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982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远离窗户玻璃设置的外框板以及设置在外框板的外侧且向外凸出而用于将外框板以及整条边框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墙板主体内的多个反钩,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外框板围成用于形成所述边框的受力主体结构的第一矩形,均设置在第二板内侧的第四板、第五板和第六板与第二板共同围成的第二矩形用于形成窗户的防水反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窗洞模具和金属窗框合二为一,设计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采用该边框组成的窗框直接在工厂进行预埋,进而取消窗洞模具且减少了工程现场的安装费用。

A frame of embedded window frame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 wall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但在实际建造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中窗户的安装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装配式建筑中门窗工艺为:先将门窗洞在设计时在相应墙板上预留好,在工厂通过模具进行预制,再在工程现场进行门窗安装。存在的问题:一是成本高,预制构件窗户费用包含工厂预制窗洞模具费用、窗洞预埋人工费用及工程窗户安装费用等;二是装配精度偏差较大,工厂预制的窗洞模精度和工程现场的窗户精度不匹配,经常导致现场根据窗户的外围尺寸来返修窗洞,费时费力;三是窗户尺寸较多,无规律,导致窗洞模型号较多,通用性较低。专利文献CN201520765496公开了一种带窗框预制构件专用模具,包括带穿框预制构件生产模具,所述带窗框预制构件生产模具一侧边具有滴水线,所述带窗框预制构件生产模具另一侧边具有台阶。所述的带窗框预制构件生产模具为铝合金型材模具。所述带窗框预制构件专用模具在窗框的四角安装橡胶块弹性模具。该技术专用模具所生产出的窗框构件可为后期窗户安装提供定位,又可以结构防水,专用模具材料性能好,可重复利用,是预制混凝土构件防水抗渗、提高建筑质量的生产实用模具。但后期窗户安装仍然工作量较大,耗费时间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深度不足、窗户现场安装成本高、装配精度难以精确控制,以及窗洞模具滴水线、反坎等特征复杂且规格较多、难以通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远离窗户玻璃设置的外框板以及设置在外框板的外侧且向外凸出而用于将外框板以及整条边框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墙板主体内的多个反钩,沿着混凝土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板的宽度为该条边框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二板与外框板平行且第二板设置在靠近窗户玻璃的一侧,即第二板设置在外框板的内侧,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均与外框板垂直,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外框板围成用于形成所述边框的受力主体结构的第一矩形,所述第四板和第五板均与第三板平行,所述第六板与第二板平行,且均设置在第二板内侧的第四板、第五板和第六板与第二板共同围成的第二矩形用于形成窗户的防水反坎;所述外框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反钩,且这两个反钩的钩尖相对设置,即钩尖均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进一步地,在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小于外框板的宽度,第一板和第三板均设置在第二板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且第一板和第三板均不设置在外框板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进一步地,分别在第一板和第三板的板面延伸面上,且在外框板的外侧还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反钩,且这两个反钩的钩尖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在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六板的宽度小于第二板的宽度,使得第三板的内侧板面延伸面与第五板之间的位置用于固定窗户玻璃的边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板设置在第一板的板面延伸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边框所用金属均为铝合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的内侧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更好地固定窗户玻璃的钩部,且在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钩部紧靠第三板设置,所述钩部的勾尖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在第五板上还在靠近第六板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凹进且用于安装密封胶条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板上还设置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设置在第一矩形以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窗洞模具和金属窗框合二为一,设计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采用该边框组成的窗框直接在工厂进行预埋,进而取消窗洞模具且减少了工程现场的安装费用。本技术的边框的反钩直接嵌入到混凝土中,杜绝了漏水隐患,进而能取消窗户反坎。将滴水槽在多功用窗边框中开模体现,减少了预制混凝土构件中滴水槽的预制施工。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第一板;2、第二板;3、第三板;4、第四板;5、第五板;6、第六板;7、外框板;8、反钩;9、钩部;10、凹槽;11、滴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第四板4、第五板5、第六板6、远离窗户玻璃设置的外框板7以及设置在外框板的外侧且向外凸出而用于将外框板以及整条边框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墙板主体内的多个反钩8。反钩的作用就是将窗框牢固的固定在预制混凝土墙板上。沿着混凝土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为该条边框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二板2与外框板7平行且第二板2设置在靠近窗户玻璃的一侧,即第二板2设置在外框板7的内侧,所述第一板1和第三板3均与外框板7垂直,所述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外框板7围成用于形成所述边框的受力主体结构的第一矩形。第一矩形的结构就是普通窗框最基本的支撑结构。所述第四板4和第五板5均与第三板3平行,所述第六板6与第二板2平行,且均设置在第二板2内侧的第四板4、第五板5和第六板6与第二板共同围成的第二矩形用于形成窗户的防水反坎;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反钩8,且这两个反钩8的钩尖相对设置,即钩尖均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以增加整体预埋窗框与预制混凝土构件间的锚固力;取消预埋钢副框或现场水泥砂浆塞缝、找坡、防水等施工工艺。本技术将窗洞模具和金属窗框合二为一,设计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采用该边框组成的窗框直接在工厂生产预制混凝土墙板时,利用夹具与磁盒将该窗框在钢模台上进行固定,同时进行预埋,进而取消窗洞模具且减少了工程现场的安装费用。边框的反钩直接嵌入到混凝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第四板(4)、第五板(5)、第六板(6)、远离窗户玻璃设置的外框板(7)以及设置在外框板的外侧且向外凸出而用于将外框板以及整条边框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墙板主体内的多个反钩(8),沿着混凝土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为该条边框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二板(2)与外框板(7)平行且第二板(2)设置在靠近窗户玻璃的一侧,即第二板(2)设置在外框板(7)的内侧,所述第一板(1)和第三板(3)均与外框板(7)垂直,所述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外框板(7)围成用于形成所述边框的受力主体结构的第一矩形,所述第四板(4)和第五板(5)均与第三板(3)平行,所述第六板(6)与第二板(2)平行,且均设置在第二板(2)内侧的第四板(4)、第五板(5)和第六板(6)与第二板共同围成的第二矩形用于形成窗户的防水反坎;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反钩(8),且这两个反钩(8)的钩尖相对设置,即钩尖均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预埋窗框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第四板(4)、第五板(5)、第六板(6)、远离窗户玻璃设置的外框板(7)以及设置在外框板的外侧且向外凸出而用于将外框板以及整条边框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墙板主体内的多个反钩(8),沿着混凝土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为该条边框最厚处的厚度,所述第二板(2)与外框板(7)平行且第二板(2)设置在靠近窗户玻璃的一侧,即第二板(2)设置在外框板(7)的内侧,所述第一板(1)和第三板(3)均与外框板(7)垂直,所述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外框板(7)围成用于形成所述边框的受力主体结构的第一矩形,所述第四板(4)和第五板(5)均与第三板(3)平行,所述第六板(6)与第二板(2)平行,且均设置在第二板(2)内侧的第四板(4)、第五板(5)和第六板(6)与第二板共同围成的第二矩形用于形成窗户的防水反坎;所述外框板(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反钩(8),且这两个反钩(8)的钩尖相对设置,即钩尖均朝向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在墙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板(2)的宽度小于外框板(7)的宽度,第一板(1)和第三板(3)均设置在第二板(2)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且第一板(1)和第三板(3)均不设置在外框板(7)宽度方向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兴华罗小剑黄自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房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