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垂直升降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升降电梯主要为绳轮牵引井道式电梯,每个井道只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这种结构的电梯在中低层建筑中尚能满足用户要求,但是对于现代城市日益增长的高层建筑,传统的电梯存在运送效率低、候梯时间长等问题,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时,整个井道无法使用,并且安全性也有待提高。在高层建筑中,通常多增设井道和轿厢来增加电梯的运送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众多的电梯井道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建筑空间,增加了建筑成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已知有各种用于提供和控制在一个电梯竖井内的一部以上的电梯轿厢、用于设置电梯设备的多个平行的电梯竖井和用于将电梯轿厢从一个电梯竖井转移到另一个电梯竖井的方法。这种具有多个电梯竖井的已知的电梯的缺点在于,多个轿厢位于同一个井道内,有碰撞、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在输送量剧增的情况下运载容量将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井道(9)、切换机构(4)、动力机构(7)以及多个轿厢(1),所述井道(9)内设有轿厢(1)行走的轨道,相邻所述井道(9)之间设有切换机构(4),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在相邻井道(9)之间切换位置;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在井道(9)内或者井道(9)之间做上行、下行运动或切换运动,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停靠于任意楼层上客或者下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9 CN 2017107148268;20171130 CN 201711237128一种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井道(9)、切换机构(4)、动力机构(7)以及多个轿厢(1),所述井道(9)内设有轿厢(1)行走的轨道,相邻所述井道(9)之间设有切换机构(4),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在相邻井道(9)之间切换位置;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在井道(9)内或者井道(9)之间做上行、下行运动或切换运动,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停靠于任意楼层上客或者下客。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井道(9),所述多个轿厢(1)可同时在井道(9)内进行上行或者下行运动;每层楼层均设有切换机构(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井道(9)中,至少一个为上行通道(11),至少一个为下行通道(12);每层楼层分别设有上行电梯出入口和下行电梯出入口,所述上行电梯出入口和下行电梯出入口分别位于井道(9)的两侧。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井道(9)内均设有运行轨道,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的驱动沿运行轨道上行或者下行。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4)包括切换轨道(41),所述切换轨道(41)铰接于井道(9)内,所述切换轨道(41)沿井道(9)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下相邻的切换轨道(41)首尾衔接,每个楼层均设置切换轨道(4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4)还包括切换驱动(42),所述切换轨道(41)成对设置,每个切换轨道(41)设置一个切换驱动(42),所述切换轨道(41)的中间铰接于井道,所述切换轨道(41)通过切换驱动(42)带动旋转与相邻井道(9)内的轨道连接或者断开。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轨道(41)为弧形。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驱动(42)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固定于井道(9)内。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和切换轨道(41)均为齿条轨道,所述齿条轨道由钢架(23)、固定槽(24)和齿条(25)构成,所述钢架(23)一侧布设齿条(25),另一侧布设固定槽(24),所述齿条(25)和动力机构(7)啮合,所述固定槽(24)和动力机构(7)咬合。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转移机构(5),楼层的第一层设有多个电梯出入口,所述转移机构(5)设于第一层,多个所述轿厢(1)通过转移机构(5)移动于多个电梯出入口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包括转移托运车(51)和多个转移轨道(52),每个电梯出入口对应一个转移托运车(51),所述井道(9)衔接于多个电梯出入口的侧面,所述转移托运车(51)在转移轨道(52)上移动,所述轿厢(1)通过转移托运车(51)在电梯出入口和井道(9)之间做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底层维护机构(6),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位于楼层的第一层下方的底层,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包括环形轨道(61)和转移托运车(51),所述井道(9)位于环形轨道(61)上,所述轿厢(1)沿井道(9)下行至环形轨道(61),所述轿厢(1)通过转移托运车(51)在环形轨道(61)上移动,所述轿厢(1)不运行时停放在环形轨道(61)上。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还包括维修轨道(62),所述维修轨道(62)与环形轨道(61)的两侧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轨道(52)、环形轨道(61)和维修轨道(62)均为齿条轨道,所述齿条轨道由钢架(23)、固定槽(24)和齿条(25)构成,所述钢架(23)一侧布设齿条(25),另一侧布设固定槽(24),所述齿条(25)和动力机构(7)啮合,所述固定槽(24)和动力机构(7)咬合。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托运车(51)的底部设有万向行走轮。
