,所述凸起部(11)之间均固定有连接块(114),所述连接块(114)为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三凸起部(113)的顶端通过所述连接块(114)固定有所述第二凸起部(112),且所述第三凸起部(113)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凸起部(112)长,所述第二凸起部(112)的顶端通过所述连接块(114)固定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11),且所述第二凸起部(112)的长度比所述第一凸起部(111)长,所述电缆(13)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凹槽(12),所述凹槽(12)包括第一挡槽(121)、第二挡槽(122)和第三挡槽(123),所述凹槽(12)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凸起部(11)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挡槽(121)通过所述电缆(13)底部的扩颈块(124)连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代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饶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