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80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密封件,密封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安装部相连,用于止抵内锅的锅沿上表面,第二密封部与安装部和/或第一密封部相连,用于止抵内锅的内周壁,其中,在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合盖状态下,第二密封部与内锅的接触区域在内锅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S3,S3≤10mm。烹饪腔的气压大于等于大气压时,气压向外挤压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贴合在内锅的内周壁上,将第二密封部与内锅的密封配合区域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不仅可以保证第二密封部密封内锅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第二密封部与内锅的配合区域过大导致的吸锅现象,可以为用户开盖提供方便。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真空压力烹饪器具,密封件在使用过程中,密封件的两个唇边与内锅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导致在开盖过程中密封件与内锅之间相互吸紧,上盖把内锅提起的现象导致无法开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开盖时上盖不会提起内锅,开盖方便。根据本技术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密封件,所述锅体包括内锅,所述锅盖在开盖状态和合盖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于所述锅体,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止抵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的锅沿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一密封部相连,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止抵所述内锅的内周壁,其中,在所述锅盖处于合盖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内锅的接触区域在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S3,S3≤10mm。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烹饪腔的气压大于或等于大气压时,气压挤压第二密封部将第二密封部贴合在内锅的内周壁上,将第二密封部与内锅的密封配合区域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不仅可以保证第二密封部密封内锅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第二密封部与内锅的配合区域过大导致的吸锅现象,可以为用户开盖提供方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2mm≤S3≤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r>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为S2,5mm≤S2≤20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为0.5mm-2mm,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为1mm-3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环形,在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开盖状态下,所述内锅的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直径,且所述内锅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直径之差为S4,S4≤2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0.3mm≤S4≤1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由开盖状态向合盖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受压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止抵所述内锅的锅沿上表面且使所述第二密封部止抵所述内锅的内周壁,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压缩量为S5,1mm≤S5≤20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3mm≤S5≤6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靠近所述安装部设置的第一密封段以及远离所述安装部设置的第二密封段,所述第一密封段的朝向所述内锅一侧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封段的朝向所述内锅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朝向所述内锅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密封段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环形,所述凹槽形成沿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段的抗形变能力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段的抗形变能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厚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厚度在沿远离所述第一密封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密封段形成环形,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外直径在沿远离所述第一密封段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段形成环形,且所述第一密封段的朝向所述内锅一侧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一密封段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密封件的密封配合示意图;图3是图1中S4处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件的主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B处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D处放大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中E处放大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中F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00:烹饪器具;10:锅体;11:内锅;20:锅盖;21:盖体;22:盖板;30:密封件;31:安装部;311:密封凸筋;312:安装槽;32:第一密封部;321:连接部;322:密封沿;33:第二密封部;331:第一密封段;332:第二密封段;333:凹槽;334: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5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如图1、2和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真空烹饪器具,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锅盖20、内锅11和密封件30,锅体10包括内锅11,锅盖2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于锅体10,内锅11设在锅体10内。锅盖20包括盖体21和盖板22,盖体21可活动地连接在锅体10上,盖板22连接在盖体21朝向锅体10的一侧,密封件30安装在锅盖20上并围绕盖板22设置,当锅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锅盖20罩设在内锅11上并封闭内锅11的敞开口,密封件30夹设在锅盖20与锅体10之间用于封闭锅盖20与内锅11之间的间隙。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密封件30。如图4-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密封件30,包括:安装部31、第一密封部32和第二密封部33。具体而言,安装部31适于与锅盖20相连,用于将密封件30安装在锅盖20上,安装部31的形状至密封件30的大体形状类似,例如,若密封环30为环形,安装部31形成为围绕盖板22设置的环形,若密封环30为椭圆环形,安装部31形成为围绕盖板22设置的椭圆环形。第一密封部32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n锅盖,所述锅盖在开盖状态和合盖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于所述锅体;/n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n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锅盖;/n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止抵所述内锅的锅沿上表面;/n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一密封部相连,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止抵所述内锅的内周壁,/n其中,在所述锅盖处于合盖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内锅的接触区域在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S3,S3≤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
锅盖,所述锅盖在开盖状态和合盖状态之间可切换地设于所述锅体;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锅盖;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止抵所述内锅的锅沿上表面;
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一密封部相连,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止抵所述内锅的内周壁,
其中,在所述锅盖处于合盖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内锅的接触区域在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S3,S3≤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2mm≤S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纵截面的延伸长度为S2,5mm≤S2≤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为0.5mm-2mm,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形成环形,在所述锅盖处于开盖状态下,所述内锅的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直径,且所述内锅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直径之差为S4,S4≤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0.3mm≤S4≤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佳刘化勇黄韦铭罗飞龙邢胜华严若飞羊小亮吴良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