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93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建筑包括建筑主体,该运输装置包括垃圾井道,垃圾井道连接在建筑主体上并沿建筑主体自上至下延伸,垃圾井道的下部连接有与垃圾井道相连通的防护仓,防护仓上设置有垃圾出口,垃圾井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垃圾井道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包括多个缓冲弹簧,第一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横向布置,第二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纵向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垃圾的运输效率,防止产生垃圾溅洒和灰尘,利于节约人力和提高施工效率。

Vertical transport device of construction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工程中一般是通过物料提升机来实现建筑垃圾的垂直运输,但是现有物料提升机的储存空间有限,运输垃圾的效率较低,且每次运输均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工期紧和任务繁重的工程,物料提升机无法满足及时将建筑垃圾清运下楼的需求,易导致垃圾堆积,影响施工环境和进度;物料提升机需占用较大的建筑面积,导致其拆除后仍需进行大量工程来收尾,这也会减缓施工进度且耗费大量人力,另外现有的垃圾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还易产生溅洒和较大灰尘,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能够提高建筑垃圾的运输效率,防止产生垃圾溅洒和灰尘,利于节约人力和提高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所述建筑包括建筑主体,该运输装置包括垃圾井道,所述垃圾井道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上并沿所述建筑主体自上至下延伸,所述垃圾井道的下部连接有与所述垃圾井道相连通的防护仓,所述防护仓上设置有垃圾出口,所述垃圾井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井道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包括多个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横向布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纵向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仓内部设置可活动的减震板,所述防护仓的底部和所述减震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投放口处可转动地连接有投放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出口处连接有外运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井道包括钢骨架,所述钢骨架的外部包覆有铝板以封闭垃圾井道的井壁。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井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主体包括多个楼层,每个楼层所对应的垃圾井道的井壁上均设置有所述垃圾投放口。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之间的布置间距不大于2m。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井道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每相邻两个第一缓冲装置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缓冲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仓的外壁上设置有隔音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垃圾输送效率,通过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垃圾的全面缓冲,避免了垃圾从高处落入地面的防护仓时产生较大冲击而引发大面积溅洒和较大灰尘;无需占用较大的建筑面积,整体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节约了运输垃圾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费用,提高了施工进度和效率,能够更好地维护施工现场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主体,2、楼层,3、垃圾井道,31、垃圾投放口,32、投放门,4、第一缓冲装置,5、第二缓冲装置,6、防护仓,7、减震板,8、减震弹簧,9、垃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该运输装置包括垃圾井道3,垃圾井道3连接在建筑主体1上并沿建筑主体1自上至下延伸,垃圾井道3的下部连接有与垃圾井道3相连通的防护仓6,防护仓6上设置有垃圾出口以便于垃圾9的外运,垃圾井道3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31以用于垃圾9的投放,垃圾井道3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均包括多个缓冲弹簧,第一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横向布置,第二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纵向布置。通过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的设置,可以使得投放入垃圾井道3的垃圾9在下落过程中得到多次缓冲,避免了垃圾9从井道高处落入地面的防护仓6时产生较大冲击而引发大面积溅落和较大灰尘,同时也避免垃圾9从高处下落时会对井壁产生较大冲击;另外,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中缓冲弹簧布置方向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垃圾下落时的有效缓冲,例如,细条状垃圾或者其他从上部第一缓冲装置4的相邻缓冲弹簧间隙中漏出而未得到缓冲的垃圾,在经过第二缓冲装置5中的缓冲弹簧时,由于缓冲弹簧布置方向的不同,这些漏出的垃圾就可以在这里得到有效缓冲和减速,从而实现垃圾9的全面缓冲。其中,防护仓6设置于地面上,以便于用于垃圾的存放和外运。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防护仓6内部设置可活动的减震板7,防护仓6的底部和减震板7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8,以使得落在减震板7上的垃圾9在减震弹簧8的作用下进一步得到缓冲减震,大大降低了垃圾9下落的噪音,并可更好地避免垃圾溅洒和扬尘。可以理解的,减震板7可直接放置于防护仓6内,当垃圾落入减震板7上时,减震板7会在减震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上下移动。其中,减震板7可采用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防护仓6可采用封闭结构以更好的防止灰尘进入外部空气中,例如,防护仓6内部可采用钢骨架支撑,钢骨架外部可包覆柔性材料或其他金属材料以实现仓壁的密封。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垃圾投放口31处可转动地连接有投放门32,以在投放垃圾时旋转打开投放门32,投放完毕后,反转投放门32以封闭垃圾投放口31,该设置可节约空间,利于建筑施工,同时也可避免垃圾灰尘进入外界环境中。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垃圾出口处连接有外运门,以便于垃圾外运。进一步地,该外运门可以采用推拉门;可以设置多个垃圾出口,外运门可以是双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垃圾井道3包括钢骨架,以提高井道强度,钢骨架的外部包覆有铝板以封闭垃圾井道3的井壁,用以防止建筑垃圾9的外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垃圾井道3可拆卸地连接在建筑主体1上,例如,垃圾井道3和建筑主体1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以便于在工程完成后快速拆除上述垃圾井道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建筑主体1包括多个楼层2,每个楼层2所对应的垃圾井道3的井壁上均设置有垃圾投放口31,也即垃圾井道3的井壁上设置多个垃圾投放口31,每个楼层2均对应一个垃圾投放口31,以提高垃圾运输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之间的布置间距不大于2m,以对垃圾起到更好地缓冲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垃圾井道3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每相邻两个第一缓冲装置4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缓冲装置5,也即第一缓冲装置4和第二缓冲装置5呈交错布置,例如,垃圾井道3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4、第二缓冲装置5、第一缓冲装置4、第二缓冲装置5、第一缓冲装置4等,该设置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所述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装置包括垃圾井道,所述垃圾井道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上并沿所述建筑主体自上至下延伸,所述垃圾井道的下部连接有与所述垃圾井道相连通的防护仓,所述防护仓上设置有垃圾出口,所述垃圾井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井道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包括多个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横向布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纵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所述建筑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装置包括垃圾井道,所述垃圾井道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上并沿所述建筑主体自上至下延伸,所述垃圾井道的下部连接有与所述垃圾井道相连通的防护仓,所述防护仓上设置有垃圾出口,所述垃圾井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井道内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均包括多个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横向布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多个缓冲弹簧均呈纵向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内部设置可活动的减震板,所述防护仓的底部和所述减震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投放口处可转动地连接有投放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处连接有外运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