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型线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型线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离心风机蜗壳的作用包括两点,其一,将从叶轮内流出的流体进行收集,其二,将从叶轮流出的高速流体的动能转化为所需的势能。蜗壳型线是约束蜗壳内部流体运动的边界,其同时也决定了蜗舌的位置及蜗舌间隙的大小,对蜗壳的扩压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蜗舌作为影响整个风机系统的噪音和回流的关键部分,一般设计方法里面只有一个推荐的间隙值为:对于家用电器,常用的蜗壳基圆D2的尺寸在50~500mm之间,蜗舌顶端与叶轮外圆周向间隙值为t:t=(0.05~0.1)D2,蜗舌顶端圆弧半径为r:r=(0.03~0.05)D2。对于小型风机系统而言,很多时候间隙值只能取到推荐范围的最小值,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必须取更大的蜗舌间隙。目前增大蜗舌间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动态调节蜗舌间隙: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711451180.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蜗舌,包括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上以构成蜗舌外轮廓的柔性蜗舌壁,支撑架包括有设于蜗舌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型线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得到基础型线(L):建立坐标系,确定X轴和Y轴,以坐标系的原点为圆心(O),得到半径为D2的基圆(Q),以X轴正方向上一点作为基础型线(L)的起点(F),通过螺旋线方程得到基础型线(L),X轴与基础型线(L)靠近末端处有第一交点(G),第一交点(G)的X坐标大于起点(F),基础型线(L)的末端位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Y轴与基础型线(L)具有第二交点(H),第二交点(H)位于Y轴的正方向、为基础型线(L)最高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n2)生成第一初始型线(L1):从X轴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与基础型线(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型线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得到基础型线(L):建立坐标系,确定X轴和Y轴,以坐标系的原点为圆心(O),得到半径为D2的基圆(Q),以X轴正方向上一点作为基础型线(L)的起点(F),通过螺旋线方程得到基础型线(L),X轴与基础型线(L)靠近末端处有第一交点(G),第一交点(G)的X坐标大于起点(F),基础型线(L)的末端位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Y轴与基础型线(L)具有第二交点(H),第二交点(H)位于Y轴的正方向、为基础型线(L)最高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2)生成第一初始型线(L1):从X轴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与基础型线(L)靠近末端处的第三交点(A),并由此得到与基础型线(L)相切的第一直线段(AB),所述第一直线段(AB)与基础型线(L)相切于第三交点(A),所述第一直线段(AB)的倾角为θ1,所述第一直线段(AB)远离第三交点(A)的端点为蜗壳的第一出口点(B),以第一出口点(B)为起点、作与X轴平行并朝向Y轴延伸一定距离的第二直线段(BC),第二直线段(BC)远离第一出口点(B)的端点为蜗壳的第二出口点(C),然后以第二出口点(C)为起点作与第一直线段(AB)平行的第三直线段(CD),得到第三直线段(CD)与基础型线(L)的第四交点(D),由此生成的第一初始型线(L1)由基础型线(L)的第四交点(D)和第三交点(A)之间的部分、第一直线段(AB)、第二直线段(BC)和第三直线段(CD)构成;此时第四交点(D)与基圆(Q)的间隙为t,并且满足t≥tmin,tmin为标准法设定最小间隙值;
3)生成第二初始型线(L2):如果t和tmin的差值大于1%D2以上,使得第三直线段(CD)上的第四交点(D)沿着第一初始型线(L1)顺时针偏移一定角度得到第五交点(D’),由此生成的第二初始型线(L2)由基础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国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