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91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包括:梁柱、预制板和夹固结构,梁柱中央设有配合夹固结构安装的凸台,该凸台上端面预设有安装孔,夹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U型板和紧固板,U型板开口朝下并且开口端向两侧弯折形成水平的延伸部,预制板的端部抵住所述U型板放置在延伸部上,U型板的开口与凸台相吻合,U型板与紧固板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梁柱的凸台上,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板和U型板之间在梁柱两侧形成夹紧预制板的槽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U型板的形状使得其U形开口既能与梁柱的凸台配合,再加上紧固板、U型板和凸台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三者的紧固同时还能将两侧的预制板端部夹紧。

A floor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现有的楼板固定结构存在不足,楼板大多直接放置在钢梁或者箱体上,楼板没有完全的固定,而且现有的楼板隔音效果不显著,物体掉落等撞击地面声下层居民能很明显地听见,现在急需一种能够解决隔音和稳固性的楼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包括:梁柱、预制板和夹固结构,所述梁柱中央设有配合夹固结构安装的凸台,该凸台上端面预设有安装孔,所述夹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U型板和紧固板,所述U型板开口朝下并且开口端向两侧弯折形成水平的延伸部,所述预制板的端部抵住所述U型板放置在延伸部上,所述U型板的开口与所述凸台相吻合,所述U型板与紧固板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梁柱的凸台上,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板和U型板之间在梁柱两侧形成夹紧预制板的槽体。较为优选的,所述夹固结构材质为钢制或铝制。较为优选的,所述U型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设置在U型板的外侧连接至U型板的延伸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U型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垂直设置在U型板的开口内侧,所述预制板的端部和凸台的上端面均预设有匹配的限位槽。较为优选的,所述预制板包括楼板本体以及设置在其正反面的隔音板以及浇筑在隔音板上的混凝土层,所述隔音板的长度小于楼板本体并且两端对称式贴合设置在楼板本体的正反面上。较为优选的:所述楼板本体的厚度略大于U型板的开口深度。较为优选的:所述隔音板与楼板本体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所述隔音板和混凝土层的总体厚度小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本技术提出的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在梁柱与预制板之间巧妙的增加了夹固结构,设计了U型板的形状使得其U形开口既能与梁柱的凸台配合,又在开口两侧增加了延伸部,能够对架设的预制板起到底部支撑作用,再加上紧固板、U型板和凸台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三者的紧固同时还能将两侧的预制板端部夹紧,具有良好的紧固作用,另外在U型板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配合预制板和凸台上的限位槽能够起到放置横向滑动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整体稳固性;考虑到隔音性,在传统预制板的基础上正反面均增设隔音板,以及浇筑的混凝土层,提高了楼层间的隔音性。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U型板俯视图;图3为U型板仰视图;图4为梁柱凸台结构示意图;图5为预制板端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包括:梁柱1、预制板2和夹固结构,所述梁柱1中央设有配合夹固结构安装的凸台1-1,该凸台1-1上端面预设有安装孔7,所述夹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U型板3和紧固板4,所述U型板3开口朝下并且开口端向两侧弯折形成水平的延伸部3-1,所述预制板2的端部抵住所述U型板3放置在延伸部3-1上,所述U型板3的开口与所述凸台1-1相吻合,所述U型板3与紧固板4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8,并通过紧固件5安装在梁柱1的凸台1-1上,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板4和U型板3之间在梁柱1两侧形成夹紧预制板2的槽体。本实施例中夹固结构材质为钢制或铝制,由于目前主流建筑材质为钢制或者铸铁或者铝制,随着目前建筑新材料的发展与运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强度大,重量轻的新材料,申请人完全可以将夹固结构的材质替换为现有技术中能够满足建筑强度要求下的轻质材料,这种替换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装配式楼板结构的轻质化,方便搬运和装配。为了加强夹固结构对预制板2的限制作用,所述U型板3上设有第一限位板3-2,所述第一限位3-2板垂直设置在U型板3的外侧连接至U型板的延伸部3-1,所述第一限位板3-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这样就能减少预制板在被夹固结构夹紧后的横向位移;由于本实施例中夹固结构与梁柱1之间仅通过紧固件5紧固,稳固性有限,因此所述U型板3上设有第二限位板3-3,所述第二限位板3-3垂直设置在U型板3的开口内侧,所述预制板2的端部和凸台1-1的上端面均预设有匹配的限位槽6,这样就能减少梁柱与夹固结构之间的横向位移。为了提高隔音性,所述预制板2包括楼板本体2-1以及设置在其正反面的隔音板2-2以及浇筑在隔音板2-2上的混凝土层2-3,所述隔音板2-2的长度小于楼板本体2-1并且两端对称式贴合设置在楼板本体2-1的正反面上,当有物体掉落在楼上地面时,会在楼板本体的正面产生噪音,而隔音板铺设在楼板本体的正方面,增加了噪音的传递路程,并且常见的隔音板大多采用吸音材质,因此可以使噪音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被损耗。所述楼板本体2-1的厚度略大于U型板3的开口深度,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使得楼板本体2-1在U型板3与紧固板4之间不存在竖直方向的旷量。为了保证装配后预制板2上下表面方便施工,所述隔音板2-2与楼板本体2-1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延伸部3-1的长度,这样装配时能够彼此具有错位空间,铺设后整体更加平整,所述隔音板2-2和混凝土层2-3的总体厚度小于所述延伸部3-1的厚度,防止装配后的隔音板2-2与混凝土层2-3与梁柱1接触,不易出现破损,保证隔音板的完好。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柱、预制板和夹固结构,所述梁柱中央设有配合夹固结构安装的凸台,该凸台上端面预设有安装孔,所述夹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U型板和紧固板,所述U型板开口朝下并且开口端向两侧弯折形成水平的延伸部,所述预制板的端部抵住所述U型板放置在延伸部上,所述U型板的开口与所述凸台相吻合,所述U型板与紧固板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梁柱的凸台上,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板和U型板之间在梁柱两侧形成夹紧预制板的槽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柱、预制板和夹固结构,所述梁柱中央设有配合夹固结构安装的凸台,该凸台上端面预设有安装孔,所述夹固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U型板和紧固板,所述U型板开口朝下并且开口端向两侧弯折形成水平的延伸部,所述预制板的端部抵住所述U型板放置在延伸部上,所述U型板的开口与所述凸台相吻合,所述U型板与紧固板上均设有贯穿的螺纹孔,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梁柱的凸台上,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板和U型板之间在梁柱两侧形成夹紧预制板的槽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固结构材质为钢制或铝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设置在U型板的外侧连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方春华郭进郭晓钧罗靓陈胜严玉兰吕锋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方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