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437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16
提供能够抑制图像的模糊的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图像显示装置(20),具有像素(21);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将记录图像显示装置(20)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40)支撑为使感光性记录介质(40)的曝光面(40A)与图像显示装置(20)对置;准直部(50),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20)与感光性记录介质(40)之间,并将来自像素(21)的光设为平行光;及吸收层(60),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20)与感光性记录介质(40)之间,来自像素(21)的光的透光率为50%以下。

Image exposure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是涉及一种将图像记录于感光性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在对将发光显示屏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曝光于即显胶片等感光性记录介质上的装置进行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发光显示屏与即显胶片之间配置了准直层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准直层遮挡来自发光显示屏的不平行光,因此能够设为不需要装置内的透镜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126396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来自发光显示屏的光在准直层上稍微反射。该被反射的光进而在装置内的光学系统中反射或漫反射,成为被称作杂散光的非预期的光。该杂散光若在曝光时到达即显胶片,则图像被过度曝光,产生图像的模糊,存在导致画质降低的忧患。即使由准直层的反射光引起的杂散光为少量,在灵敏度高的即显胶片中,杂散光的光量与来自发光显示屏的透射光的光量的比也会影响到画质。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杂散光引起的画质降低的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第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像素;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将记录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为使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准直部,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并将来自像素的光设为平行光;及吸收层,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来自像素的光的透光率为50%以下。第2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吸收层是中性灰度镜。第3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准直部是选自狭缝、光纤板、毛细管板及层叠3层以上具有多个开口的透射部件而成的光控制部中的至少1种。第4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吸收层的透光率为20%以下。第5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吸收层的透光率为0.001%以上。第6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在将从图像显示装置直接到达被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位置的光量设为A,将从图像显示装置间接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位置的光量设为B时,B/A为1/10000以下。第7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并将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二维状的所有区域同时进行曝光。第8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一维状的像素,并具备扫描部,该扫描部相对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将图像显示装置及被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扫描。第9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在面积小于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区域上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并具备扫描部,该扫描部沿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和相对于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将图像显示装置及被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扫描。第10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在基于来自像素的光的曝光范围内,相邻的曝光范围的一部分重叠。第1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图像显示装置装卸自如。第12方式的图像曝光方法中,包括:准备具有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步骤;准备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的步骤,该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将记录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为使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及经由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的准直部和吸收层,将来自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曝光于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步骤,前述准直部将来自像素的光设为平行光,前述吸收层中来自像素的光的透光率为50%以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由杂散光引起的图像的模糊的产生,并能够抑制画质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曝光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而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变更,并能够利用除了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从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包括于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图像显示装置20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40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70。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70可直接支撑或间接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40。图像显示装置20具备像素21。来自像素21的光22从图像显示装置20的图像显示面23辐射。像素21是指构成图像显示面23的颜色信息的最小单位。图像显示装置20因具有像素21而能够显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20优选为具备多个像素21以显示图像。作为具有像素21的图像显示装置20,能够应用液晶显示(LCD:liquidcrystaldisplay)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显示装置、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等。然而,若像素21能够显示任何颜色信息,并能够显示图像,则图像显示装置20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在此,像素21中例如包括如下情况:如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背光单元的光经由像素21辐射的情况;及如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为代表,前述像素21本身辐射光的情况。图像显示装置20的图像显示面23可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21,也可具有排列成一维状的像素21。并且,二维状的图像显示面23在俯视下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除了矩形以外的形状。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70将感光性记录介质40支撑为使感光性记录介质40配置于与图像显示装置20的图像显示面23对置的位置。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70只要能够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40,其结构并不受特别的限定。感光性记录介质40能够通过穿过吸收层60及准直部50的平行光22A而曝光,若能够形成图像,则并不受特别的限定。感光性记录介质40例如由支撑体和设置于支撑体上的感光材料构成。感光性记录介质40具有曝光面40A。作为感光性记录介质40,若是胶卷、干板、印相纸或蓝色照片、正感光纸、制版用湿板、光致抗蚀剂、即显胶片等具有感光性的产品,则可以是任意的物质。优选为适用即显胶片。准直部50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20与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40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70之间。准直部50将来自像素21的光22设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其中,该图像曝光装置具备:/n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像素;/n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其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n准直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该准直部使来自所述像素的光成为平行光;以及/n吸收层,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该吸收层对来自所述像素的光的透光率为50%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1 JP 2017-1814221.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其中,该图像曝光装置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像素;
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其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
准直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该准直部使来自所述像素的光成为平行光;以及
吸收层,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该吸收层对来自所述像素的光的透光率为5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层是中性灰度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部是选自狭缝、光纤板、毛细管板以及将具有多个开口的透射部件层叠3层以上而成的光控制部中的至少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层的透光率为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层的透光率为0.001%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在将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直接到达被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位置的光量设为A,将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间接到达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位置的光量设为B时,B/A为1/1000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
对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佐美由久园田慎一郎吉泽宏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