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线,导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耐火云母带以及绝缘层;多根导线的外侧设置有成缆包带层;在导线与成缆包带层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成缆包带层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设置在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玻纤布层与第二玻纤布层之间的硅酸钙组成;隔热层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阻燃性、低释放性,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A control cable of high flame retardant and low emission, halogen-free and low smoke class B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
本技术控制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普通控制电缆的阻燃特性往往只重视电缆在火焰中的耐火性,而忽视了电缆达到着火点后所产生的燃烧物有所忽视,但是在消防安全中,电缆发生着火后的燃烧物可以会周围环境的燃烧起到助燃的作用;燃烧物中的滴落物、微粒、烟气毒性、腐蚀性都会有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阻燃电缆属于安全电缆,不仅考核电缆本体的耐燃烧程度,更考核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模拟电缆实际使用情况,通过考核电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热释放速率、产烟总量、产烟速率、燃烧增长速率来综合考核电缆的燃烧性能;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阻燃性、低释放性,更加符合环保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线,导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耐火云母带以及绝缘层;多根导线的外侧设置有成缆包带层;在导线与成缆包带层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成缆包带层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设置在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玻纤布层与第二玻纤布层之间的硅酸钙组成;隔热层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导线的数量范围为2-61根;导体采用退火镀锡软铜丝制成。进一步的,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而成,屏蔽层的编织覆盖率不小于85%。进一步的,外护套层的外侧设置有铠装层;铠装层为双钢带铠装层。进一步的,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包制成。进一步的,成缆包带层采用聚酯带制成。进一步的,阻燃填充物为玻纤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满足GB31247-2014标准规定的阻燃1级(B1)燃烧性能的前提下,参考GB/T9330-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以及GB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能保证电缆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弯曲性能均能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1、导线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耐火云母带以及绝缘层;耐火云母带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在遇明火燃烧时基本不存在有害烟雾的挥发;在导线与成缆包带层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使电缆具备较强的阻燃性能;2、隔热层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设置在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玻纤布层与第二玻纤布层之间的硅酸钙组成;硅酸钙为常用的耐火材料,隔热层具备较强的防火性、耐酸碱性以及抗腐蚀性;玻纤布层为无机纤维,绝不燃烧,具有高抗张强度及长度稳定性,且耐热性能优良。3、隔热层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符合环保要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线;101、导体;102、耐火云母带;103、绝缘层;2、成缆包带层;3、阻燃填充物;4、屏蔽层;5、隔热层;501、第一玻纤布层;502、硅酸钙;503、第二玻纤布层;6、外护套层;7、铠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线1,导线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101、耐火云母带102以及绝缘层103;多根导线1的外侧设置有绕包有成缆包带层2;导线1与成缆包带层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阻燃填充物3;成缆包带层2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4,屏蔽层4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5;隔热层5由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501、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503以及自然干燥的硅酸钙502组成;隔热层5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6,外护套层6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根据以上实施例,导体101外挤包有耐火云母带102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在遇明火燃烧时基本不存在有害烟雾的挥发;在多根导线1与成缆包带层2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3,使电缆具备较强的阻燃性能;隔热层5中的硅酸钙502为常用的耐火材料;玻纤布层为无机纤维,绝不燃烧,具有高抗张强度及长度稳定性,耐热性能优良,因此隔热层5具备较强的防火性、耐酸碱性以及抗腐蚀性;外护套层6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符合环保要求。为使导体101具备耐火性能,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阅图1,导线1的数量范围为2-61根;导体101采用退火镀锡软铜丝制成。为使电缆具备屏蔽外界电磁信号干扰的能力,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阅图1,屏蔽层4采用镀锡铜丝编织而成,屏蔽层4的编织覆盖率不小于85%。为增强电缆的抗拉机械性能以及耐腐蚀性,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阅图1,外护套层6的外侧设置有铠装层7;铠装层7为双钢带铠装层。为使绝缘层103也同时具备无卤低烟特性,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阅图1,绝缘层103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包制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101)、耐火云母带(102)以及绝缘层(103);多根导线(1)的外侧设置有成缆包带层(2);在所述导线(1)与所述成缆包带层(2)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3);所述成缆包带层(2)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4),所述屏蔽层(4)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501)、设置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50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纤布层(501)与所述第二玻纤布层(503)之间的硅酸钙(502)组成;所述隔热层(5)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6),所述外护套层(6)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体(101)、耐火云母带(102)以及绝缘层(103);多根导线(1)的外侧设置有成缆包带层(2);在所述导线(1)与所述成缆包带层(2)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阻燃填充物(3);所述成缆包带层(2)的外侧设置有屏蔽层(4),所述屏蔽层(4)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包括设置在内层的第一玻纤布层(501)、设置外层的第二玻纤布层(50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纤布层(501)与所述第二玻纤布层(503)之间的硅酸钙(502)组成;所述隔热层(5)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套层(6),所述外护套层(6)采用无卤低烟聚乙烯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燃低释放无卤低烟B1级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数量范围为2-61根;所述导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军,余静成,张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