根据权利要求9或15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7)包括主动力机构和切换动力机构,所述主动力机构包括电机(71)、齿轮(72)、爬行轴承(73)、支撑板(74)和安装架(75),所述支撑板(74)安装于安装架(75)上,所述电机(71)和爬行轴承(73)安装于支撑板(74)上,所述齿轮(72)通过电机(71)驱动,所述齿轮(72)与齿条(25)啮合,所述爬行轴承(73)与固定槽(24)咬合;所述切换动力机构包括滚轴导轨(76)、弹簧(77)和限位装置,所述安装架(75)固定于滚轴导轨(76)的滑杆(761)上,所述滚轴导轨(76)的滑块(762)固定于轿厢(1)上,所述滑杆(761)滑设于滑块(762)中;所述弹簧(77)的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板(771)固定与轿厢(1)上,另一端与限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装置与滑杆(761)连接,所述限位装置控制滑杆(761)滑动或固定。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4)与安装架(75)之间设有减震器(74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轨道切变锁止器(78)和推动块(79),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78)安装于轿厢(1)上,所述推动块(79)固定于滑杆(761)上,所述弹簧(77)的另一端固定于推动块(79)上,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78)位于推动块(79)与弹簧(77)连接的一侧,所述轨道切变锁止器(78)限制推动块(79)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7)设有四个,分别安装于轿厢(1)的相对两边,每边两个,对称分布。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顶层轨道机构(8),所述顶层轨道机构(8)位于楼层的顶层,所述顶层轨道机构(8)包括椭圆形闭合的顶层轨道(81)以及多个顶层托运车(82),所述顶层轨道(81)与井道(9)衔接,所述顶层托运车(82)可滑动于顶层轨道(81)上,所述轿厢(1)通过顶层托运车(82)在各井道(9)之间切换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9)设有两个,其中一个为上行通道(11),另一个为下行通道(12),所述切换机构(4)设于两个井道(9)之间,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切换于上行通道(11)或者下行通道(12)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9)设有三个,包括上行通道(11)、下行通道(12)和辅助通道(13),所述辅助通道(13)位于上行通道(11)和下行通道(12)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井道(9)之间设有切换机构(4),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切换于上行通道(11)和辅助通道(13)之间,或者切换于下行通道(12)和辅助通道(13)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通道(11)和辅助通道(13)之间的切换机构(4)与下行通道(12)和辅助通道(13)之间的切换机构(4)首尾衔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9)设有四个,依次包括上行通道(11)、辅助上行通道(14)、辅助下行通道(15)和下行通道(12),相邻的两个所述井道(9)之间设有切换机构(4),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切换于上行通道(11)和辅助上行通道(14)之间、下行通道(12)和辅助下行通道(15)之间或者辅助上行通道(14)和辅助下行通道(15)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井道(9)内的切换机构(4)首尾衔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9)设有六个,依次包括上行通道(11)、辅助上行通道(14)、上行快速通道(16)、下行快速通道(17)、辅助下行通道(15)和下行通道(12),相邻的两个所述井道(9)之间设有切换机构(4),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切换于相邻的井道(9)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4)包括滑轮(45)和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由至少两件套设地滑轨(44)组成,所有所述滑轨(44)的长度等于或大于相邻井道(9)的宽度,所述滑轨(44)通过滑轨驱动相对其它滑轨(44)滑动伸出或收回,所述滑轮(45)滑设于滑轨(44)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主轨道机构(2)、副轨道机构(3)、转移机构(5)、底层维护机构(6),所述切换机构(4)衔接主轨道机构(2)和副轨道机构(3),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在主轨道机构(2)和副轨道机构(3)之间切换;所述转移机构(5)设于楼层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层,多个所述轿厢(1)通过转移机构(5)移动于第一层的多个电梯口;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设于楼层位于地面下的地下室,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位于主轨道机构(2)和副轨道机构(3)的底部,所述底层维护机构(6)与第一层的每个电梯口连接;所述轿厢(1)通过动力机构(7)驱动做上下运动或切换运动;运行时,所述多个轿厢(1)同时在主轨道机构(2)内上行或下行,每个所述轿厢(1)通过切换机构(4)分别从主轨道机构(2)切换到副轨道机构(3)上、下乘客。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轨道机构(2)包括上行主轨道(21)和下行主轨道(22),所述副轨道机构(3)包括上行副轨道(31)和下行副轨道(32),所述上行副轨道(31)和下行副轨道(32)位于上行主轨道(21)和下行主轨道(22)之间,楼层进出通道位于上行副轨道(31)和下行副轨道(32)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