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32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包括冷液袋及第一循环袋,冷液袋与第一循环袋之间通过溢流管相连通,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循环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液袋、第一循环袋及进一步的第二循环袋可以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和辐照灭菌以保证该容器的无菌状态,一次性使用灭菌、价格低廉实惠,减少或者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另通过硬塑支撑部可方便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支撑挂持在使用场地设施处,降低操作员的安装难度和简化安装步骤,同时避免由于整体软塑带来的内部液体外漏风险。

Disposable liquid circulation system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
本技术属于医疗卫生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工作场景中比如心肺手术等需要用到恒温循环液体容器来维持或升降目标体的温度,而用到的恒温循环液体容器有两种:一是医用级的不锈钢容器,每次用完都需要清洗,虽然清洗,但液体容器还会因为和水接触产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在手术过程中会随空气飘落在开放的胸腔内,给病人带来手术后感染风险;二是一次性整体软塑袋,取代医用级不锈钢容器,一次性使用,免去的清洗及滋生细菌的问题,但是由于循环液量较大,而整体结构首先是体积或容量不能小,造成内部液体对袋体产生向外挤压变形趋势及泄漏风险,并且操作人员在安装配备其他设施时存在难度大、操作不便、费时费力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在能够保证无菌使用的同时又方便操作、减少液体外漏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包括冷液袋及第一循环袋,所述冷液袋与第一循环袋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相连通,所述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所述冷液袋的硬塑支撑部和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进一步地,该循环系统袋还包括第二循环袋,所述第二循环袋顶部与冷液袋之间通过第二溢流管相连通,所述冷液袋、第一循环袋和第二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所述冷液袋的硬塑支撑部、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和第二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袋上的功能接口包括接口B11、接口B12、接口B13和接口N2,所述冷液袋上设有接口M2,所述接口N2与接口M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滚压泵的第二管路,所述接口B11与接口B1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三外接设备的第三回路,所述接口B13用于安装第二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袋上的功能接口包括接口A11、接口A12、接口A13和接口N1,所述冷液袋上设有接口M1,所述接口N1与接口M1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滚压泵的第一管路,所述接口A11与接口A1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回路,所述接口A13用于安装第一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袋上的功能接口还包括接口A21和接口A22,所述接口A21和接口A2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二外接设备的第二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循环系统袋包括冷液袋、第一循环袋及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循环袋,各袋可以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和辐照灭菌以保证该容器的无菌状态,一次性使用灭菌、价格低廉实惠,无需进行清洗等重复操作,减少或者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另由于具备硬塑支撑部,通过硬塑支撑部可方便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支撑挂持在使用场地设施处,降低操作员的安装难度和简化安装步骤,同时避免由于整体软塑带来的内部液体外漏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构成的冷热交换系统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构成的冷热交换系统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构成的冷热交换系统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所构成的冷热交换系统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一回路;4、第二回路;5、第三回路;101、硬塑支撑部;102、软塑袋主体;10、第一循环袋;20、第二循环袋;30、冷液袋;33、加料口;41、第一溢流管;42、第二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包括冷液袋30、第一循环袋10及第二循环袋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液袋30、第一循环袋10及第二循环袋20均由硬塑支撑部101及软塑袋主体102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101连接在软塑袋主体102顶部,优选地各硬塑支撑部101为长方形或长腰形,各硬塑支撑部101及软塑袋主体102均采用多层共挤聚乙烯或者多层共挤聚氯乙烯材质,所述硬塑支撑部101与软塑袋主体102热熔连接,可以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和辐照灭菌以保证该容器的无菌状态,一次性使用灭菌、价格低廉实惠,另通过硬塑支撑部101可方便冷液袋30、第一循环袋10和第二循环袋20支撑挂持在使用场地设施处,降低操作员的安装难度和简化安装步骤,同时避免由于整体软塑带来的内部液体外漏风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液袋30与第一循环袋10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41相连通,该第一溢流管41与冷液袋30和第一循环袋10连为一体,通过第一溢流管41使得当第一循环袋10内液面高过该第一溢流管41的溢流高度时自动回流至冷液袋30内,从而保持液面一定。所述冷液袋30与第二循环袋20顶部之间通过第二溢流管42相连通,该第二溢流管42与冷液袋30和第二循环袋20连为一体,通过第二溢流管42使得当第二循环袋20内液面高过该第二溢流管42的溢流高度时自动回流至冷液袋30内,从而保持液面一定。另外,所述冷液袋30的软塑袋主体102底部预留有排液口并在其硬塑支撑部101上设置加料口33,通过排液口向外排出液体,通过加料口33向冷液袋30内加入冰水等低温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液袋30的硬塑支撑部101、第一循环袋10上的硬塑支撑部101和第二循环袋20上的硬塑支撑部101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循环袋10上的功能接口包括接口A11、接口A12、接口A13和接口N1,所述第二循环袋20上的功能接口包括接口B11、接口B12、接口B13和接口N2,所述冷液袋30上设有接口M1、M2,所述接口N1与接口M1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滚压泵的第一管路1,所述接口N2与接口M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滚压泵的第二管路2,所述接口A11与接口A1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一外接设备的第一回路3,所述接口B11与接口B1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三外接设备的第三回路5,第一管路1的两端、第二管路2的两端、第一回路3的两端及第三回路5的两端都是从液面上方伸入液面以下的,所述接口A13用于安装第一加热器,所述接口B13用于安装第二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均优选采用电加热器。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器的工作可使得第一循环袋10内的液体升温,通过第一管路1可将冷液袋30内的低温液体泵入第一循环袋10内而使得第一循环袋10内的液温降低,通过第二加热器的工作可使得第二循环袋20内的液体升温,通过第二管路2可将冷液袋30内的低温液体泵入第二循环袋20内而使得第二循环袋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液袋及第一循环袋,所述冷液袋与第一循环袋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相连通,所述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所述冷液袋的硬塑支撑部和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液袋及第一循环袋,所述冷液袋与第一循环袋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相连通,所述冷液袋和第一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所述冷液袋的硬塑支撑部和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系统袋还包括第二循环袋,所述第二循环袋顶部与冷液袋之间通过第二溢流管相连通,所述冷液袋、第一循环袋和第二循环袋均由硬塑支撑部及软塑袋主体构成,所述硬塑支撑部连接在软塑袋主体顶部,且所述冷液袋的硬塑支撑部、第一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和第二循环袋上的硬塑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功能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液体循环系统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袋上的功能接口包括接口B11、接口B12、接口B13和接口N2,所述冷液袋上设有接口M2,所述接口N2与接口M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滚压泵的第二管路,所述接口B11与接口B12相配对用于连接带有回路泵和第三外接设备的第三回路,所述接口B13用于安装第二加热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凯龙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张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