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257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二次风层管道通过二次风支管与二次风箱相连,扩口位于二次风支管与二次风箱之间;二次风层管道的一端与A侧二次风母管道相连,另一端与B侧二次风母管道相连;燃烧器上设置有中心风管、一次风管、外二次风门和内二次风门,外二次风门设置在燃烧器的中部,内二次风门设置在外二次风门的内侧,中心风管有部分套装在一次风管内,一次风管位于内二次风门的内侧;二次风箱通过燃烧器与炉膛连通。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二次风箱底部进风,实现了二次风箱底部不积灰,并且采用若干个二次风支管,分别从二次风箱底部进风,有效地解决了对冲燃烧系统二次风箱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A new secondary air system for opposed firing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采用公共风箱给送,二次风箱分为炉前风箱和炉后风箱,炉前和炉后风箱又按照燃烧器层数分为小风箱,即每层燃烧器共用一个风箱,风箱形状为长方体,由于每层小风箱两侧进风,导致沿风箱宽度方向上压力分布不均(中间压力大,两侧压力小),导致中间部分燃烧器处于富氧燃烧状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很高,两侧燃烧器处于缺氧燃烧状态,高温腐蚀很严重,目前主要靠内外二次风门开度调节每个燃烧器二次风量,但风门阻力增大带来节流损失,且调节效果不明显,两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依旧存在。目前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的配风方式还存在一个难题:二次风箱底部积灰严重,主要原因是流速较大的二次风将回转式空预器换热元件里面的积灰吹进二次风道,再进入二次风箱,空间增大,流速降低,灰粉沉积在二次风箱的底部。积灰较多,会破坏燃烧器旋流风场的正常旋流状态,导致不稳定燃烧。目前在风箱底部加设排灰斗进行清灰或利用检修机会进行集中清灰,如申请号为201820550044.5的中国专利,但排灰斗易堵死,集中清灰工作量大,成本高。要实现二次风箱均匀配风和二次风箱底部不积灰,目前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系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开发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及方法,实现二次风箱均匀配风和二次风箱底部不积灰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创新性的采用二次风箱底部进风,实现了二次风箱底部不积灰,并且采用若干个二次风支管,分别从二次风箱底部进风,利于二次风均匀分配,有效地解决了对冲燃烧系统二次风箱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二次风层管道、二次风支管、扩口、二次风箱、燃烧器、A侧二次风母管道、B侧二次风母管道、A侧调节风门、B侧调节风门、中心风管、一次风管、外二次风门和内二次风门;所述二次风层管道通过二次风支管与二次风箱相连,所述扩口位于二次风支管与二次风箱之间;所述二次风层管道的一端与A侧二次风母管道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的一端设置有A侧调节风门,所述二次风层管道的另一端与B侧二次风母管道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B侧调节风门;所述燃烧器上设置有中心风管、一次风管、外二次风门和内二次风门,所述外二次风门设置在燃烧器的中部,所述内二次风门设置在外二次风门的内侧,所述中心风管有部分套装在一次风管内,所述一次风管位于内二次风门的内侧;所述二次风箱通过燃烧器与炉膛连通。优选的,所述二次风支管的数量为3~5个,每个二次风支管对应两个燃烧器。优选的,所述扩口为锥形漏斗状结构,其材质为耐磨合金钢,所述扩口的侧壁与其轴线的夹角为30°~45°。优选的,所述二次风箱为长方体结构,其底部与扩口相通。优选的,所述一次风管贯穿二次风箱,且位于二次风箱内部的一次风管外表面设置有防磨陶瓷护瓦。优选的,所述A侧调节风门和B侧调节风门分别与炉膛的左侧墙和右侧墙相邻。所述的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点是,流程如下:步骤一、热二次风分别通过A侧二次风母管道和B侧二次风母管道进入二次风层管道;步骤二、二次风层管道内部的热二次风通过二次风支管并经过扩口进入二次风箱;步骤三、二次风箱内部的热二次风通过燃烧器中的外二次风门和内二次风门进入炉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采用二次风支管及锥形漏斗状结构扩口,实现了二次风箱底部进风,可以将风箱底部的积灰重新扬起,随风进入炉膛,有效地解决了二次风箱底部积灰难以清理和影响二次风流场等问题。