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明好专利>正文

一种双推杆背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66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推杆背伞,包括所述背伞,包括伞盖、伞布层、橡胶圈、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X形连杆、弹性伸缩件组成,其中,所述伞盖设置于伞布层中央,所述橡胶圈设置于所述伞布层边缘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的固设于所述伞盖下方,所述X形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之间,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A kind of double push back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推杆背伞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推杆背伞。
技术介绍
传统的伞具主要用于防雨防雪、遮阳等功能,然而长时间持伞会导致手臂发酸,不利于行动,且伞杆结构不稳定,容易被大风刮折,而且传统的雨伞雨点在伞面上肆意流动落下,容易沾湿衣物。为此背伞被设计了出来,解放了双手,但是仍然存在结构不稳定,收缩方式复杂,雨水溅射沾湿衣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推杆背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背伞,包括伞盖、伞布层、橡胶圈、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X形连杆、弹性伸缩件组成,其中,所述伞盖设置于伞布层中央,所述橡胶圈设置于所述伞布层边缘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的固设于所述伞盖下方,所述X形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之间,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推杆、第一弹性件、第一背带、第一握把以及第一腰带,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为伸缩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握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一腰带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把上,所述第一背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腰带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结构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限位件。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上开设有流水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有伞骨。进一步的,所述流水孔设置2到8个。本技术所述背伞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双推杆背伞使用双杆支撑结构,使伞在大风环境种更加稳定。2.本技术所述背伞伞布层上设置有水槽及流水孔,使雨水能够从流水孔流出,使衣物不易沾湿。3.本技术所述背伞利用X形连杆,使得收伞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背伞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背伞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背伞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背伞俯视图。图中标记:100-伞盖,200-伞布层,300-橡胶圈、310-流水孔,400-第一支撑部、410-第一支撑杆、420-第二支撑杆、430-第一推杆、440-第一弹性件、450-第一背带、460-第一握把、470-第一腰带,500-第二支撑部、510-第三支撑杆、520-第四支撑杆、530-第二推杆、540-第二弹性件、550-第二背带、560-第二握把,570-第二腰带,600-X形连杆,700-弹性伸缩件,800-伞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双推杆背伞,所述背伞包括伞盖100,伞布层200,橡胶圈300、流水孔310,第一支撑部400、第一支撑杆410、第二支撑杆420、第一推杆430、第一弹性件440、第一背带450、第一握把460、第一腰带470,第二支撑部500、第三支撑杆510、第四支撑杆520、第二推杆530、第二弹性件540、第二背带550、第二握把560,第二腰带570,X形连杆600,弹性伸缩件700,伞骨800。其中伞盖100位于伞布层200的中央,用于确定第一支撑部400以及第二支撑部500的位置,伞布层200边缘设置有橡胶圈300,能够防止雨水直接从伞布层200上滑落,橡胶圈300上两侧均匀开设有2-4个流水孔310,能够使雨水顺着流水孔310流出,第一支撑部400以及第二支撑部500平行且固定的设置于伞盖100下方,用于对所述背伞整体进行固定,第一支撑部400由通过伸缩连接的第一支撑杆410与第二支撑杆420组成,第二支撑部500由两个伸缩连接的第三支撑杆510与第四支撑杆520组成,第一支撑杆410与第三支撑杆510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杆430与第二推杆530,用于对所述背伞的打开和收起,X形连杆60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400与第二支撑部500之间,X形连杆6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410上端和第一推杆430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510上端与第二推杆530下端连接,X形连杆600的设置,能够使第一推杆以及第二推杆同步运动,减少了所述背伞开关的繁琐程度以及时间,伞骨800设置于第一推杆430以及第二推杆530上端,用于对整个伞布层200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杆420以及第四支撑杆520下端设置有第一握把460以及第二握把560,第一握把460以及第二握把560上设置有防滑圈(图中未示),第一背带450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10的下端,另一端设置于第一握把460上,第二背带550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杆510的下端,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握把560上,第一背带460以及第二背带560能够使使用者将所述背伞背在肩上,解放双手,弹性伸缩件70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400与第二支撑部500之间,用于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支撑,第一握把460以及第二握把560上设置有第一腰带470以及第二腰带570,用于对使用者腹部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410与第三支撑杆510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40以及第二弹性件540,当伞打开时,第一弹性件440以及第二弹性件540能够迅速弹起并推动第一推杆430以及第二推530杆向上运动,达到自动开伞的目的,第一支撑杆410上还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图中未示),第一弹性限位件能够使所述背伞在打开的情况下,对第一推杆430进行固定,防止第一推杆430下滑,第二支撑杆420上设置有第二弹性限位件(图中未示),第二弹性限位件能够使伞在关闭的情况下对第一推杆430进行固定,防止第一推杆430自动弹起。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伸缩件为弹性伸缩带,弹性伸缩带为块状或网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三弹性限位件以及第四弹性限位件。使用所述背伞时,使用者按下第二弹性限位件,第一推杆430以及第二推杆530就会在第一弹性件440以及第二弹性件540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杆410以及第三支撑杆510向上运动,直至第一推杆被第一弹性限位件固定,这时所述背伞已经完全打开,使用者将手伸进第一背带450以及第二背带550中将伞背起,调整第一腰带470以及第二腰带570的松紧度,就能正常使用,在弹性伸缩件700、第一腰带470以及第二腰带570的作用下,无论从哪个方向刮风,均不会将所述背伞吹开,同时避免了由于单手持伞导致手臂酸痛的问题,解放了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关闭所述背伞时,使用者按下第一弹性限位件,将第一推杆430向下拉动,在第一支撑杆430向下运动的时候,第二支撑杆530会通过X形连杆600的带动下跟着一起向下运动,直到第一推杆被第二弹性限位件固定。以上并非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推杆背伞,包括伞盖、伞布层、橡胶圈、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X形连杆、弹性伸缩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设置于伞布层中央,所述橡胶圈设置于所述伞布层边缘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的固设于所述伞盖下方,所述X形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之间,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推杆背伞,包括伞盖、伞布层、橡胶圈、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X形连杆、弹性伸缩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设置于伞布层中央,所述橡胶圈设置于所述伞布层边缘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的固设于所述伞盖下方,所述X形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端之间,所述弹性伸缩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推杆背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推杆、第一弹性件、第一背带、第一握把以及第一腰带,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为伸缩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握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一腰带设置于所述第一握把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好
申请(专利权)人:孙明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