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73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该复合滤池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子单元,其中各个子单元均包括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兼性反应区设置在反硝化主区的外侧,精过滤区设置在兼性反应区的外侧;在兼性反应区和反硝化主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下位置,设置有下部过流孔;在精过滤区和兼性反应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上位置,设置有上部过流孔;该滤池还包括设置在反硝化主区顶部的进水部件和设置在精过滤区底部的出水部件;其中滤池内部还布设有滤料和位于滤料下部的卵石承托层;卵石承托层下布设支撑过滤层,支撑过滤层为滤砖或嵌置有滤头布水件的支撑滤板。该滤池兼顾了空间的混合式和推流式双流态特点,可保证高效的脱氮率。

An up and down baffled enhanced denitrification combined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领域,市政污水或工业废水常常面临着TN(TotalNitrogen,总氮)的达标难题,现有生化二级脱氮技术或深度处理的脱氮滤池,特别当投加外碳源脱氮时,由于无法精细化定量碳源,往往造成COD穿透超标,或由于滤料生物膜脱落造成SS穿透超标,从而难以保证高效的脱氮率和出水TN/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SS(SuspendedSolids,悬浮物)多指标的稳定达标。并且,这些生物滤池运行操作复杂,能耗、药耗较高,协同性较差,往往难以保证出水达到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脱氮滤池难以保证高效的脱氮效率和出水多指标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复合滤池中,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子单元,其中各个子单元均括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所述兼性反应区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的外侧,所述精过滤区设置在所述兼性反应区的外侧;在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反硝化主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下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下部过流孔;在所述精过滤区和所述兼性反应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上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上部过流孔;该滤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顶部的进水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精过滤区底部的出水部件,其中在所述反硝化主区、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精过滤区的内部还布设有滤料和位于滤料下部的卵石承托层;所述卵石承托层下布设支撑过滤层,所述支撑过滤层为滤砖或嵌置有滤头布水件的支撑滤板。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硝化主区的滤料为陶粒、聚苯乙烯滤料和含硫滤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兼性反应区的滤料为陶粒和聚苯乙烯滤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精过滤区的滤料为硅砂、石英砂和火山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还设置有供气部件,包括:风机和自所述风机穿设到所述滤池内部的空气管路;自所述空气管路分别接出各延伸到所述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的布气分管。其中,所述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总阀,各所述布气分管上设有空气分阀,所述布气分管设置于所述支撑过滤层的上部、所述滤料的底部,所述空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接出的泄压管路。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还设置有反洗进水部件,包括:反洗水泵和自所述反洗水泵延伸出的反洗进水管道;自所述反洗进水管道接出延伸至所述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的底部的反洗进水分管。其中,所述反洗进水管道上设置有反洗进水总阀,所述反洗进水分管上设置有反洗进水分阀。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滤池上部的反洗排水部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的反洗排水管道,所述反洗排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件包括自所述滤池外部延伸至所述反硝化主区上部的进水管路和位于所述进水管路的末端的布水装置,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部件包括自所述精过滤区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滤池外部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还设置有放空部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的底部的放空管道,所述放空管道自所述滤池内部延伸至所述滤池的外部,所述放空管道上还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池还设置有外碳源加药部件,所述外碳源加药部件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的上部或与所述进水部件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升降折流式分级复合滤池,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该滤池通过三级交替升降的水力流态,兼顾了空间的混合式和推流式双流态特点,该滤池设有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精过滤区的三级复合滤床系统及配置不同性能的滤料,以发挥生化、物化等不同反应机理的叠加功能,可保证高效的脱氮率和出水TN/COD/SS多指标的稳定达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供气部件的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反洗排水部件的组成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放空部件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为了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脱氮滤池难以保证高效的脱氮效率和出水多指标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复合滤池包括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子单元。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单个的所述反硝化主区1、兼性反应区2和精过滤区3组成一个池体系列,也即一个子单元,该滤池可包括两组以上的子单元。如图1所示,该滤池包括两组池体系列。设置多池体系列,在当其中某单系列进行反洗时,仍保证该滤池的连续过水功能。各个子单元均包括反硝化主区1、兼性反应区2和精过滤区3。该滤池还包括设置在反硝化主区1顶部的进水部件5和设置在精过滤区3底部的出水部件。其中,兼性反应区2设置在反硝化主区1的外侧,精过滤区3设置在兼性反应区2的外侧。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兼性反应区2和反硝化主区1之间的壁部的偏下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下部过流孔451;在精过滤区3和兼性反应区2之间的壁部的偏上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上部过流孔452。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分级复合滤池,待处理水自进水部件5自所述反硝化主区1的上部降流至底部,通过共壁的下部过流孔451过流至兼性反应区2;在兼性反应区2内的底部升流至上部,通过共壁的上部过流孔452过流至精过滤区3;在精过滤区3内的底部排出。本技术的分级复合滤池通过三级交替升降的水力流态,兼顾了空间的混合式和推流式双流态特点。在上述实施例中,反硝化主区1、精过滤区3均采用降流式过流方式,滤料系统较好地发挥了生物反应和物理过滤截留的多种功能,当即便来水悬浮物较高时,通过气水联合反洗可较好地针对滤料表层拦截的污浊物进行反洗,快速恢复系统的生物和过滤性能;兼性反应区2可进一步强化有机物、还原物等去除,避免因外碳源投加过量,造成出水COD等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滤池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子单元,其中各个子单元均包括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n所述兼性反应区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的外侧,所述精过滤区设置在所述兼性反应区的外侧;/n在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反硝化主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下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下部过流孔;/n在所述精过滤区和所述兼性反应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上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上部过流孔;/n该滤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顶部的进水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精过滤区底部的出水部件;/n其中,在所述反硝化主区、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精过滤区的内部还布设有滤料和位于滤料下部的卵石承托层;/n所述卵石承托层下布设支撑过滤层,所述支撑过滤层为滤砖或嵌置有滤头布水件的支撑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折流式强化反硝化脱氮复合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滤池包括两组或更多组子单元,其中各个子单元均包括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
所述兼性反应区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的外侧,所述精过滤区设置在所述兼性反应区的外侧;
在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反硝化主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下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下部过流孔;
在所述精过滤区和所述兼性反应区之间的壁部的偏上位置,设置有用于过流的上部过流孔;
该滤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硝化主区顶部的进水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精过滤区底部的出水部件;
其中,在所述反硝化主区、所述兼性反应区和所述精过滤区的内部还布设有滤料和位于滤料下部的卵石承托层;
所述卵石承托层下布设支撑过滤层,所述支撑过滤层为滤砖或嵌置有滤头布水件的支撑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主区的滤料为陶粒、聚苯乙烯滤料和含硫滤料中的一种;
所述兼性反应区的滤料为陶粒和聚苯乙烯滤料中的一种;
所述精过滤区的滤料为硅砂、石英砂和火山岩中的一种;
反硝化区、兼性反应区的滤料,粒径可选2~5mm、滤料层高度1.0~2.5m;精过滤区的滤料,粒径可选1.5~3mm、滤料层高度0.5~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还设置有供气部件,包括:
风机和自所述风机穿设到所述滤池内部的空气管路;
自所述空气管路分别接出各延伸到所述反硝化主区、兼性反应区和精过滤区的布气分管;
其中,所述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空气总阀,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李石磊陈晓艳史红伟张湛武毅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