2)本技术采用若干个二次风支管,分别从二次风箱底部进风,利于二次风均匀分配,有效地解决了对冲燃烧系统二次风箱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二次风层管道1、二次风支管2、扩口3、二次风箱4、燃烧器5、A侧二次风母管道6、B侧二次风母管道7、A侧调节风门8、B侧调节风门9、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炉膛12、外二次风门13、内二次风门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包括二次风层管道1、二次风支管2、扩口3、二次风箱4、燃烧器5、A侧二次风母管道6、B侧二次风母管道7、A侧调节风门8、B侧调节风门9、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二次风层管道1通过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相连,扩口3位于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之间;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与A侧二次风母管道6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A侧调节风门8,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与B侧二次风母管道7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设置有B侧调节风门9;燃烧器5上设置有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外二次风门13设置在燃烧器5的中部,内二次风门14设置在外二次风门13的内侧,中心风管10有部分套装在一次风管11内,一次风管11位于内二次风门14的内侧;二次风箱4通过燃烧器5与炉膛12连通。二次风支管2的数量为3~5个,每个二次风支管2对应两个燃烧器5。扩口3为锥形漏斗状结构,其材质为耐磨合金钢,扩口3的侧壁与其轴线的夹角为30°~45°。二次风箱4为长方体结构,其底部与扩口3相通。一次风管11贯穿二次风箱4,且位于二次风箱4内部的一次风管11外表面设置有防磨陶瓷护瓦。A侧调节风门8和B侧调节风门9分别与炉膛12的左侧墙和右侧墙相邻。流程如下:步骤一、热二次风分别通过A侧二次风母管道6和B侧二次风母管道7进入二次风层管道1;步骤二、二次风层管道1内部的热二次风通过二次风支管2并经过扩口3进入二次风箱4;步骤三、二次风箱4内部的热二次风通过燃烧器5中的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进入炉膛12。虽然本技术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改,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二次风层管道(1)、二次风支管(2)、扩口(3)、二次风箱(4)、燃烧器(5)、A侧二次风母管道(6)、B侧二次风母管道(7)、A侧调节风门(8)、B侧调节风门(9)、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通过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相连,所述扩口(3)位于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之间;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与A侧二次风母管道(6)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A侧调节风门(8),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与B侧二次风母管道(7)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设置有B侧调节风门(9);所述燃烧器(5)上设置有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所述外二次风门(13)设置在燃烧器(5)的中部,所述内二次风门(14)设置在外二次风门(13)的内侧,所述中心风管(10)有部分套装在一次风管(11)内,所述一次风管(11)位于内二次风门(14)的内侧;所述二次风箱(4)通过燃烧器(5)与炉膛(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冲燃烧锅炉的新型二次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二次风层管道(1)、二次风支管(2)、扩口(3)、二次风箱(4)、燃烧器(5)、A侧二次风母管道(6)、B侧二次风母管道(7)、A侧调节风门(8)、B侧调节风门(9)、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通过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相连,所述扩口(3)位于二次风支管(2)与二次风箱(4)之间;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与A侧二次风母管道(6)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A侧调节风门(8),所述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与B侧二次风母管道(7)相连,且在二次风层管道(1)的另一端设置有B侧调节风门(9);所述燃烧器(5)上设置有中心风管(10)、一次风管(11)、外二次风门(13)和内二次风门(14),所述外二次风门(13)设置在燃烧器(5)的中部,所述内二次风门(14)设置在外二次风门(13)的内侧,所述中心风管(10)有部分套装在一次风管(11)内,所述一次风管(11)位于内二次风门(14)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王凯路昆张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