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龙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92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吊顶龙骨,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吊接板,所述吊接板设置有吊接孔,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管,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主龙骨,所述主龙骨通过挂插件连接有副龙骨,所述副龙骨连接有所述挂插件的位置套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Ceiling k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龙骨
本公开一般涉及建筑吊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龙骨。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室内,人们为使天花板美观和增添功能而使用各种不同的装饰板,各种天花板的应用都离不开吊顶龙骨结构。现有的主龙骨和连接件是分开放置的,在现场安装龙骨结构时,再将主龙骨和连接件进行安装,安装比较繁琐,并且连接件容易被工人乱丢乱放造成缺失,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安装简便、不容易丢失连接件的吊顶龙骨。第一方面,一种吊顶龙骨,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吊接板,所述吊接板设置有吊接孔,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管,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穿过所述连接部的中空空腔,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一侧面螺接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用于紧顶所述主龙骨并固定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所述主龙骨通过挂插件连接有副龙骨,所述副龙骨连接有所述挂插件的位置套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支撑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板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和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延伸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腰孔,所述腰孔的长度方向为从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吊顶龙骨,在安装之前,将连接部套接在主龙骨上,能够防止连接件丢失,在安装时,连接部相对于主龙骨进行滑动,使得连接部到达主龙骨的吊接位置后,将吊接螺栓与吊接孔螺接进行固定,转动第一调节螺栓,使得第一调节螺栓紧顶主龙骨,固定连接部与主龙骨的相对位置,完成主龙骨的安装,安装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吊顶龙骨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吊顶龙骨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吊顶龙骨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为,请参考图1至4,吊顶龙骨,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部10,连接部10的第一侧面12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远离连接部10的一侧设置有吊接板30,吊接板30设置有吊接孔31,连接部10为矩形管,连接部10用于连接主龙骨40,主龙骨40穿过连接部10的中空空腔,主龙骨40与连接部10能够相对滑动,第一侧面13螺接有第一调节螺栓14,第一调节螺栓14用于紧顶主龙骨40并固定主龙骨40与连接部10,主龙骨通过挂插件连接有副龙骨,副龙骨连接有挂插件的位置套接有加强件,加强件包括支撑底面50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分别与支撑底面50固定连接,第一侧板51远离支撑底面50的一侧向第二侧板52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端53,第二侧板52远离支撑底面50的一侧向第一侧板51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端54,第一延伸端53和第二延伸端54设置有部分交叠,第一延伸端53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延伸端54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腰孔,腰孔的长度方向为从第一侧板51向第二侧板52,还包括第一螺栓55,第一螺栓55穿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5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部能够沿着主龙骨的长度方向滑动,能够根据现在安装情况,调整连接件在主龙骨上的位置,调节方便。吊接螺栓通过吊接孔与吊接板固定,进而固定连接件。当然,主龙骨上可以通过套接多个龙骨连接件。在调整龙骨连接件在主龙骨上的位置时,调整第一调节螺母,使得第一调节螺母不紧顶主龙骨。在需要固定龙骨连接件在主龙骨上的位置时,调整第一调节螺母,使得第一调节螺母紧顶主龙骨。龙骨加强件套在副龙骨上挂插件的位置,调整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紧贴副龙骨,拧紧第一螺母,使得第一螺母以及第一螺栓固定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能够降低副龙骨两侧板分离的可能性,提高了主龙骨与副龙骨的连接强度以及可靠性。在安装之前,将连接部套接在主龙骨上,能够防止连接件丢失,在安装时,连接部相对于主龙骨进行滑动,使得连接部到达主龙骨的吊接位置后,将吊接螺栓与吊接孔螺接进行固定,转动第一调节螺栓,使得第一调节螺栓紧顶主龙骨,固定连接部与主龙骨的相对位置,完成主龙骨的安装,安装方便。进一步的,主龙骨40的外侧面沿着连接部10的滑动方向设置有凸起41,连接部10的内侧面与凸起4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凹槽16,凸起41与凹槽16滑动配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能够对连接部在主龙骨上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连接部与主龙骨之间产生过度摩擦。进一步的,连接部10还包括与第一侧面12相对的第二侧面13,第二侧面13螺接有第二调节螺栓15,第二调节螺栓15用于紧顶主龙骨40并固定主龙骨40与连接部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调整龙骨连接件在主龙骨上的位置时,调整第二调节螺母,使得第二调节螺母不紧顶主龙骨。在需要固定龙骨连接件在主龙骨上的位置时,调整第二调节螺母,使得第二调节螺母紧顶主龙骨。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能够分别紧顶主龙骨相对的两个侧面,提高了龙骨连接件与主龙骨的固定连接强度,避免龙骨连接件与主龙骨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一步的,连接部10还包括顶面11,顶面与11吊接板30平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吊接板与顶面平行,在吊接螺母与吊接板螺接时,便于将主龙骨调整为水平位置,降低了安装难度。进一步的,第一侧板51靠近第一延伸端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侧板52靠近第二延伸端54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通孔,还包括第二螺栓57,第二螺栓57穿过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二螺母在第二螺栓上的位置,来调整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能更加容易地固定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提高了龙骨加强件的固定强度,降低了安装难度。进一步的,第一侧板51的高度大于第二侧板52的高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便于对龙骨加强件进行加工制造。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吊接板,所述吊接板设置有吊接孔,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管,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穿过所述连接部的中空空腔,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一侧面螺接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用于紧顶所述主龙骨并固定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所述主龙骨通过挂插件连接有副龙骨,所述副龙骨连接有所述挂插件的位置套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支撑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板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和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延伸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腰孔,所述腰孔的长度方向为从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吊接板,所述吊接板设置有吊接孔,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管,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主龙骨,所述主龙骨穿过所述连接部的中空空腔,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一侧面螺接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用于紧顶所述主龙骨并固定所述主龙骨与所述连接部,所述主龙骨通过挂插件连接有副龙骨,所述副龙骨连接有所述挂插件的位置套接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支撑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板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端,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支撑底面的一侧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和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延伸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延伸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腰孔,所述腰孔的长度方向为从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燕万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达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