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416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包括底架,伸缩杆机构,后夹紧机构,侧夹紧机构;所述底架的上方通过螺栓顶紧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前方通过焊接连接有前挡板;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右侧;所述后夹紧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的表面上;所述侧夹紧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后夹紧机构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后导杆,且后弹簧的两端连接后夹紧机构和后顶块,并且后顶块为加工有圆孔的C形块,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红外检测装置增加了支架和设备的夹紧固定,方便设备对准被检测位置固定,架设完成后可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避免了传统的手持红外检测设备容易摇晃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

An infrared testing tool for arr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
本技术属于电气检测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
技术介绍
避雷器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时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赋值的一种电器,避雷器有时也称为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限制器,介质损耗增大故障,各种以油做绝缘介质的高压电气设备,一旦出现绝缘介质劣化或进水受潮,都会因介质损耗增加而发热,其发热机制属于电压效应发热,通常检测方法为使用红外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可检查出设备的发热区域从而观察到避雷器有无损坏或破损位置。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721439034.6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雷器在线监测设备,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壳体,安装板,电路板,多个红外模块和盖板,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安装板与壳体固定连接,电路板设有安装孔,红外模块设置在安装孔中,盖板设置在安装板外侧,盖板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设有通孔,盖板设有控制部,通孔位置与红外模块对应,控制部位置与通孔对应,红外模块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间隔设置,避雷器在线监测设备包括控制电路和采集装置,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供电模块,微控制器分别与红外模块和采集装置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于此专利中的检测装置使用时没有固定支架,需放在地上使用,由于地形凹凸不平会使检测装置摆放不平,影响使用,或人工手持使用,不便于检测的同时做记录。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以解决类似于此专利中的检测装置使用时没有固定支架,需放在地上使用,由于地形凹凸不平会使检测装置摆放不平,影响使用,或人工手持使用,不便于检测的同时做记录的问题。本技术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包括底架,伸缩杆机构,后夹紧机构,侧夹紧机构;所述底架的上方通过螺栓顶紧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前方通过焊接连接有前挡板;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右侧;所述后夹紧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的表面上;所述侧夹紧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转动连接于底架上方,并且固定块的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后夹紧机构包括后顶块、后导杆和后弹簧,所述后夹紧机构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后导杆,且后弹簧的两端连接后夹紧机构和后顶块,并且后顶块为加工有圆孔的C形块。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机构包括伸缩块和弹簧,所述伸缩杆机构的中间开有滑轨,且伸缩块的上方加工有钩形块,并且伸缩块通过弹簧连接于底板上方。进一步的,所述侧夹紧机构包括侧顶块、侧导杆和侧弹簧,所述侧夹紧机构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导杆,且侧顶块通过侧弹簧连接于侧夹紧机构的右表面,并且侧顶块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C形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设计在现有的红外检测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在本结构的底板上增加了伸缩杆机构,伸缩杆机构利用弹簧和钩形滑块为红外检测工具施加夹紧力,在底板上还增加了前挡板和后夹紧机构,后夹紧机构利用弹簧力将检测装置向前夹紧,在设备的另一边设有前挡板,两者将红外检测装置的显示屏位置固定,侧夹紧机构将红外检测工具的显示屏侧面施加夹紧力,进一步稳固红外设备的稳固性,增加了支架结构,使红外检测装置可放置在支架上,可通过支架下方固定块上的螺栓调节底板的倾斜角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比现有的红外检测装置增加了支架和设备的夹紧固定,方便设备对准被检测位置固定,架设完成后可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避免了传统的手持红外检测设备容易摇晃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1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架;2、底板;201、固定块;3、伸缩杆机构;301、伸缩块;302、弹簧;4、后夹紧机构;401、后顶块;402、后导杆;403、后弹簧;5、侧夹紧机构;501、侧顶块;502、侧导杆;503、侧弹簧;6、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包括底架1,伸缩杆机构3,后夹紧机构4,侧夹紧机构5;底架1的上方通过螺栓顶紧连接有底板2,且底板2的前方通过焊接连接有前挡板6;伸缩杆机构3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右侧;后夹紧机构4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表面上;侧夹紧机构5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左侧,侧夹紧机构5包括侧顶块501、侧导杆502和侧弹簧503,侧夹紧机构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导杆502,且侧顶块501通过侧弹簧503连接于侧夹紧机构5的右表面,并且侧顶块501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C形块,此结构的侧夹紧机构5如图5所示,使侧顶块501顶紧红外检测设备的显示屏,减少设备晃动的几率。其中,底板2包括固定块201,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1,且固定块201转动连接于底架1上方,并且固定块201的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孔,此结构的底板2如图3所示,固定块201上的螺孔安装有螺栓,螺栓可夹紧底架1,可通过夹紧和旋松螺栓调整底板2与底架1的角度而调节底板2上红外检测设备的角度。其中,后夹紧机构4包括后顶块401、后导杆402和后弹簧403,后夹紧机构4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后导杆402,且后弹簧403的两端连接后夹紧机构4和后顶块401,并且后顶块401为加工有圆孔的C形块,此结构的后夹紧机构4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伸缩杆机构(3),后夹紧机构(4),侧夹紧机构(5);所述底架(1)的上方通过螺栓顶紧连接有底板(2),且底板(2)的前方通过焊接连接有前挡板(6);所述伸缩杆机构(3)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右侧;所述后夹紧机构(4)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表面上;所述侧夹紧机构(5)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伸缩杆机构(3),后夹紧机构(4),侧夹紧机构(5);所述底架(1)的上方通过螺栓顶紧连接有底板(2),且底板(2)的前方通过焊接连接有前挡板(6);所述伸缩杆机构(3)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右侧;所述后夹紧机构(4)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表面上;所述侧夹紧机构(5)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上表面左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包括固定块(201),所述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1),且固定块(201)转动连接于底架(1)上方,并且固定块(201)的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避雷器的红外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紧机构(4)包括后顶块(401)、后导杆(402)和后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书均李德彬朱新燕杨和刚李纠胡进田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